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时间:2022-09-28 09:29:47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摘要:数学是一门知识连贯性极强的学科,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较之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尤其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因此,要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虽然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认真了解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缩小差距,做到成功地预防和转化是完全有可能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心;主动性

主要的转化策略:

1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观察、谈心、侧面了解、家访等方法,真正掌握学生的学困原因,有的放矢,帮助学困生消除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升学,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识,掌握本领,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自觉性.

3 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卑感强,教师、同学、家长的一点点冷落和刺激,都会使他们原本脆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而这种积极情感的积累有助于学困生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习自信心、进取心和竞争力.

4 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充分了解学生,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低起点,多回顾,重点内容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分类推进,因材施教,使学困生能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形成良性循环的目的.

5 加强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通过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尽可能的让学生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控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只要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有意识地给予学困生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鼓励,都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稍有成功和进步,就会信心倍增,形成良性循环,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

上一篇:智慧碰撞体现物理思维之美 下一篇:物理学科的能力思维特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