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胆症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临床诊治

时间:2022-09-27 11:04:16

粘胆症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临床诊治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粘胆症 (mucobilia)的诊断价值和粘胆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4例粘胆症,结合文献对其病因、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结果 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为肝内外胆管、胆囊扩张、胆汁密度增高但未见明显引起梗阻的结石或软组织占位;主要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大量胶冻样粘液积聚在扩张的胆管内为其共同病理特征。2例原发病灶切除,术后随诊效果很好;2例姑息性胆道引流术后,1例粘液继续分泌阻塞胆管,症状反复发作,1例术后随诊效果较好。结论 多层螺旋CT对粘胆症 (mucobili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纤维胆道镜和活体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原发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治愈性切除原发病灶、胆道通畅引流是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粘胆症;多层螺旋CT;诊断;外科手术

--------------------------------------------------------------------------------

作者单位:334200 上饶,德兴市人民医院 大量的粘液聚积在肝外胆管腔内,引起胆管的梗阻、扩张,进而导致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即粘胆症(mucobilia)[1]。粘胆症在临床上较罕见,国内仅报道几十例,国外报导稍多。近年来,随着我院医疗设备的不断添置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院对很多种疑难病、少见病能够进行诊断和治疗。我们复习了 2008年 1月至 2 0 12年4月我院因梗阻性黄疸手术 189例,其中粘胆症 4例 (212%),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粘胆症 4例,男 1例,女3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21岁。均有明显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症状。

12 方法 所有病例在行16层CT检查前均进行常规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和相关生化检查。CT扫描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Brilliance24排16层螺旋CT机,常规上腹部扫描从膈肌顶部至肝脏下缘2 cM处。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层厚5 mm,螺距0938,扫描速度075 s,矩阵512×512。扫描完成后,利用原始数据进行标准算法重建,重建拆薄至层厚2 mm,间隔1 mm。后将所有数据传至EBW(V4524031)工作站行各种后处理重建。CT检查后行纤维胆道镜和活体组织检查。最后,依据病情和患者及家属意愿,2例行原发病灶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胆道引流术。

2 结果

21 16层CT检查情况 平扫+增强4例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扩张(非枯枝样)、胆总管扩张无突然中断、胆囊增大、胆汁密度增高(CT值1525 hU)、胆囊壁无明显增厚、未见明显引起梗阻的结石或软组织占位。

22 其他检查情况 4例均有白细胞升高,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彩超提示:胆系扩张,1例胆总管下段占位可疑。纤维胆道镜显示:4例胆总管内均见大量胶冻样液体,3例十二指肠见胶冻样液体。

23 手术及愈后情况 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随诊效果很好;2例行姑息性胆道T管引流术,1例术后粘液继续分泌阻塞胆管,症状反复发作,另1例术后随诊效果较好。

3 讨论

31 粘胆症的主要临床表现[2] 右上腹痛、黄疸、畏寒发热及肝肿大,白细胞增高,肝功检查多有肝酶及胆红素不同程度升高。与急性胆管炎,一般梗阻性黄疸,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区别。

32 粘胆症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 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且较平缓、胆总管扩张无突然中断、胆囊扩大、胆汁密度增高(CT值1525 hU)、胆管壁胆囊壁无明显增厚、未见明显引起梗阻的结石或软组织占位。而急性胆管炎的CT表现多有胆管壁增厚并增强扫描时明显强化,一、二级胆管明显扩张,周围胆管无扩张 (中央箭头征),可伴有胆管积气等不同表现;一般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多可见引起梗阻的结石影或软组织肿块影,胆总管扩张突然中断,胆管癌的肝内胆管扩张多为枯枝样;急性胆囊炎的CT表现多为胆囊增大,肝内外胆管无明显扩张;这几种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疾病CT表现与粘胆症的CT表现还是有较明显区别的。因此,我们认为多层螺旋CT对粘胆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3 粘胆症的病理特征[3] 特征表现为胆管内大量粘液导致胆管梗阻,发生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国内文献报道推测其发生发展过程为:胆管上皮增生和肠化形成胆管内的状肿瘤,粘液过度分泌出现粘胆症,导致胆管梗阻、胆管囊状扩张,加剧胆管炎症,反复的胆管感染又促进胆石、胆泥形成,加剧胆道梗阻、胆管感染,胆石和炎症的长期刺激,又加重上皮增生和肠化,最终导致胆管内状肿瘤癌变。

总之,粘胆症很少见,但粘胆症强烈提示胆管系统潜在病变,包括胆管黏膜上皮增生、胆管良性或恶性肿瘤。粘胆症的术前诊断较困难,但多层螺旋CT有助与诊断,而纤维胆道镜见十二指肠及胆总管内大量胶冻样液体可以明确本病的诊断。粘胆症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良性病变可局部切除产生粘液的病灶,恶性病变应根治性切除,清除胆道系统内粘液胶冻样物质,通畅胆道引流。明确诊断从而选择恰当的手术处理可以尽早为患者解决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Hadjis Ns, Slater RNS, Blumgart LH Mucolibia: an unusual cases of jaundice  Br J Surg,1987,7(4):4849.

[2] 屠金夫,朱冠保,蒋飞照,张启瑜粘胆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4):222223.

[3] 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 胆管结石、胆管肿瘤并粘胆症临床分析影像学与特种医学,2009,8(2):3032.

上一篇: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压的影... 下一篇: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