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8 03:06:3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强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强肝汤和恩替卡伟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结论:治疗组两者联合应用在肝功复常、临床症状改善、抗乙肝病毒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协同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强肝汤恩替卡伟HBV-DNA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22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的肝脏疾病[1]。Meta分析表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33%患者HBeAg转阴,不良反应多,多数患者无法耐受,只能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核苷类似物是公认的治疗抗乙型肝炎病毒的首选药物。拉米夫定(LAM)可抑制HBV-DNA复制,但HBeAg转阴率低,且长期应用存在易产生病毒变异、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2]。

资料与方法

根据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3],2007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3~60岁,平均36.5岁;病程0.5~11年,平均5.75年;慢性迁延性肝炎2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0例;肝功异常者25例,B超示肝脾肿大者12例,早期肝硬化者5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2~57岁,平均33.5岁;病程1~12年;慢性迁延性肝炎1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0例,肝功异常者18例,B超示肝脾肿大者6例,早期肝硬化者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腹部胀满、肝区疼痛等症状。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强肝汤。药物组成:黄精15g,黄芪20g,生地12g,当归10g,白芍12g,山药10g,郁金6g,板蓝根15g,茵陈15g,丹参10g,泽泻10g,山楂15g,神曲15g,秦艽10g。水煎约200ml口服,日2次。并配合恩替卡伟0.5g,日1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伟0.5g,日1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过程1个月查1次肝功,3个疗程结束后查HBV-DNA和B超,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脾肿大缩小情况,和肝功改善情况。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

两组HBV-DNA变化情况,见表2。

两组肝功改善情况,见表3。

B超变化情况:3个疗程结束后查体结合B超检查,治疗组肝肿大回缩50%占80%,对照组6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肝功复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

讨论

慢性乙肝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低下,不能有效抵御邪毒(病毒)的侵袭,致使邪毒侵害脏腑,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产生湿热、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作为病理因素,进一步造成脏腑、气血、阴阳损伤和失调。整个病理过程是正邪较争的过程,所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多表现病程缠绵、症候反复多变的特点,证属于脾虚肝郁型,治疗当疏肝补脾,扶助正气,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功能,驱邪气外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是乙型肝炎的特异性病原体,乙肝病毒感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膜的结构的改变,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参与杀伤肝细胞[2]同时造成自身免疫的病理反应,导致持续性慢性肝损伤,因此在治疗慢性乙肝时要清除机体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不是持续的免疫增强作用所能完成的,应在每一阶段性的免疫杀伤作用之后,清除或尽量减轻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诸多因素,避免肝纤维化、肝癌的发生。

本治疗方案依据慢性乙肝的发病特点及发病规律,结合临床经验,扶正驱邪,联合应用治疗方法。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HBV-DNA下降水平及肝功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强肝汤主要由黄精、黄芪、生地、当归、白芍、山药、郁金、板蓝根、茵陈、丹参、泽泻、山楂、神曲、秦艽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扶正固本之功能。现代实验研究证明,强肝汤具有保护肝细胞、抗脂肪肝、抗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血清转氨酶等作用,扶正固本,不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对炎性因子和炎性介质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4],中医所谓的保肝作用可能与此相关;清热解毒具有强大的病毒和细菌的抑制作用,和恩替卡韦联合应用疗效显著,两者联合应用在肝功复常、临床症状改善、抗乙肝病毒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秦艳丽,张继明.阿德福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率及耐药侏进化情况.中国肝病杂志,2007,15:6-7.

2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小组.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公识,2004,9(3):附1-5.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病杂志,2000:8324-329.

4沈自伊.中医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综述与评价.中国中西结合杂志,1992,12(7):443.

上一篇:天灸疗法对小儿常见病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法治疗慢性盆腔炎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