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8 12:44:39

湖南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随着我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对表演艺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然而,我省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要求不相称。文章分析探讨了湖南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表演艺术人才问题及原因对策和措施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朝阳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最新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随着我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对包括表演艺术人才在内的优秀艺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然而,我省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艺术类院校的发展与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要求不相称。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湖南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无法满足本区域演艺产业发展的需要。就拿张家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来说,有216名专业演员来自四川、广西、山东、北京等艺术院校和专业团体;从总策划、总导演、作曲、编导,到舞美、灯光、音响等专业艺术人才,没有一个是本土的。一方面说明湖南善于吸纳外来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湖南作为教育大省和文化大省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尴尬与不足。

2、表演艺术教育资源分散,难以整合。至2012年底,湖南共有33所本科院校,其中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21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艺术专业,大部分是设计类和艺术教育类艺术专业。湖南还有67所{职院校,其中有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高专开设了表演艺术专业。无论是本科院校的艺术系之间,或是高职院校的艺术专业系之间,更或是本科院校艺术系与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系之间,少有来往,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很难形成艺术教育的合力。表演艺术教育资源既少,更是难以整合。

3、各层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衔接明显脱节。艺术教育需从娃娃抓起。高等艺术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级别的专业艺术人才,这就要求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要与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育有衔接和配套的可能。但是,我国目前中小学艺术教育只能成为一种普及性的艺术素养教育,艺术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多被摆在相对次要的位置。这虽然符合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许会扼杀一些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会错过开发他们艺术潜力的最佳时机。相当一部分艺术高考生是考前参加培训班,现蒸热卖。系统的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高等艺术院校才开始的,艺术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处在一种不连贯、不恒常的断裂教育活动之中。

湖南目前仅有四所公立的专门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人才的艺术职业中专:湖南省艺术学校、长沙艺术学校、衡阳艺术学校、邵阳艺术学校、郴州艺术学校。虽然这几所艺术学校艺术教育功底深厚,但是由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教学抓得不理想,加上是职业中专,多数好的艺术苗子都不愿上这几所学校。邵阳艺术学校,2012年脱离市文化局管辖,与当地几所职校合并,归属市教育局管理。郴州艺术学校2013年与当地几所职校合并为湘南幼儿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归属文化行业管理的仅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衡阳艺校。从全国来看,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衔接明显脱节,湖南更为突出。

4、富有湖湘本土特色的戏曲表演人才培养困难重重。湖湘本土特色的戏曲有湘剧、花鼓戏、祁剧、湘昆剧等。当前,其表演人才培养可谓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一是招生艰难。现在戏曲专业招生再不能象过去那样挑学生。10年前,戏剧表演招生是“花中选花”,现在是“雾里看草”,有时是求人入校。因为报名的人数往往还不及招生计划的零头,现有的一些学生甚至是其他专业挑剩的,戏曲专业照单全收。正因为如此,生源质量更是堪忧,多数学生不是真正热爱戏曲,而是在普通中小学文好成绩差,对普通升学无望或困难大,还有一些是性格顽劣任性的学生,原就读学校老师和家长管理头疼,才送到艺术学校来学戏曲。二是师资青黄不接。作为培养戏曲人才的湖南唯一的高等院校―――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以及几所艺术学校,随着一批老艺术家的先后离世,后续师资培养又未跟上,出现了教师行当不齐、年龄偏大,有些剧种后继无人,出现找不到人授课的现象。三是经费短缺。全国有10来个省份实施戏剧生免学费政策,并建立了专门的奖励基金,以吸引优质生源。而湖南还没有这样的专项资金,主要靠学费收入。本来戏曲人才招生困难,学费收入不多,因此没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实习实训设施与设备很陈旧。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缺乏独立设置的高水平高等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截至2013年,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全国有31所,其中16个省份独立设置了艺术院校,就连欠发达的广西、云南、新疆省份,也独立设置了本科艺术院校。作为拥有7200万人口,拥有深厚湖湘文化底蕴和享誉盛名的“电视湘军”、“出版湘军”、“演艺湘军”、“动漫湘军”的湖南,却没有一所独立的本科艺术院校,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样一来,会导致许多有艺术潜质的苗子外流。当然不是说,有艺术潜质的苗子不可以外流,到其他省市本科艺术学院去学艺术,而是这会导致本省留不住艺术苗子,对本省本土特色艺术,如湘剧、花鼓戏的传承发展很不利,对我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的要求也不符。因为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想上本科院校,对只是大专的职业院校不屑一顾。即使最后进职业院校,也是无赖的选择。因此,作为湖南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高等学府―――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招不到好的艺术苗子,不足为怪了。同时,对培养我省高、精、尖艺术人才,包括表演艺术人才,极为不利。

2、中等艺术学校发展不好。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既需要在幼儿园、小学重视艺术教育课,也需要办好中等艺术学校。正如中国足球要发展,需要办好专门的足球学校一样。然而湖南的中等艺术学校,不仅在数量上减少,而且本身管理上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过于重视艺术课教学,而对文化课教学重视不够。这就导致学生艺术成绩提升较快,文化成绩却不理想。因而让许多家长感觉到自家子弟升学困难,不愿送自家子弟就读艺术学校,即使是艺术上有点起色的学生,家长总是想方设法转到好的普通中学里去。二是教学条件落后。就拿艺术教育的老字号、老大哥―――湖南省艺术学校来说,学生住的是80、90年代的宿舍,上课是80年代甚至是上百年的教学楼,教学设施设备很落后,与现代化示范性普通中学如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雅礼中学、长郡中学教学条件可谓是天壤之别。

3、缺乏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和合作机制。虽然湖南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制定了湖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5年-2010年),但是这个发展规划是针对普通学校开设和重视艺术课程的规划,并不是专业艺术人才培养规划,更不是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由于湖南没有建立全省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没有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来牵头进行资源整合,所以湖南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很难达到很高的水平。

4、对表演艺术人才特别是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不足。在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上,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所占份额是比较少的。比如,2012年湖南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达671亿元,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财政投入0.37亿元;2013年湖南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达800.72亿元,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财政投入0.48亿元。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除表演艺术专业外,还有非表演艺术专业。但从全省来看,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是算多的。由此估计,无论是2012或是2013年,全省对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财政经费投入都未超过2亿元,所占全省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也未超过0.3。

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成本是相当高的,尤其是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普通专业的师生比一般为1:8-1:10,而戏曲专业教学必须根据生、旦、净、末、丑各行当再分男、女组施教;每个行当至少需要1位老师,再加上乐队的配乐有司鼓、二胡(祁胡)、唢呐、扬琴教师;1节专业剧目课至少有10位教师参与教学而同一课堂内学生只有3-5人;戏曲教学的师生比为1:3左右。湖南艺术职业学院2013年戏曲表演专业学生239人,每年每个学生培养费+生活费,要花2万元左右,全年总共要花费478万元,约占学院财政经费投入10。因而再无财力进行教学设施设备更新和教师业务提升,培养成本和经费投入极不相称。

二、对策措施

1、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恢复筹建湖南艺术学院。顺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按照文化强省、教育强省的要求,完善湖南高等教育结构,恢复筹建湖南艺术学院,打造高、精、尖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高地。目前,没有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的省份也在积极筹划,河南已整合全省力量申报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同时安徽、山西等省也在积极组织申报之中。敢为人先的文化大省―――湖南不应该落后。

2、对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进行中、长期规划。为了提高我省表演艺术人才素质,努力提升在职演员技能水平,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扎实、表演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演艺队伍,促进我省演艺产业发展,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能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调研并启动制定《湖南中长期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计划(2015-2025)》,做好顶层设计。

3、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着力办好几所艺术中学。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开足艺术课程,提升中小学艺术教师水平,提升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同时,着力办好几所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知名的艺术中学,为艺术高等院校输送人才,把各层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衔接起来。艺术中学,既要选好艺术教师,也要选好文化课教师,更要加强管理。艺术教学和文化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艺术教学与文化教学融合研究与实践,让艺术成绩和文化成绩同时提升;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于违反学校规定,屡教不改的学生,劝其转到普通学校,不要让艺术中学成为是成绩不好、品行不好学生最后归宿。

4、加大对表演艺术特别是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投入。我省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经费的体制,加大对表演实习实训基地投入,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学习其他省份经验,戏曲表演艺术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责任编辑黄晓利)

参考文献:

[1]鲁雁飞,刘坚平,袁绍成.高职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4).

[2]吴晓华,刘坚平.湖湘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现状实录[N].中国文化报,2014-12-10(16).

[3]王含光.论湖南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的必要性[J].艺海,2014(1).

上一篇:地域性传统民间舞的传承与地方性高校民族民间... 下一篇:古装影视剧首饰的设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