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手术后不置胃肠减压40例病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8 07:34:21

下消化道手术后不置胃肠减压40例病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术后不进行胃肠减压对下消化道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下消化道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术后不置胃肠减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胃肠减压。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依次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短,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口咽干燥,疼痛、腹痛及呼吸不畅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较低,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腹胀、切口裂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消化道手术后不置胃肠减压相比于进行胃肠减压有利于患者康复,患者痛苦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小,可明显较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下消化道手术;胃肠减压;临床观察

进行胃肠手术后留置胃肠减压是一种较为常规的步骤,在下消化道手术的患者中应用十分广泛。一般认为,下消化道手术留置胃肠减压可以使患者术后胃肠内的内容物及时排空,进而减轻患者术后呕吐、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1]。但现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快速康复外科等新理念在临床得以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开始尝试消化道手术后不置胃肠减压这一新型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治疗并进行下消化道手术的患者40例为分析观察对象。4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6-67岁,平均年龄为57.2岁。入选患者术前进行详尽临床检查,有如下情况的应排除:①患者还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会对治疗造成影响。②患者还有严重的肝、肾及循环系统疾病。③对治疗使用的相关药物过敏者。④患者病史及临床资料不全者。临床检查显示,患者手术原因以小肠、直肠及结肠肿瘤和肠梗阻为主。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0例,详细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所患疾病方面的差异较小,对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请及疾病诊断

项目

研究组

对照组

一般资料

男性

12

10

女性

9

9

年龄区间

27-67

26-65

平均年龄

58.3

56.1

疾病诊断

小肠癌

3例;15.0%

4例;20.0%

结肠癌

6例;30.0%

5例;25.0%

直肠癌

5例;25.0%

6例;30.0%

肠梗阻

3例;15.0%

4例;20.0%

其他

3例;15.0%

1例;5.0%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并对患者的临床病史、药物过敏史、生活方式等资料进行采集,治疗方案及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所有病例术前应禁食,按常规肠道手术进行准备,对术区备皮,严格消毒;两组患者术中均置胃肠减压,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40例患者中,7例行小肠肠段切除术,4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5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行横结肠切除术,11例行直肠前切除术,其他术式11例。对照组术后使用胃肠减压器进行持续性负压吸引,待患者排气、肠鸣音恢复后即可拔除胃管并进流汁。研究组术后视患者情况在术后1d内拔除胃管,术后2天可少量进水,4天后视患者恢复情况进半流食。患者术后均进行补液及常规抗感染治疗,定期安排查房,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控,观察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对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并进行对症治疗。

1.3 观察项目:对患者术后的胃液量进行准确测量并进行记录,观察患者排气情况,记录排气时间,记录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具体观察项目有:排气时间、呼吸情况、口咽干燥及疼痛、肺部感染情况、腹胀及手术切口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本例中对所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t检验, 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观察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生及患者的恢复情况,见表1。从患者术后请可以看出,研究组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上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口咽干燥、疼痛及腹部疼痛情况发生较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拔除胃肠减压装置后对口咽部及胃部的刺激减少所致;两组患者在腹胀,切口感染及开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表2 患者术后情况

项目

研究组

对照组

P值

排气时间

1.7±0.3

3.4±0.5

<0.05

平均住院时间

11.2±3.7

13.2±3.5

<0.05

口咽干燥、疼痛

3例;15.0%

10例;50.0%

<0.05

明显腹胀

5例;25.0%

4例;20.0%

>0.05

腹痛

2例;10.0%

7例;35.0%

<0.05

呼吸不畅

2例;10.0%

13例;65.0%

<0.05

切口开裂

1例;5.0%

1例;5.0%

>0.05

切口感染

0例;0

1例;5.0%

>0.05 讨论

一般认为,消化道手术尤其是下消化道手术后实行插管并进行胃肠减压可以排除胃部内容,降低因胃肠道压力升高引起的胃扩张进而引起手术切口开裂,感染的发生几率。但是,传统胃肠减压不能够有效地降低消化道尤其是下消化道压力,因此对下消化道术后切口开裂及感染的预防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会对患者术后造成较大的刺激,据有关报道显示,胃肠减压装置对患者的刺激作用较大,影响患者正常的咳嗽、排痰及呼吸能力,可能会提高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3]。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无肺部感染发生,但是,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在口咽干燥、疼痛及腹痛的发生率上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术后留置的胃肠减压装置对患者的刺激作用所致。两组患者在腹部胀痛、切口裂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不大,这也证明了术后置胃肠减压并不能明显的降低下消化道压力的这一假设。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下消化道手术后不置胃肠减压相比与进行胃肠减压有利于患者康复,患者痛苦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可明显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庞明辉,罗斌.下消化道手术废除胃肠减压并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1,23(2):306-307.

[2]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5:165.

[3]雷文章,李卡.术后不置胃肠减压及早期进食对下消化道肿瘤切除吻合术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4,25(4):389-390.

上一篇:白百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预防体会 下一篇: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