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以读促写

时间:2022-09-27 10:57:12

立足教材,以读促写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作文无话可说,一直是困扰初中语文教师的问题。许多教师认识到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于是大量收罗美文,让学生读、背,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的文学名著,但他们却忽略了离他们最近的材料――教材,忘记了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典的写作范本。虽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但也并不是让我们另起炉灶,完全抛弃教材。因此我提倡立足教材,进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训练。

一、挖掘文本内容,丰富写作材料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第一来源,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不善于捕捉生活镜头,于是抱怨生活平淡无事可写,在这方面教材可以帮我们大忙。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赏读分析,引发学生的感想和相关回忆。抓住契机,恰当抛出话题,调动起他们本已模糊的生活片段,化腐朽为神奇。比如学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教师可以让学生品味作者阅读经历的同时,联想起自己童年阅读的经历。如你记忆中读的第一本书的经过,读书对你最大的影响,读书中的乐事,最难忘的老师等等,并让学生把这些素材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又如学高尔基《童年的朋友》,可以让学生在深入理解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她对“我”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使学生想起那些可以作为朋友的长辈;学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的部分让许多学生想起了自己童年的趣事;学《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既粗俗又善良的性格,让他们想到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普通人……

教师在教材中精选好文章,向生活延伸,往往会唤醒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勾起他们的回忆,并能深入理解生活,不断拓展生活内涵和外延,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素材自然会丰富起来。

二、品读课文语言,学会遣词造句

对初中生而言,学习模仿名家名作是他们占有和运用词汇的必由之路。教材选的文章文辞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好例子。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积累语言的最好方法是朗读。但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是不读或只读一遍课文,就越俎代庖地帮学生分析起来。他们不知只有熟读甚至达到成诵的地步,才能聚沙成塔,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另外,在积累优美语言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造句、仿写练习,把一些好的语言形式、修辞方法,学以致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研读课文写法,提升写作技巧

许多教师经常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有时学生听的云里雾里,因为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技巧与实际无缘,是用不上的“阳春白雪”。要改变这种状况,不妨把讲解写作特色同引导和运用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及时把从课文中吸取到的写作经验运用到写作中。如《背景》写父亲爬月台时的动作描写可谓传神之笔,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进行动作描写的练习;《童年的朋友》的肖像描写洋洋洒洒,是进行肖像描写的好范本。《松鼠金龟子》的拟人化写法、《白杨礼赞》的借物喻人手法、《我们家的男子汉》详略结合的写法都是读写结合的好训练点。在进行以上方面的训练时,还要注意三点:

1.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课堂上做好情感调动,调动起学生的内心感情, “情动于中”,诱发了写作情绪,课后不写不快。每次的作文命题都要让学生有话可写,从父母写起,写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写自己的小学生活和对初中的憧憬,写自己生活中的困惑等。

2.方法要灵活多变

好方法一成不变,也会使人产生厌烦心理。读写训练也是一样。教师不妨把大作文与片段练习、口头练习、日记、随笔结合起来,把仿写、改写、续写、扩写、缩写穿去,不失时机的搞一些语文活动,如优秀作文展、互批互改作文、改课本剧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如可以让学生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仿照秦文君的《伟人细胞》创作一个关于贾里的故事,模仿《松鼠》一文介绍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在学习诗歌单元后搞班级赛诗大会等等,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3.利用好教材的课后习题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在课后题的设置上非常注重读写结合。苏教版教材每一课课后的最后一道思考题几乎都是读写结合题。这些题或写感受,或看法,或仿写、改写、扩写、继写文章,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每一题的设计都独具匠心,是众多专家潜心研究的结晶。教师不妨利用好这些课后题,把教学引向深入。《最后一课》中有这样一道课后题“试以韩麦尔先生为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我就这道题做了个改写训练。经历了“写、读、评、导”之后,学生由最初困难重重,到渐入佳境,到意犹未尽。学生根据小弗朗士的动作、语言描写来揣摩韩麦尔内心的感受,依照小弗朗士的描写方法对韩麦尔先生进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做个挖井人,立足教材,掘出汩汩泉水,滋润学生作文的一方绿地。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第二中学)

上一篇:谈谈初中英语新课的导入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复习课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