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艺术市场何往?

时间:2022-09-28 07:30:38

2016艺术市场何往?

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再现低迷。与此同时,中国市场自2012年进入调整以来,未见明显好转。回顾总结过去的一年,接下来的2016年艺术市场会有哪些明显趋势?

总体继续调整趋势 二八分化持续加大

2015秋拍数据: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分别以26.69亿港元和26.2亿港元收官;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则分别以18.31亿元和29.5亿元收槌。无论是国际两大拍卖巨头,还是内地最具实力的艺术品拍卖公司,较之相邻的2014年,业绩均有所下调。鉴于大的经济层面并未有积极的信号放出,因而绝大多数业内人士预测,2016年将会持续调整行情。在此预估下,优质资源或将大量沉淀,卖家惜售和买家谨慎仍是常态。业内人士预计,这一轮的调整或许在2017年将有好转。

细察2015年整体态势,在大的调整格局下并不乏精品高价迭出:南宋青釉八方瓶在香港苏富比以1亿港元落槌;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以2.7945亿元创艺术家本人拍卖最高纪录。这一年李可染巨制作品有两件再过亿元大关,分别是5月17日中国嘉德春拍中,创作于1976年的《井冈山》成交价达到1.265亿元;之后又于11月15日晚,其1964年创作的《万山红遍》在嘉德秋拍以1.84亿元成交……由此可见,真正的精品并不受市场动荡的影响。业内普遍认为,市场调整期间两端作品最好交易:要么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精品,要么是价格低廉却物超所值。然而,那些处于市场中端的艺术品却呈萎缩之势。

两极分化不仅体现在拍品上,拍卖公司的分化亦在加大。知名度高的拍卖公司在征集上相对容易,整体质量较高;而一般的拍卖公司则征集非常困难,拍品质量也良莠不齐,未来国内拍卖也或面临重新布局。

艺术市场“国际化”进程加速

当中国艺术市场萎靡之际,国内买家在西方却大施手笔――先是万达以2700万美元价格购得印象派画家莫奈名作《睡莲》,接着纽约佳士得秋拍上备受瞩目的莫迪利安尼作于1917-18年的《侧卧的裸女》以创纪录的1.704亿美元被中国收藏家刘益谦竞得。2015年,伦敦、纽约的印象派及现代专场,亚洲买家几乎贡献出三分之一的成交额,这让两大拍卖巨头大喜过望,一致看好中国买家购买西方艺术品的前景!据国际拍行估计,这把火才刚刚开始烧起来,西方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良好保值性、国际变现能力以及社会公认度,中国买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其的关注会持续升高。

艺术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不仅表现为中国买家走出去,活跃在伦敦和纽约的专场上大肆购进西方艺术品,另一方面,西方拍卖行也在想方设法挤进中国。除了苏富比、佳士得先后入驻内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拍行开始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或者举办拍卖,其目的显而易见。

区域艺术市场显现新格局

长期以来,中国两大艺术市场交易集中于香港和北京。毋庸讳言,香港拍卖业起步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北京一起步便紧随其后亦步亦趋。然而时问到了2015深秋却能嗅到不一样的气息:往年,两地在拍品结构上几无差异,香港却在拍品的质量上高出一筹。然而刚刚过去的秋天,香港在拍品质量上优势似乎不再,反倒是拍品和藏家构成上开始体现不同。香港与北京,同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重镇,格局也在随之变化。

在市场调整和藏家逐渐成熟的双重影响下,拍界开始不断做新的尝试和创新。港地拍行的第一反应是向亚洲乃至向全球扩张:他们倡导区域和品类之间的交叉购买。于是香港这边,说不同语言的人开始增多,拍品选择上也渐失“中国符号”。而北京这边则在做不同的尝试,一方面力项重量级拍品,以确保“票房”不失:同时不断挖掘新的品类,一些之前被疏忽的板块,如碑帖、信札。内地除了北京几家大型拍行,上海、广州虽在规模上暂不能与北京比肩,但都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上一篇:网络会计在物业公司的应用 下一篇: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及空间关联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