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把握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导向

时间:2022-09-28 02:28:33

浅析如何把握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导向

摘要:目前,无论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不均衡,审美意识淡薄,审美观念欠缺,审美能力不足,尤其是在音乐艺术的基本素质和审美心态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追求通俗浅显之乐,对严肃音乐知之甚少,对高雅艺术难以理解。因此,应加强学生音乐审美导向,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感,建造完美的人格,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其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关键词:把握;音乐教学;审美导向

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日益发展的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战略重任。因此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原则,达到育人的目的,而流行音乐重在娱乐,表现树人的思想内涵较少,不利于青少年正常发育的东西较多,因此不应该纳入课堂作教材。

一、提高音乐欣赏层次,坚持正确审美导向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开展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因势利导,注重学生审美导向教育。

学校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音乐,要使学生既欣赏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也能欣赏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学生可以从音乐欣赏中体验到人类创造音乐的美好感情,保持、唤起人类崇高的道德情感,使身心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使他们更加聪明,并在精神生活上得到更大的满足。

审美要有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更要具有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被那些庸俗、低劣的东西所迷惑。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自觉抵制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的侵蚀。因此,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情感体验,也需要准确、深刻的理解认识。在欣赏的同时,要了解了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和社会意义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音乐艺术作品包涵着深层次的无穷意蕴,需要引导学生完全沉浸在艺术的意境中,获得顿悟,使审美感受得以升华。

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彩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在音乐欣赏中体验情感共鸣。没有情感激发,也就没有想像的展开,没有想像就没有音乐欣赏,更没有共鸣的产生,所以,产生共鸣是音乐体验的最高境界,是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导向思维

学生是审美的主体。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作品带来的感受,要鼓励学生求异、质疑,把学习变得自由快乐,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怀着快乐的心情,轻松的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感受到创新的愉悦。

比如,在进行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高潮。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音乐表演。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栩栩如生,身临其境,在表演互动中真正体验音乐的乐趣。

三、改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的无穷魅力在于大家广泛参与。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适时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室设立“点歌台”。课前十分钟由第一位进入音乐教室的学生或有进步的学生按照整理的曲目点歌播放,作为一种激励。每学期让学生录制1~3首歌曲,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建立自信。教师评价要以描述性、鼓励性语言为主,尊重学生纵向的发展,避免教师片面的主观评价。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评价,激发了他们课余对音乐舞蹈欣赏的关注,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拓宽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使音乐融入生活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总之,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乃至综合素质都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因此,科学把握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导向,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们,用高尚的作品感染人们,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进而使社会群体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进锁.《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 《音乐天地》,2005年06期:5-7

[2]张齐. 《论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导向性》[J];《河北教育》,2002年Z2期: 60

[3]孙相根.《谈音乐教育的创新》[J].《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06期: 47

[4]陈彤. 《音乐教育的价值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02期:103-105.

[5]封文波,董光音.《试论音乐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上一篇:强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