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髓炎6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7 11:45:08

急性牙髓炎60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 牙髓炎 龋齿 穿髓引流

牙髓炎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牙髓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又分为浆液性和化脓性,慢性又分为闭锁性、溃疡性和增生性。

资料与方法

患者共6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2岁。

由表1可以看出,急性牙髓炎成人发病率高,是由于在原有病理基础上而形成急性炎症;如慢性感染急性发作。一般感染的途径为龋洞深度达到牙髓时,不需牙髓暴露,细菌及毒素可通过牙本质小管进入髓腔,而引起感染,临床上大多数牙髓炎都是如此发生。此外,牙折后牙髓暴露、制洞中意外穿髓、中央尖折断、楔状缺损接近牙髓,也可导致牙髓感染。另一路径是感染通过接近或已达根尖的牙周袋,由根尖孔进入牙髓腔引起的牙髓炎,为逆行性或上升性牙髓炎。

由表2可以看出,急性牙髓炎与龋齿有密切关系,发病率极高,不可忽视。

由表3可以明显看出,磨牙的病变颗数明显多于前牙与双尖牙,并且下颌的磨牙尤其多。由此推断,与经常咀嚼食物及食物经常发生嵌塞及所在位置不易刷净有关。

结 果

60例急性牙髓炎,有10例为年幼儿童及老年人患有其他疾病,采取药物治疗,并且穿髓引流。药物治疗用阿奇霉素,成人为0.5g加地塞米松10mg,每日1次;小儿根据年龄及体重减少药的用量。本组10例用药治疗均达到良好效果。另外50例行穿髓引流治疗。因为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特征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痛呈阵发痛、针刺样、刀割样,后期则为持续性疼痛,所以首先要止痛。止痛方法为2种,其一是针刺止痛,穴取合谷和牙痛穴,上牙加下关,下牙加颊车,另外针刺完骨穴疗效也佳;另一种是药物止痛,初期时效果好,可在龋洞内放置镇静止痛药物,有牙痛水、中药牙痛液等,用法是先找到龋洞,将洞内腐败物品轻刮除,再用小棉球蘸湿所用药物,松松地放入龋洞内。

穿髓引流,这是彻底有效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方法。为什么急性牙髓炎会产生剧痛?因为牙髓处于一个四壁坚硬的髓腔之内,牙髓发炎后,渗出物无处排泄,导致髓腔内压力高,正常其牙髓腔内压力约为1.3kPa,由于炎症刺激,致局部充血、水肿、渗出,即红、肿、热、痛,当压力达到2.0kPa时则不可逆发生一系列反应。髓腔内压力高,用器械将其洞内腐败之物清除,用牙科探针选洞底最薄处穿髓。则髓腔内渗出物得以引流,内压可以减低,疼痛则立刻减轻或消失,立竿见影。穿髓后,龋洞内放入蘸有药物的棉球或即时封入失活剂,再进一步处理。

讨 论

急性牙髓炎在临床上常见,诊断并不难,但预防是关键。引起牙髓炎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化学刺激、温度刺激、创伤,其中以龋齿引起的牙髓炎最多见。感染途径为龋洞进入牙髓,当深龋洞进入牙髓时不必牙髓暴露,细菌及毒素即可通过牙本原小管进入髓腔引起牙髓感染,临床上大多数牙髓炎都是如此发生。另一感染途径是感染通过接近或正达根尖的牙周袋,由根尖进入牙髓引起牙髓感染发生,此称为逆行性或上升性牙髓炎。

口腔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病,WHO也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疾病。WHO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作为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口腔疾病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预防,预防最重要的是从儿童着手,从小养成口腔卫生习惯,才能终生受益。

预防牙髓炎的关键是预防龋齿,没有龋牙。

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有些牙齿本身的抗龋能力低下,又有细菌、病毒及食物对牙齿的侵蚀,容易致龋。预防龋齿要防止致龋因素,增强牙齿抗龋功能,杜绝致龋因素。应少食含糖类食物,尤其蔗糖在龋齿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儿童入睡前不可食可发酵的糖类,睡前刷牙一定仔细,上下内外一定刷干净。提高牙齿抗龋能力,用氟化物牙膏刷牙,这是国际上应用广泛的方法,常用的含氟牙膏有0.2%~0.4%氟化钠牙膏、0.4%氟化亚锡牙膏、0.125%氟化铵牙膏,以氟化亚锡牙膏效果较好。

杜绝牙齿的致龋因素,首先要防止致龋因素的侵入,因为牙齿[XCYH.TIF]面的点隙裂沟是易患龋齿的地方。可用防龋涂料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酚(BIS-GMA),将其涂牙齿表面用紫外线灯使之固化为“光敏树腊”。

最后谈谈龋齿的治疗。龋齿分为五度:一度龋(釉质龋),二度龋(牙本质浅龋),三度龋(牙本质深龋),四度龋(末期龋),五度龋(残根)。一~三度龋牙髓尚未发生病变,只要将龋坏部分彻底清除,将缺损制成一定的消毒填充。四度龋牙髓已有病变,要进行牙髓治疗。五度龋一般都应拔除。

急性牙髓炎的主要病因是龋齿,所以预防龋齿是关键。

上一篇:老年性耳聋200例与血脂血压眼底改变之关系 下一篇: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并发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