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尺寸链,一点点教我

时间:2022-09-28 09:23:56

小小尺寸链

实习之初,组长只是让我做些支持和协的事。一次,他让我计算一个变速箱装配的尺寸链。我一听,这不就是把几个相关尺寸加一加减一减嘛,也太简单了!想当年上学时《机械制造》我可是考了90多分呢。

接过任务,我没用几分钟就完事了,然后得意洋洋地把结果发给了组长。没想到组长只看了一眼就告诉我不对。不可能吧?我就是按照学过的尺寸链的计算方法算的啊。组长把图纸重新递给我,让我再仔细看看到底有什么问题。可是我正向求解,反向求解,结果都还是一样,真是不知道哪儿出错了。

组长给了个提醒,你有没有看到设计上是要求计算一个最佳的经济尺寸呢?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尺寸链不能用书本上的公式来算。那又应该怎么计算呢?组长让我拿回去好好研究一下,下次组会做一个汇报。

回到家,我把大学里的专业课教材翻了一遍,但苦而无果,只好求教大学的老师。老师告诉我,尺寸链的计算不仅仅是我们学过的极值法一种,还有统计法,综合法等,一些企业也有他们自己的计算方法。没想到小小尺寸链背后有这么多的内容,然后我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了综合法计算并得出了相应答案。第二天组长看完后,又淡淡地说,看看还没有更好的方法,或者用不同的方法再计算一下,比较下用多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尺寸对零件性能影响有多大。一个小小尺寸链,计算出来就得了呗,何苦这么麻烦呢,我心中有些不满。

但是领导交代的任务不可不做。意想不到的是,在进一步的计算分析中,我竟然学到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许多内容,比如极值法是比较严格的算法,它的结果使所有零件有严格的互换性,但是最不经济;统计法根据零件尺寸的正态分布计算,它是经济的算法,但它的使用有很多条件;综合法是为了消除统计法的条件限制增加修正系数来计算的。此外,组长还为我找了不少英文资料,为我写出完整的报告提供了不少参考。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尺寸链,我做了一个星期。在例会上,我不仅完整阐述了尺寸链计算的各方面内容,也顺利回答了组内同事在工作中计算尺寸链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在工作中,很多事都不能只靠书本,只有在实际的操作与分析中不断思考和探索,才能完成哪怕看起来是无足轻重的工作。

忽视规则的后果

在我们单位,不管做什么都要依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每一份文件都有它规定的模板,做任何工作都要走固定的流程,“只有按流程办事才能办好事”,这句话是我一进公司师傅就不断强调的。如果轻视或忽视规范和标准,一定会犯错误。我就有过这么一次教训。

有一次我们要做一个螺栓的强度试验。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就是对着螺栓逐渐加大力的作用直到它失效,然后得出弯矩转角曲线。试验前,组长还特意叮嘱我要我严格按照试验规范进行。

我从标准库里下载了试验标准。打开一看,只有三行字。快速扫了一眼,似乎只写着要把螺栓放在台架上,用拧紧枪加载,然后就可以画曲线了。我随口跟边上的王工说,就这三句话也能成为标准啊?王工笑笑说,这个还是多的呢,他还见过一句话的标准。我开玩笑道,这么简单的实验都要写个标准,是不是写标准有奖金呀?

说笑中我拿着螺栓样品来到实验室。我把螺栓放在固定基座上,然后夹紧固定,开启仪器进行加力,随着加载力的不断加大,只听见“啪”的一声,我以为是螺栓失效了,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地面的固定基座坏了。可是螺栓强度有这么大吗?螺拴没坏,基座就先坏了?我赶紧向组长报告情况,这可不是我的错呀!

组长听完后说,基座是不可能坏的,因为它至少能承受一千牛的力,而这个螺栓最多才能承受几百牛。他问我,你把螺栓固定在哪个基座上?我一听,迷惑地回问,这还要选基座么,我随便找了一个放上去的。组长说,你肯定没有仔细阅读试验规范。啊?我立马拿起规范,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将待检螺栓固定在1号基座上”。

因为我的大意而破坏了价值上千的实验工具,我以为组长会骂我一顿,没想到他只是再次强调了试验规范。捂着发烫的脸,我才意识到再简单的标准也是标准,对待实验必须认真负责,严谨操作。

Hold住争论的团队

每次开会,对我这个新人来说,真可以说是全程打酱油。不仅老员工在说话时总有无数我从未在大学专业课本中接触过的例如SOR(供应商技术要求),EWO(工程工作指令),FWD(前轮驱动)之类的专业词汇,更让我惊讶的是,老员工总会因大大小小的问题而争论、争论得激烈了,甚至感觉有点像争吵,所以每次开会我总心惊胆战。

有一次,组长要我组织并主持一个PDT会议。PDT是产品开发小组的简称,会议的议程是让小组成员一起针对某款变速箱脱档问题商讨工程更改方案,并作出决策。虽然我对组长能将如此重任交给我感到意外和兴奋,但一向害怕开会的我更多的是担心,万一会上工程师们又吵起来我该怎么应对呢?组长仿佛看出了我的心事,告诉我:“主持会议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组织者就是老大,一定要能hold住局面。”

我暗暗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接着按照一般会议流程先向相关人员发会议通知和会议议题,然后准备会议材料。很快,会议时间到了,我带着忐忑的心情宣布会议开始。

第一个议题是讨论二档主动齿轮参数的更改,变速箱部已经从设计角度和质量控制角度初选了两种方案,要在会上决定一个最佳的。我刚把议题说完,质保部的刘工就开始阐述他的观点,不同意第一种方案,说这会增加产品质量的检查难度。但是制造部的孙工不同意第二种方案,他说第二种方案会大大增加产品的成本,因为涉及到模具的更改以及工时的增加。两个不同的声音一出,刘工和孙工就开始了激烈地辩论,眼看半小时过去了,第一个议题的最终方案还没出来,后面可还有好几个议题呢。我顿时急了,怎么办?

突然,我想起组长的提醒,一定要hold住场面。记得以前出现这种场面时,组长都会要求我们进行比较。于是我提议大家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成本预估。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的作为最佳方案。经过全面的分析估算,大家发现第一种方案所用的成本确实比第二种节省不少。就连刘工看到这个结果后,也承认第一种方案确实更有可行性。

第二个议题是针对耐久试验过程中变速箱轴承点蚀产生噪音的问题确定责任人。由于这个问题涉及的部门众多,没有直接负责人,因此每个部门都开始推卸责任,大家又争吵起来。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还是决定以理服人,让大家分析一下试验本身的问题。最后发现这个问题是在变速箱上市之后出现的问题,理应由质保部牵头解决。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质保部答应承担主要责任。

通过这次主持,我发现团队合作不只是协作,争论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寻求统一,最终做出最好的产品。同时,这次经历也让我不再害怕参与和组织会议,开会时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也明白了应该如何去看待和解决。

上一篇:谈谈企业会计管理工作 下一篇:日光温室彩椒―芹菜周年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