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教师的困惑与期待

时间:2022-09-28 02:56:16

一名普通教师的困惑与期待

20__年的9月10日,将是我登上讲台之后迎来的第十个教师节。从教九年了,我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认真地审视过我的职业生涯,也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陷入困惑之中。

教师是什么?教育又是什么?有谁在认真地思考这一问题呢?多少年来,人们习惯于将教师喻作蜡烛,喻作春蚕,并将默默奉献甘做人梯不求回报当作教师的最高境界;但有谁,认真地思考过,教育的精神是什么,教师的真正职责又是什么!又有谁,真正地倾听过发自教师内心的声音呢?

回顾当初,我说不出我为什么会登上讲台,似乎完全是命运的安排。但也许,还是在内心深处有一丝做教师的向往吧?所以,当年,我还是在高考志愿的第五栏里,填上了一所师范院校。我至今记得,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父亲怏怏不乐的神情。因为在当时以及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将上“师范”看作是没有前途的代名词。后来父亲寄希望于我改行。然而我却是一个容易随遇而安的家伙,也是一个天真的家伙。我来自偏僻的农村。我看到那么多人因为缺乏知识而过着混沌闭塞的生活,我以为教育可以灌溉人们荒芜的心田,也可以使农村摆脱愚昧和贫困。但是毕业的时候,我退缩了。我看到了自己的懦弱,也感到了自己的无助:个人的努力,仿佛黑夜中的一只萤火虫,很容易被整个黑夜吞没。在我自己和我背后的乡村之间,最终,我选择了城市。

站在讲台上,我的面前始终站着一个人,他在远处静静地看着我。他是我的恩师毕建新。多年来,我一直想为他写点什么,但却什么也写不出来,因为也没什么好写。他只是千万个普通教师中的普通一员。然而他的人格光辉却一直在鼓舞着我。他是我在县城读高中的几年中,唯一能用公正平和的心态对待我们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教师。他放弃了做乡长、做教育局长的机会,而情愿做一名普通的教师。他在讲台之下,并不善于言辞,我们师生之间也没有多少交往,但我仍然深深地感激他。我还将永远珍藏他写给我的一封信。那是我第一次高考意外落榜之后,一度心灰意冷;父亲无奈之下,只好到县城去向他求助,于是带回了那封信。正是他在信中的期待与激励,才使我鼓起勇气回母校复读。遗憾的是,大三那年的暑假,我回母校去看望他,却得知老师因胃癌过世。有谁知道,那个下午,在县城日益繁华喧腾的街头,我在为他默默地流泪呢?

受他的感染,从教九年来,我秉承一颗公正平和的心,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不因权势富贵而疏远一个学生,更不因贫穷困顿而忽视一颗心灵。几年的实践,使我越来越接近教育的实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就在我的教育理想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自己却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教育需要创造,教师需要激情。可现在的教育,似乎不欢迎创造,也无需你的激情。在高考的压力下,在家长、学校甚至社会的压迫下,你只要机械的重复就可以了。于是做教师的,有多少人还有着教育理想?又有多少人,不是将从教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每当我痛苦时,同事总是好心地劝慰:“你太认真了。何必呢?不过一碗饭罢了。”作为语文教师,我总认为我有责任在帮助学生走过高考的同时,也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较为坚实的心理基础。然而,当我极力鼓励学生阅读时,班主任收缴了一摞又一摞的“闲”书;当我退而求其次、挤出自己的课时为学生放映经典影片时,等待我的是领导的严厉训诫……可是,当我面对那些语言苍白内容空洞的作文时,又有谁理解我内心的焦虑呢?一年年高考之后,人们都在为大批大批的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的低幼化倾向揪心,但有谁,为改变这一状况做出过切实的努力呢?

教育的功利化已是无庸讳言的了。我被它伤得心力交瘁。我和我丈夫都是教师,又都是重点班的教师,没有人了解我们付出的是什么:没有周六周日,没有假期,甚至没有八小时之外没有自己的孩子;有的只是改不完的试卷、加不完的分数、应付不尽的学生、开不完的质量分析会,还有别的沉得像山一样的种种压力。有一次,我们七岁的女儿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的一张字条: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带高三很辛苦,你们常常把我一个人锁在家中。我只是想问一下,你们什么时候能带我出去玩啊?”

我丈夫对着字条号啕大哭,我亦是泣不成声。但我们付出了许多,收获的又是什么呢?物质上的窘迫我不想说,精神上的压力又是几人能明白的呢?带高三的日子里,我常常拖着疲乏的身体写日记,纪录我们的工作以及我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我只是期待人们能关注教师,关注教育,从而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但很惭愧,至今我都没有联系到一家出版社。

每年的假期,是会有很多学生来看望我们,这应该是我们做教师的一大安慰。但从回来的学生身上,我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教育被庸俗化的身影:没有了理想,没有了抱负,似乎只剩下对金钱与地位的追逐了。也许是我自己太悲观;莫非真如一位网友所言,中国的教师,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废品?!就这样,我厌倦了自己的职业,想要突围了;却又很快陷入了悲哀之中,正如鲁迅所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我还记得三年前,当我倾注了我所有的激情送出我手里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时,我突然发现我自己被掏空了。于是我迫切地想转换职业,希望自己从别处获得体验,同时吸收新 的知识,培养更宽阔的思维,以防落入墨守的窠臼之中。但我找不到出路。然而当我看到新的学生站在我面前时,自豪感又油然而生:这是我的学生!又一个三年过去,我竟这样的身心疲惫,以致看见讲桌,看见教室,就头晕目眩!可路不得不继续走下去。在这样的迷惘哀伤中,我常常翻阅过去的学生寄来的贺卡与信件,温暖自己;同时用蔡元培、陈独秀、杨昌济、陶行知等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来激励自己。还有,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假期,广泛地阅读,尤其注意从西方教育典籍中充实自己的头脑,并更新自己的教育思维与教育方法。渐渐地,心情明朗了起来。

今天,写下这篇文章,不是颂歌,也不是挽歌;只是真诚的期待着教育的春天。最后以我国早期教育家经亨颐于1916年9月在浙江第一师范新生入学仪式上所做训词中的一段,抄来与同行们共勉:

“……以大厦喻国家,以人才喻栋梁、柱石常闻之,然构成大厦最要之关节,则为此凸彼凹相接合之斗。榫若无斗榫,虽栋梁之才不足用也。且既有栋梁之凸,榫若无柱头之凹,榫虽栋梁之才亦不足用也。今中国栋梁之才不患不多,所缺者凹榫之柱石耳,倘柱头亦是凸榫,大厦其何以构成耶?政治家也,元勋伟人也,皆为凸榫之栋梁。教育,立于社会基础之上之事业,教育者相当于柱石之材,彼凸我凹,与世无争,始无不合,否则即失其柱石之资格。……”

(注:本节摘自经亨颐《教育者之人格》一文。文见山东人民出版社《著名教育家演讲鉴赏》一书,1996年版。)

上一篇:外籍教师聘请合同范本 下一篇:心理学原理与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