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好用好名师资源让名师“长鸣”

时间:2022-09-27 11:52:38

如何管好用好名师资源让名师“长鸣”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各地教育部门都大力培养名优教师,曾涌现出不少能在教育第一线起带头作用的名优教师,他们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新颖为教育改革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可是在这些教师中,有的能始终如一的随着教改的大潮不断创新前进,一“鸣”而不可收,而有的却一“鸣”后再无声迹,正如人所说的成名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针对这些现象,社会上同时也激起了大讨论,分析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在此我也略谈我的一点理解.和建议: 首先我要解释一下,我所认为的何为名师,名师者,不但在传道授业上高于别人,有新颖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方法;而且在思想上、品格、行为上也能成为别人的表率楷模,这样的老师才能称之为名师,两者不可缺一。面对缘何“名而不能长鸣”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有些地方职能教育部门和学校忽视了对那些在教学上很突出的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很长时间都滞留在农村偏远的地方,在改革大潮中,这些教师不能很好及时跟上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学条件跟不上,思想闭塞,理念方法逐渐落后,这样在大潮中逐渐被大浪淘沙一样陶掉。再无声迹。

第二:投入与结果差距大。在生活中没有能给这些教师适当的优越待遇,在本来就不是很高的工资下,天天努力钻研教材、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可是待遇最终和别的老师一样,甚至有的学校在评比中还没有一般的有关系老师待遇好,心中怎能平衡。正如人所说的会教的不如会说的受青睐,在行的不如外行的提的快,敬业的不如忽悠的受宠爱。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真正地投入与得到的不成正比,怎能不让很多老师泄气,只好在人情世故的大潮中随波逐流,而被改革的大潮所淹没。

第三:没有先进的科学评比制度。对每年的评比、提拔、奖励、优待,不能做到公平公正,有的学校所评比出来的名师不是靠真正的本领,而是论资排辈,讲的是人情,靠的是作假,所以那些所谓的名师”只能是昙花一现,一鸣后而不能再鸣啦。

第四:受到社会的影响:在生活中教师的待遇还不如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打工挣的钱多很多人下海做生意,了15年现在的工资实际每个月拿到的工资还没有1300元,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看到别人的挣钱自己怎么能没有想法呢?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在教书上下功夫。

第五:老师的个人因素。个人的思想、品格、理想、目的、追求,也是导致有的名师“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原因。有的人成名时是为了升迁,一但自己成名就脱离了第一线,摇身成了领导,从此只专研政治。有的人努力成名是为了名利,一但看到自己的努力还不如别人不努力来的有名有利,就放弃了原来的雄心勃勃的理想和追求,剩下的就是不满和牢骚,自然心不能安静,自暴自弃。有的人是为了一劳永逸,一但成名了、得利了就睡在名利中生活,去享受了,不思进取。而有的人能“永鸣”不但在教书上能一直追求着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教育方法,而在思想上也一直在人生的追求上没有因外界的诱惑而发生变化、变质,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追求一时的名利,而是人生的事业和自己的理想,不管在设么样的社会环境中都始终坚持自己的做人之道,不被名利所累,没被权利迷惑,没被世故所缠绕,而是默默的追求着、探寻着。这样的老师不管什么样的环境都遮挡不住他的锐利的光芒,这样的老师才不愧为真正的名师,才是我们的表率和楷模。

所以,我想:要想成为名师,且“名师永鸣”,主要是两点:一是主要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二是自己能否把一切名利荣辱放下,放下思想负担,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真正的名师。

根据以上的原因我想提出我的建议:

第一作为我们为人师者要清楚我们的理想追求是什么?是求财求利,还是求官、求名,还是求事业,我们必须清楚。

第二作为教育机构及学校要端正对名师培养和评选,建立科学的管理激励机制,关心那些名师的生活及了解名师的心理

第三要及时对偏远的落后的地方的教师及时充电,让他们能跟上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

第四要改变地方学校的某些坏风气,好让那些名师心中能安静、能放下。

第五要对老师做思想工作,让老师要有终生从事教育的思想,不被金钱所诱惑的思想。

上一篇:药物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下一篇:浅谈优秀教师的素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