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梯维修保养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09-28 03:57:38

浅谈电梯维修保养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57文献标识码: A

电梯是因现代高层建筑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垂直交通运输设备。由于在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过程中频繁发生事故,因而其运行质量的好坏,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将就提高电梯的管理维护工作进行探讨。

电梯故障主要是因为维修保养不力。数据显示,在众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制造质量占20%,安装占40%,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40%。可见,“维修保养”对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电梯市场在健康发展稳步攀升,并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商机。受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吸引,占世界电梯市场份额较大的电梯品牌企业,均已在中国独资或合资建立了制造工厂,并纷纷将各自最新技术诸如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和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等投入中国市场。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电梯制造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但在电梯使用管理上,时有发生影响乘客正常使用或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件,偶有见诸媒体的电梯质量纠纷及管理不当等方面的有关报道,这显示电梯维修保养市场仍然存在着切实加强并改进的现实需求。

1、电梯维修保养的必要性

电梯作为一台机电一体化的大型特种设备,其结构较为特殊。它不能以整机形式出现在使用现场,而是以分散组件的形式运送到现场,经过安装、调试、检验合格后才能成为整机提供使用。因此一台电梯的好坏,亦即质量高低的评价,既有厂家方面的产品组件质量、产品设计成熟程度因素,也有安装工艺和验收标准因素,还有投入使用以后的维护程度等因素,每一种因素都会影响到电梯的正常使用及寿命。使用者以故障率高低作为其主要衡量标准,其次是运行舒适感和感官效果。按电梯整体分析,其机械结构不算复杂,核心部件是曳引机。曳引机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从涡轮蜗杆到斜齿轮,再到无齿轮驱动(包括同步无齿,其结构对维护来说更为简化,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对环境污染趋于环保化),都是以提高效率、提高运行平稳度和降低运行噪声为主要目的,后期产品又提出绿色环保等新要求。

2、电梯维修保养市场现状

目前,电梯安装维修施工单位均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国质检锅【2003】251号)的要求取得了电梯安装、维修施工许可资格。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以电梯生产厂家名义的个人,在从事电梯安装维修保养工作。目前,电梯维修保养市场存在人员混乱、工作责任不到位、维保质量低下的现象。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取得施工许可资格的单位施工人员流动较大,由于近年电梯市场的竞争激烈,公司经济效益整体下降,不少技术工人相继离开电梯安装维保施工行业,而到其他行业工作;同时,电梯的使用量增长较大,造成各电梯公司的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刚召来的工人,在短时间内难以积累必要的技术和技能经验来满足工作要求,甚至出现无证上岗等现象。

2.2 市场竞争激烈的另一个特点是电梯维保价格竞争激烈,出现了恶性竞争,为了争取维保客户,出于竞争的目的竞相压低维保价格,有时出现负赢利维保,争抢维保资源和保护维保资源达到了白热化程度,甚至不择手段。争抢维保资源的公司靠挖走维保资源和技术工人而一举两得,保护维保资源的公司也使尽浑身解数,甚至在电梯电脑板上设置定期故障密码,以使别人无从下手。但最终的受害者是使用单位,电梯得不到正常使用,又要花出一笔为数不少的费用请人解码。

2.3厂家商满天飞,多人持有同一产品的厂家证书。往往在采取较低的价格取得了用户的信任,签订了销售合同及安装后就找些当地电梯公司工人兼职或聘用一些在电梯公司工作过的人员,甚至找一些对电梯基本知识尚未达到一知半解的社会人员来其维修保养工作。由于自身技术力量不强及施工人员技术素质等原因,维保质量很难保证,而此时电梯正处于磨合期内,导致故障频发。

2.4一些维修保养公司(主要是没有在本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工作不负责任,没有按规定进行维修保养,在谈合同时,什么条件都答应,而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出现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时,拖延回避,或干脆关闭通信工具,所有人员杳无音讯。

2.5部分维保单位或施工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差,没有按国家标准的要求更换电梯零部件,特别是电子元件,给电梯设备留下了新的施工隐患。

2.6许可证转借现象特别严重,取得许可证单位为收取一定佣金将许可证转借个人进行维修保养业务。

3、电梯维修保养常见问题

通常电梯安装投用后,电梯厂商会提供一年免费维保,此后就得物业公司或与电梯厂商续签有偿的维保协议书,或聘请其他电梯维保公司。但有些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为节省费用,或减少维修保养次数,或压低养护成本,一些电梯维保公司难免要以牺牲维保质量为前提,或用非正品配件,以次充好,或聘请技术水平不符合要求的技术人员以降低人力成本,如此打了折扣的日常维护保养,自然就会埋下安全隐患。而且,一年一次的检测和3~5年一次的大修,对于每天都处于运行状态的电梯来说远远不够,定期的维修、日常的保养才是电梯安全的根本保障。因此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电梯应当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调整和检查。频繁的日常养护需大量技术人员,而且,电梯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特种设备,又是一种公众设施,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十分严格。与快速发展的电梯数量相比,目前电梯维修保养技术人员明显偏少。据电梯行业协会的统计数字,目前全国电梯从业人员缺口超过50万人,维保人员占了近2/3。对此,须建立物业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对物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电梯日常维护和修理培训,以充实技术力量。

4、 对策与建议

4.1加强电梯安装、维修施工单位的管理,特别是电梯维修保养队伍的管理。对从事电梯维修保养的单位进行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工作质量考核,全面提升其维修保养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各电梯公司制订年度培训实施计划,并做好培训考核记录,这些材料也作为公司的考核内容之一。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开展一次各电梯公司施工作业人员参与的电梯维修保养知识技能竞赛活动,检查各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及技能。

4.2进一步规范电梯维修保养商场。遵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有关规定,除了对取得了电梯维修保养施工许可资格的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外,还应强化对没有在本地取得施工许可证,而从事维修保养的单位或人员的准入管理。建议要求各厂家必须到当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由特种设备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职能确认后,方可进行相应的施工;并且应不定期地对其维修保养质量进行考评。

4.3围绕电梯的安全控制与管理,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建立电梯动态(运行)监管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化技术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统计电梯运行的相关数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在进行定期监督检验过程中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维修保养情况和维修保养质量情况,从而实现特种设备行政管理部门、检验检测机构、使用单位数据动态关联、互动共享,共同监督动态维修保养单位的工作质量,促进维修保养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4.4进一步明确电梯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意识。要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机制和机构建设,规范电梯物业市场管理,促使物业管理部门能够全方位考虑对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的选择,尽量规避由于恶性竞争带来的风险,用行政规范和市场规律的方式,保障电梯维修保养市场的良性发展,确保电梯维修保养质量,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总之,电梯的保养是以机械调整为主,通过不断校正各部件的安装标称尺寸要求,使其在规定范围内正常运转,对已达到报废标准的部件及时予以更换;要求所有与人相关的设计都要考虑人性化,包括安全、视觉、触觉、环境及国人习惯等各个方面。即要为使用者(乘客)营造一个舒适的乘梯环境。

上一篇:浅谈高层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 下一篇:浅谈工程投标中的预算和报价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