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水贫困

时间:2022-09-28 04:52:41

直面水贫困

2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人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和安康,贫困人口的锐减是中国为和平安宁的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然而,早期的“消耗型”现代化路线也使我们本来就很稀缺的水资源更加捉襟见肘,“水贫困”成为各界不能回避的新名词。

近年来,沙尘暴、沙漠化、淮河污染、黄河断流连年不期而至,水贫困威力日现,达摩克斯利剑已经高高悬起,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环境正在和水资源一起面临“干涸”的危机。

本组文章中,我们试图从北方的山西和南方的一座江城切入观照中国水贫困的现状,前者是中国水资源最贫困的省份,后者是最富裕的城市之一。然而他们的问题把我们的视线引向同一的方向。

直面水贫困是因为我们心存希望,愿我们的希望不要像水资源的稀缺。

节约型社会从节水开始

文/任烛

近几年来,水荒、煤荒、电荒、油荒、运荒周期性不断出现,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铁矿石、石油、铜、氧化铝等进口大幅度增长。资源危机已经不是一时之忧,中国进入了一个资源贫困的危机时刻。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在直线上升。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会日益突出。因此,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社会资源的无效消耗现象比比皆是。资源的高消耗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大瓶颈。在中央和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里,节约型社会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此,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国务院决定,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这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时期,水资源恐怕是用钱无法买到的。而资源紧缺对于国家经济,是极度危险的。特别是对我国这样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经济又需急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淡水资源先天不足

过去,人们总以为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实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但用水浪费惊人,供求问题十分突出。虽然我国水的江河年径流总量达26380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众多,耕地广阔,人均水量只有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每平方米耕地水量仅2.5立方米,约为世界水平的3/4。此外,我国水质污染速度很快,水土流失严重,而近年来长江口的盐水倒灌更加剧了城市淡水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剧了水危机。

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水污染更使我国的缺水状况“雪上加霜”。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受旱面积达2-3亿亩。目前灌溉面积仅7.3亿亩,如不兴建灌溉设施,每年缺水量将扩大到600~70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水危机在蔓延

我国517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日缺水约1600万立方米,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的省会和工业型城市。供水量不足,给城市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全境和陕西秦岭以北、内蒙古西部以及山西西部地区,总面积占中国全国的三分之一多。中国的主要沙漠都分布在这一地区。在总人口9000多万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占五分之一左右,目前尚有1226万人饮用水困难。部分山区、草原、滨海和海岛还有6000万人口和4500万头牲畜饮水十分困难。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严重缺水致使马莲草几乎绝迹,而沙漠化也使以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牧区变成光秃秃的荒山,山羊没有草吃就互相吃身上的毛,以至于能看得见山羊身上的皮肉,牧民不得不给这些山羊穿上衣服。几百万只骆驼以罕见的速度递减,使牧民的生活蒙上一层严霜。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如不及时兴建一批水源工程,每年缺水量将超过200亿立方米,将严重制约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用水需求。

水污染形势严峻

国内七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流域,包括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的断面监测结果表明,36.9%的河段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3类标准,淮河干流水质有机污染程度减轻,5类和劣5类水质达到54%,黄河、松花江以4类水质为主。一些湖泊富营养化污染程度加剧,巢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污染最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河口地区和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加速发展,不少工业企业耗水量大,水的重复利用率只在50%左右。而目前国内在建的基础工程中70%对生态构成了危害,水是维持生态平衡的血液,淡水浪费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危机。

尽管到2005年重庆市的净水工程实施后每立方米自来水水价至少要达到3.06元,才可能保本,北京市的淡水目前已涨到3元多钱一吨,明年预计要涨至6元每吨,但是只要我们到洗车、冲地、公共卫生等场地走一圈,就会看到白花花的淡水在人们的大肆铺张浪费中流走了,而流到地下的水与工业污水、废水汇合后一部分造成土壤的污染,另一部分或许又会流向水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节水与调水的成本

即使在南水北调竣工后引到北方的水也是有限的。专家估计未来20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60亿吨,而水资源缺口更大。水利专家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总需水量将由目前5000亿立方米,增加到6500亿立方米,全国供水能力要相应增加1500亿立方米,才能达到供需平衡。

2003年是国际淡水年,而人们仍然没有认识到将来有一天水的价格也许会超过石油,黄金有价水无价。水利部汪恕诚部长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上反复强调了节约用水是最有效的成本控制。据统计,1998年以来,国家已投入国债78亿元,地方配套60多亿元,用于247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示范项目的建设中,形成110亿,也就是说每基本上投入1元就可以节约1立方米水,而调水需投入10元钱才能调1立方米水,而在南水北调的西线中要高达15元钱才能调1方水,可见节约用水比调水要划算。

在南水北调的“清水廊道”打造过程中,为了确保缺水和干旱地区人民能喝上干净的长江水,整个长江流域的治水治污总投资需要238.4亿元,与主体工程几乎是1:1(主体工程为250亿元),如果把这些钱拿来买水(119.2亿立方米的水量)又相当于一条长江支流的水量,这就是我们浪费的淡水。

节水型社会建设迫在眉睫

世界各经济发达的国家都非常重视节约用水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我们的邻国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已经把全民调动起来节约用水,如规定每年8月1日为“水日”,8月1日-7日规定为“水周”,日本不仅从推广节水器具等细微处着手,还鼓励加快提高科技治污,日本政府近年来更是制定了奖惩措施,通过减免税金,提供融资和补助金等手段来向全国推广节约用水。

为此我国专家呼吁,为了改善21世纪中国的水环境,必须兴建一批骨干水利工程,还要尽快转换新的治水思路,尽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在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方面,引进发达国家先进节水措施,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程度;要有力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使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防治水害等真正纳入法治管理的轨道。

有些专家还建议,科学地制定中国全球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战略,需要实现由支撑经济发展的单一目标,向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环境安全、国防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多目标转变;由以国内资源供给为主,向立足国内资源,最大限度分享国外资源转变;由粗放式开发利用资源,向集约开发、节约资源和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跨越式消费方式转变。

相关链接

“建设节约型社会”:社会生产中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当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资源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达到以尽少的资源消耗来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用最少的物质消耗来支撑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水资源“紧箍咒”

文/沉默

谁来救救孩子?

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再次表明:山西省新生儿出生缺陷率高达189.96/万人,其中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为102.27/万人,分别是全国的2倍和4倍。中国是世界新生儿缺陷的“山峰”,山西非常尴尬地成了“峰顶”。

据调查,山西全省有300多万人饮用高氟、高砷水,地方病普查资料表明,分布在110个县市区的碘缺乏、氟中毒、砷中毒、大骨节、克山病等7种地方病,累计患病人数达390多万,患病率高达13.4%,病区人口23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0%。

除了水资源不足,经济发展造成的污染等原因导致居民生活用水紧张,地下水矿物质超标使很多地方有水不能用。从发病分布图上可以清晰看出,煤矿矿区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高于城市,贫困落后地区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这是因为当地居民长期饮用不洁水导致的。

人类生存的极限

如果说中国是世界水荒的最好写照,那山西无疑是这个“水荒盆地”的底部。

山西水资源危机正在被红火的能源经济所遮挡,但也正在随着能源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加剧,这才是这个中国水资源前景最为黯淡的省份最严重的问题。

山西被称为“中国的中东”。主要是因为这里和中东一样盛产能源,但另一个不被人注意的相似之处是他们都极度缺水。

古人云,民可一日无食,却不可一日无水。而山西人对这句话的体会更深些,因为山西的水资源难题已经困扰了好几代山西人,而更紧迫的是目前他们的日常生活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断水威胁。

日前,山西省完成的《山西省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影响及评价》准确评价了煤炭开采对山西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该项目从水文地质破坏调查、遥感分析、典型案例研究及经济分析等方面就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评价。研究成果显示,山西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是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而煤炭的大规模、大面积、高强度开采,是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要原因。因采煤漏水、矿井水排放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300多亿元。

山西水资源短缺早已触及人类生存的极限,人均水资源量为438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7%,世界人均水平的4%。按照联合国所提出的“水紧缺指标”,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处于500平方米以下的最低档)。山西人均供水量170立方米,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一,是全国平均值的41%。从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评定,属于供水严重不足的地区。山西省水资源指数在全国排第29位,加之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与污染型缺水交织在一起,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显得尤其醒目。

目前全省已有22个城市、70个县城缺水,44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仅20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全省平均水资源量比前25年减少了28%,地下水平均下降了近100米。

“能源大省决定山西必然缺水”,一位水利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采一吨煤带走2.5吨水,每发一度电平均取水量为12升;仅2000年,山西因采煤损失地下水储量就达71.34亿立方米,引黄工程每年给太原补水也不过6亿立方米!”

煤与水的“循环经济”

采煤导致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原本用来集水的旱井、水窖纷纷因开裂失去了功能,不但大量的投资打了水漂,而且造成了更多的“生态难民”。他们不得不从本不充裕的腰包里掏钱买水,为节省每一滴水只好先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喝水、吃饭,而洗脸、洗澡也就成了最大的奢侈。

看不见的生产性消耗更是数量惊人。

如果不是煤炭,山西只是中国北方干旱区域中普通的一个省份。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截至目前煤炭开采累计破坏地下水静储量值71.34亿立方米,吨煤开采破坏地下水静储量值为1.07立方米。20年来,山西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为:采煤漏水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损失3.23亿元;采煤漏水使水浇地变为旱地,损失3.46亿元;矿井水排放造成经济损失340.5亿元;水利工程被破坏造成经济损失为0.69亿元,合计为347.88亿元,占山西省20年GDP总和的2.8%!

煤炭高强度开采,首先破坏了隔水层,使得煤层上下水贯通,其次,矿坑水的排放疏干了煤层以上的地下水,破坏了上部所有的蓄水构造。另外,采空面积的扩大造成地面大面积塌陷,改变了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补给与排泄条件,对水资源也产生了极大影响。采一吨煤至少消耗一吨水,大规模煤炭开采导致山西省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塌陷,造成饮水工程破坏和农村的饮水困难。

近10年来,山西省以产煤为主因的地质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达26亿多元,145个村庄整体搬迁、3000多处井泉断流,导致1547个村庄、70.4万人吃水困难。目前全省各类矿山采空区已达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地质灾害分布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

污染猛于虎

依附在煤炭产业链条上的开采、加工等各个环节产生的各种废、污水,包括煤矿排水、废渣及农业化肥与农药等大量排放,使水源污染十分严重,更加减少了可资利用的水源。尤其是大小煤矿的工业性污染,使得本不富裕的水资源家底更是捉襟见肘。朔州不少农用地已呈盐碱地态,地下水不能正常饮用。运城市区提取的地下饮用水竟然都是咸的。而省会太原市,则一度是全国极度缺水的城市之一。

目前山西省境内几乎所有的河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受污染河流长达3753公里,其中超三类污染河道占67.2%,严重污染超五类水占总河长45.8%。

同时境内水库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超三类水质水库已占68%,超五类水质水库已占到20%,全省地下水水质符合一、二、三类标准的分布面积仅占40%。而不时见诸报端的“乙肝村”、“癌症村”也无一例外地把矛头指向了水污染。

据统计,山西省在工业生产中污水排放量已由1980年的5.5亿立方米增加到10.3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5,工业废水占到77.3%。其中如采煤、土法炼焦、土法炼镁和近年兴起的乡镇企业污染最严重。污水的大量排放造成许多河段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无法利用,部分地下水也遭污染。全省的污水入河排放量7.5亿吨,污水处理回用量仅占排放量的4.76%。水环境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晋商复兴的“紧箍咒”

在山西的缺水区域中,太原、大同、朔州3个中心城市的缺水最为严重。据统计,山西太原、大同等城市居民饮水标准已经不能再低,不少地方每人每天耗水只有2.5升。

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三市辖区已具备生产能力的工矿企业,在大量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仍有一半的企业因供水不足,不得不采取限产措施,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如果不超采地下水,经济损失还将增加104亿元。同时因缺水,许多大中型企业的改扩建和兴建项目不能上马或不能按时投产,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75亿元。

超采地下水不仅危及地下水的可更新和再生性,而且形成全省数千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地下水位的大面积下降又导致地面的下沉,太原市最大下沉区在20世纪90年代就超过1.2米,直接危及该地区人民财产安全。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行业利益阶差的拉大,山西省意识到要增强经济竞争力,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于是20世纪中期,山西省制定了“变输煤为输电”的战略,希望以发展电力事业为突破口,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显然,发电与输煤相比,就经济意义而言是上了一个层次。然而火力发电也是高耗水项目,发电离不开煤,挖煤耗水惊人,发电也要消耗水。水与煤、水与电,成为山西省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已经成为困扰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

2002年山西省规模以上电力工业产值172.7亿元,占全省GDP的13.9%,电力行业每得到1个单位的产值,则要付出排放2.1个单位废水和2.7个单位用水代价。

这些数据意味着:水资源短缺的“紧箍咒”不解,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既定战略有难以落实的隐忧。

一座南方城市的“饮水危机”调查

文/刘严迅

站在自家所在的殷前村村口的孩溪河畔,62岁的严荷生使劲拉扯着支在河边的几张破旧的渔网,他絮絮地说:“原本这河里鱼虾成群,现在却连螺蛳都没有了,那可是最有生命力的水生生物啊……”与沿河区域内的砖窑厂、割石场以及数十家化工厂传来的机轮轰鸣声相比,严老汉的絮叨显得太微弱。这条原本不为人知的孩溪河,现在因为一场“饮水危机”进入公众视线。

在两星期前,即2005年3月27日,江苏省丹阳市――一座长江边的城市居民家里的自来水中出现浓重异味,市民不得不以瓶装纯净水作为日常所需,一场历时6天的“饮水危机”席卷丹阳城乡。经丹阳环保部门初步认定,自来水中苯、烃等污染物严重超标,造成水质下降的原因是丹阳市长江取水口遭上游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镇江大港区殷前村的孩溪河……

饮水危机:自来水中的异味

2005年3月27日,是个星期天,家住丹阳市区西门口的31岁的周承福早早起床,当他看到屋外灰暗的天空,叹了口气:“总是这样,见不到好太阳!”言毕,他将屋内的几个1米见方的玻璃鱼缸中飘满鱼的排泄物的水放掉大半,紧接着打开自来水龙头,准备往鱼缸内注入新水。“好难闻的怪味……”周说着话立即关上自来水。“这水哪能养鱼!”周承福说,当时他以为自家的自来水管道出了故障,便出门欲找人来检修一下。“那天出门后,遇上几位熟人,都说家里的自来水有怪味,但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周说,于是他临时改变了行程,改道回家拨通了该市自来水厂的咨询电话,对方称,在此之前已经接到若干市民的询问电话,都是关于家中的自来水中出现的怪味。据丹阳市自来水公司魏书记称,当天不断接到市民的问讯电话,于是他们立即组织人员对自来水水质进行检测,初步查明,水中苯、烃等污染物严重超标。“结果出来后,我们立即将此信息反馈给市民。”魏书记说。

自来水出问题的消息迅速在丹阳的大街小巷传播开来。4月5日下午,当记者抵达丹阳市区后,家住新民中路一位姓张的男子称,自来水中的怪味至27日下午时逐渐浓烈,“接在盆中的自来水,没有沉淀物,也不混浊,甚至还显得很清澈,只是怪味刺鼻,让人不敢凑近闻。”张姓男子说。他拿出一只普通的透明塑料水杯,里面盛着大半杯无色的液体,淡淡的类似稀释后的农药水味的异味阵阵钻进记者鼻腔。“这是我当天存下来的自来水,你看,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水中还是残留着异味,我们都不敢喝!”张说。

据当地居民称,从危机发生当日起,丹阳市内的纯净水市场异常火暴。“这是自来水危机下的一个非正常状态的行市繁荣景象。”当地一位中学教师说,这多少令人有点难堪和无奈。据家住千禧花园居民区的赵师傅介绍,自来水中有异味持续了近一个星期,“那几天只能去买桶装纯净水回家使用。”赵师傅说,现在家里还留着几十瓶尚未饮用完的纯净水,“当时水也不知道危机几天能过去,只好多买一点囤积在家了。”赵师傅笑得有些无奈。

“那几天似乎又回到了过去物资紧缺的时光,全家人每天的用水量都被严格地控制。”家住丹阳城南的出租车司机马立信说。据介绍,饮水危机发生后的几天里,他们家日常用水都改为纯净水,“喝水那就不用说了,家里洗米洗菜,甚至洗衣服都使用纯净水,内衣内裤贴身穿的,就怕被污染了。不是我们有钱,实在是没有办法啊。”马立信说完话撇了撇嘴角。4月5日下午,记者走在丹阳街头,几位卖水的店主都说,前几日的水真是好卖,现在那股势头已经过去了。“无论是桶装的还是瓶装的,都卖的很欢!有时一天能卖出近千桶。”一位姓郑的水店店主说。

不过,丹阳城内也有不少人坚持喝带有怪味的自来水。4月5日下午,在丹阳城西,下岗在家已有3年的承大友告诉记者,家里实在贫困,舍不得花钱买价格昂贵的纯净水,所以几天来坚持喝自来水。“27日下午水的异味大的让人受不了,儿子闹着要喝纯净水,我没答应,他就一下午没有喝家中用自来水烧成的开水。”承说,烧开的水还是有异味。

“谈不上坚持,只是一种习惯。”46岁的汽车维修工马德宝说,饮水危机于他而言似乎并不存在。“我独身一人,家里这几天一直使用自来水,有味道?那有什么,自来水出现异味又不是第一次了,怕什么,不干不净喝了没病!再说纯净水也不见的好,没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喝多了不行。”

但是,更多的丹阳市民还是担心:“自来水到底怎么了?”

事件原因:来自上游的祸端

据当地环保部门称,引起这场饮水危机可能与一条名叫孩溪的河有关。孩溪河位于距丹阳近30公里的镇江大港区境内。在网上,关于孩溪河的记录很少,正如当地村民所说:“这是条名不见经传的土河,只有临近的村民才知晓,才体会它在村民日常生息中的重要作用。”记者查阅到的较早的关于孩溪河的文字记录,是刊发在2003年12月4日的丹阳《京江晚报》上一篇题为《孩溪河水成酱色不知哪家在排污》的报道,报道中称,孩溪桥下的一个排水口正在哗哗地往外排放酱色的污水,还伴有刺鼻的气味,河水已是一片酱红色。“顺着孩溪河往北约300米,就是入江口,记者看到,尽管经过江浪的冲刷,入江口的河水还是一片淡红色,这片淡红色入江后沿着江边一直向东流去。……扒开一处石头,记者看到下面果然是一条直径约15厘米左右的管道”。至于排污管道是村民怀疑的高鹏药业还是河旁的钛白粉厂新厂区铺设,报道中称,无法定论。但一个事实可以确认,孩溪河至少在2003年就已经遭到污染。

在丹阳一家官方网站上,在一位市民于2004年9月29日提交的建议中,再次提及孩溪河:“钛白集团(新厂)每日夜间至次日临晨偷排废酸于孩溪河中,给我们周围居民用水带来危害,希望贵局提高责任心,全面,认真,彻查孩溪河沿岸钛白集团一侧全线。”而得到的答复是,“我局已按你所述的情况进行了查处,该厂确实存在着不能稳定达标的情形,我局已责令该厂整改,整改期限约一个月。”据此得到的事实是,镇江官方早已意识到孩溪河的污染和治理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

但是近年来事态的发展似乎并不乐观。据当地村民介绍,早些年,孩溪河河面宽,河上帆船点点,两岸树木葱郁,河内鱼虾成群。但如今,引用当地居民的一句话说“枯水烂泥塘,污水废气遍河床”。4月5日下午,记者在当地村民62岁的严荷生带领下,行走在沿河的泥淖间。河塘里,流淌着的浅浅窄窄的河水呈现着暗黄颜色,的河床上满是淤泥,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两岸高出河床约2米的土坡上,歪歪斜斜的长着一片片泛黄枯萎的草木,草木靠近河床的地方,一排排渔网和竹篾编成直径为20厘米的丁字形筒状捕虾笼子半淹在黄淤泥间,早已是残缺破旧模样。领路的严荷生拔起一只虾笼,拿在手里抖了抖,缓缓地说:“原本这里可是一网下去能捞出很多鱼的,现在连螺蛳都养不活了。”记者注意到,在河的四周遍布着包括高鹏药业、连城化工、镇江农药厂、大港热电厂等众多大型化工企业。

在严的带领下,记者走到孩溪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孩溪河内暗黄的河水顺着地势流进长江。站在此处,记者的耳膜被一旁杨中砖瓦厂和割石场内传出的碎石机的马达声震的生疼。天空中,阳光经过弥漫在半空的层层白色粉尘,照在人脸上,显得昏暗、迷蒙。与割石场一墙之隔便是丹阳市设置在此的自来水取水口。在水厂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爬上水厂办公室三楼,站在阳台上朝北望去,远处是浩浩汤汤的长江,近处100米的江岸,孩溪河的入江口和自来水取水口相邻而设。据丹阳环保部门初步认定,丹阳自来水苯、烃等污染物严重超标,主要是因为上游长江取水口的污染,而污染源主要是孩溪河。据丹阳环保局宣教科马萍科长称,原本丹阳市的取水口并非在此,而是在丹阳市内的九曲河,“后来因为九曲河沿岸乡镇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影响了九曲河水质,只得另寻取水口。”马科长说,早在1997年,丹阳市投资1.2亿元实施长江引水工程,通过铺设管道把28公里外的长江水引到了市区,使城区20多万居民喝上了长江水。“但是2002年以来,丹阳的自来水厂长江取水口连续22次遭遇污染威胁。今年3月27日的这次,算是最严重的了。”马说。

家住丹阳市城西的周承明说:“这次自来水问题的确比往年更为严重,但是说句实在话,我们都很平静,没有一点恐慌。”

经济与环境,谁该迁就谁?

“我们是该对城市经济建设下的环境问题做出一些思考了。”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的这番话,似乎从某种意义上回答了居民的疑问。4月5日下午,家住镇江大港区孩溪河畔的村民严顺平将记者引进她家,这是一座不大的庭院,院内地面上积着厚厚的一层白灰粉,“几分钟前刚刚扫干净,又成这样了。”严说,随着村子周围的化工厂和割石厂的增多,弥漫的粉尘和刺鼻的气味让他们越来越无法忍受。另一位村民说:“这沿江的地带污染太严重,真想搬离这里,可惜房价太贵,到别处根本买不起一砖半瓦!”

据镇江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港工业园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定位为石化重工业园区。据2005年1月5日镇江市委关于印发《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可知,大港区岸线从孩溪河至五峰山捆山河口,岸线长11620米。其中,孩溪河至青龙山尹前村的1660米岸线是浅水岸线,青龙山至五峰山的9960米岸线是深水岸线,其中有马鞍矶700米暗礁回流区。现已利用10401米,分别是:黄港取水口及保护区利用1500米,大港三期工程利用1770米(含370米规划控制岸线),青龙山白云石矿码头利用370米岸线,大港港区一、二期工程(含大港河港池口门258米)利用2085米,港监码头利用70米,省木材转运站利用226米,港口污水处理厂利用70米,道达尔和扬子沥青利用320米,金东纸业利用880米,奇美化工利用319米,国亨利用221米,三明集团利用150米,跨江电缆利用400米,部队和五峰山海军船厂利用2020米。规定中所称长江岸线,是指长江水域及相关陆域组成。其中深水岸线的陆域纵深为2000米,中深水岸线的陆域纵深为1000米,浅水岸线的陆域纵深为800米。规划以2003年为基期,2004-2020年为规划期,重点是近五年。

前段时间,就长江水源污染问题,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批示:“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必须高度重视。要通过科学论证,研究采取治理污染源、改进自来水净化处理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3月5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郑重承诺“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3月22日,第十三届“世界水日”和第十八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公开提及,目前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的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据悉,今年6月5日《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将正式实施,取水口的保护范围将有所扩大,上游范围由1000米扩大到3000米,下游由500米扩大到1500米,为进一步加强水源口保护,保障镇江市居民饮用水安全,在今年镇江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保护镇江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口”作为议案被确立。

“进驻大港开发区的企业多了,取水口周围存留的隔离空间小了,我们这些附近村庄的环境也越来越差了。”孩溪村村民周福贵说。他家养的鸡和鸭子长期喝孩溪里的水,长的瘦骨嶙峋,还经常掉毛。“国家不是提倡科学发展观,拒绝黑色GDP吗?只要经济忽视环境保护的做法对不起我们后世的子孙,在我们老百姓眼里,空气清新一点,河水清澈一点,那才重要。”周说。

上一篇:“北大博士”得逞拷问畸形人才观 下一篇:全国住房公积金第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