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引航 驶入馨港

时间:2022-09-28 01:26:57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学校周边工贸园区建设的日益完善和发展,外来工子女人数也快速增长。据统计,我校现有外来工子女超过在校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外来工子女大都来自农村,他们认为自己是“外地人”,在心理上对第二故乡的归属感不强,表现出比较孤独、敏感自卑和易受伤害。有的学生行为习惯相对较差,有的对自己缺乏信心,有的对集体、学校、班级缺乏关心、爱心。因此,用心导航,引领外来工子女驶入温馨和谐的港湾,尽快地融入学校的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一、爱心感化,营造和谐氛围――身在异乡也有家

努力营造一个“博爱”的环境。用“博爱”的胸怀,让外来工子女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爱他们,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全身心地献出自己的爱,是新课程形势下做好教育的关键。只有怀着爱心去工作,真诚关怀,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做好教育工作。

外来工子女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大多较为敏感,但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渴望与老师同学平等交流,和谐相处。这就要求教师应倍加关爱他们,做到不疏远、不歧视、不嫌弃,并能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上学期,我班来了一个孩子,脸脏兮兮的,还拖着长长的鼻涕。我悄悄地把他带到办公室,拿出纸巾帮他擦干净,还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要争当一个讲卫生树文明的孩子。那个孩子觉得不好意思了,悄悄地改掉了这个不良习惯。在这方面,我还注重与家长沟通,共同督促,慢慢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文明的路上越走越宽广。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外来工子女渐渐地能体会到教师的善意,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消除疑虑和对立情绪,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参加集体活动。

集体是个社会化的课堂。学生的个性塑造、品德培养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离不开健全的集体生活的锻炼和陶冶。外来工子女来自五湖四海,心理状况、家庭背景、语言不同,生活环境和习惯也有差异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要有特别的耐心和爱心去呵护他们,还要精心营造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让外来工子女尽快融入集体大家庭。因此,我积极开展“手拉手,好朋友”的班队活动,给每一个外来工子女配一个小老师。从教说普通话到互学方言,从补习缺漏知识到解答难题,从帮助学习到帮助生活,孩子们分享了助人的乐趣,体会到了人情温暖。有个外来工子女家长这样对我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能不感到幸福和快乐吗。”有的外来工子女放学了还舍不得回家呢!“用心灵的泉水浇灌每一棵小苗,为每个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是我们每位为人师的信念!

二、信心激励,体验成功快乐――人生舞台闪光彩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外来生也不例外。他们也很爱面子,不愿意谈论自己的家庭,拒人于千里之外,这种自尊自傲和自卑自弃心理在他们身上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为此,要求教师要有更敏锐的洞察力,观其行而知其心。我班这学期刚来一个四川籍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再加上人生地不熟,整天寡言少语,作业也做得一塌糊涂。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觉该生有许多闪光点:爱劳动,讲卫生。于是,我利用早会课的时间,表扬了他。他当时满脸通红。后来在一次作业中,我发现他书写较工整,正确率也比以前高了,我给他画了个大大的笑脸。他捧着那本作业本,满脸笑容,眼中折射出喜悦的光芒,看了又看,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表扬生效了。从那以后,他总会刻意地把字写得很工整。我也时常对他说:“这次作业比上次好多了。”他从我的表扬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渐渐地,在课堂上他举手的次数多了,作业也做得越来越好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外来工子女中不乏表现优秀者,他们不只要求适应这里的学习、生活,更渴望能有表现的机会。因此,我积极打造平台,给这些孩子一个表现的空间,一个灵动的舞台。班干部的选举就是其中的一个。我本着“能者上”的原则,不分本地生、外来生,只要同学认可,我就让谁担任。我班的外来生诸燕,是个很有责任心又很优秀的小女孩,在本学期的班干部选举中脱颖而出,当上了班长。事实证明,她将班级管理得很好。现在,班级的向心力更强了。

三、耐心诱导,培养良好习惯――无痕关爱促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身上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教师严酷对待的。如果儿童心灵中出现毛病,那么,这邪恶首先要靠善良来驱走。”培养一个好的习惯不容易,改掉一个坏习惯就更难。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比较复杂,所接触的社会人员素质也不高,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孩子当然也会或多或少地沾染了一些陋习,甚至恶习。如有的孩子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架,有的孩子言语行为不文明,出语伤人,有的孩子有习惯性偷窃行为,有的孩子卫生习惯很差等。这些恶习、陋习是他们与班级同学相处不和谐的主要原因。要想让他们融入班集体,就一定要帮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不良习惯并非天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细心地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一个眼神。抓住了机会,加以耐心诱导,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教师在与这些孩子谈话、做思想工作时,态度一定要亲切和蔼,越是这样的孩子越需要教师的关爱。其实孩子也希望教师能跟自己亲切地交谈,用慈祥的目光注视自己。我们满足他们对关怀与的渴求,是教育和管理好他们的契机,是转化他们的开端。另外,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起到作用的,是需要一个过程,也许一个月,也许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一定要有耐心。为了让外来工子女能尽快融入集体大家庭,在课堂上,我也依据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课程资源,以教材为契机,在无痕中关爱外来工子女。教完《桂林山水》,我提了一个问题:“祖国的名山名水还有很多,你的家乡山水有哪些特点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来自不同省市的外来工子女情绪高涨,言语间充满自豪之情。教学《画家乡》,我就让外来工子女到地图前认一认他们家乡的位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北京的春节》,就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家乡如何过春节。同时也让其他学生明白:祖国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友好相处。

总之,多关注外来生,创设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用心导航,带领外来工子女驶入温馨的港湾,他们肯定能愉快地适应异乡生活,在新的环境中健康活泼地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

上一篇:传承优秀文化艺术 彰显“诗笛”办学特色 下一篇:芬尼的斯芬克斯系列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