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当代公共艺术教育的探讨

时间:2022-09-28 05:18:14

“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当代公共艺术教育的探讨

【摘 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流行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提出了挑战,认为人的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包括音乐智能在内的一组能力。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野中来观察当代中国的公共艺术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以更深刻的视角和多样性的视距实现对素质教育以及当代艺术教育的超视距、多视角研究,能够找到破解当前当代公共艺术教育的难题。

【关键词】多元智能;素质教育;公共艺术教育

一、“多元智能理论”

1983 年,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智能架构》(Frame of Mind)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有力地驳斥了“智商决定一切”的观念。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3 年,加德纳教授的新著《MI――开启多元智能新世纪》(Multiple Intelligences)又相继问世。该书不仅对其理论进行了更系统地阐述,而且还用了大量的实例说明了该理论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意义及具体应用。

这种“多元智能理论”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和教育中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它在指导艺术改革与艺术教育的过程中,着重于为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与实践拓宽进行积极的拓展,对教育与创新的观念、思路进行了全新的审视,为推行中国的综合性素质教育,推动中国的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提出了挑战,具体表现为: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人类的认知本领并非是某种单一的智能所能达成的,它需要利用一组能力、才能或心理技能(即智能)。而且,七种智能处于相同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其中,音乐智能是区别于其它智能而独立存在的一种智能,同时也是这七种智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于其他各种智能的确立和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素质教育以及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2007年7月5 日,教育部部长陈志立签发了 13 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并自 2002 年 9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其中总则的第二条明确说明,该规程的适用对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也就是说,普通高等学校所开设的艺术教育课程也应遵守规程中的各项要求。公共艺术教育不仅是提高人们技能、艺术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而且是与其他的学科不可分离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学科。在这些教学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智力积累与智能发展,会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创意性能量和知识学科间的彼此联想、启迪的能力。在有效的时间、地点,

人们可以运用这种教育教学和智能发展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灵活度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提高其智商水平。课堂目标的设计与完成过程中,需要针对“感性”特色进行探索。

因而,中国的公共艺术教育需要根据以上种种弊端,提出对学生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补救”措施,在改革开放与“美育”的推动中使公共艺术教育在中国高校形成了一个高潮。围绕公共艺术教育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更为重要的是,对国民和其它主体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和多种不同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了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也是为了提高学生日后可能专门从艺的职业工作水平,尤其是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使其在工作中充满了创意性与创新性,成为一种综合性人才,使学生在社会工作中能够发挥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和由此启迪而来的智能潜力,从而为其更好的在社会工作中发挥创造性提供能量。因此,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艺术公共课程和学校课程体系中都具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不仅是人类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探索,而且还在阐明了人类智能的多元性和展示智能的多种方式基础上深入的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不同类型的智能之间不仅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还形成一种优缺互补态势,这些不同的类型智能之间在某些方面可以以某种语言和数学逻辑的方式启发其它方面的智能发挥和智力形成。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以综合性智力培养为目的的教育,艺术培养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教育的主要评估指标。这些超凡的教育理念和智能、智力的不同见解,为中国当前的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发展模式启迪,它对公共教育的启示在于: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公共艺术教育观念。

正如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所述,唱歌等具体化的技能是承载素养与智能发展的一种媒介,而艺术教育的作用是塑造人、启迪人的智慧。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音乐等艺术能力的培养,其目的不仅仅是学会某一项单纯的技能,而是从更广泛的范畴来发展此方面的能力,而且能够将这种智能与其他智能相结合,并且灵活地运用。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审美教育作为完美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历来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是实现这种教育的素养之一。教师、学生都需要在此过程中实现升华。

参考文献:

[1] 宋洁.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6(04)

[2] 吴倩.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08)

[3] 潘龙瑞.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11)

[4] 陈亚伟.陕西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J]. 品牌. 2014(12)

[5] 周娟.加强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公共性”的认识[J]. 艺术科技. 2015(03)

上一篇: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耦合机... 下一篇:当前会计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