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现场指挥战术分析

时间:2022-09-27 10:02:42

高层建筑火灾现场指挥战术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其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也日趋多样化。高层建筑虽然为现代化的城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风采,但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灭火救援难度将非常大。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现实难题。高层建筑火灾已成为此类“摩天大楼”致命的“杀手”,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样的趋势,使得城市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

[关键词]高层建筑 指挥战术 火灾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210-01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特点:“一快两难”。即:火势蔓延速度快,途经多,易形成立体火灾;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扑救难度大。

(一)高层火灾火势蔓延速度快、途径多,易形成立体火灾

在高层建筑中,热对流是火势蔓延的主要形式,火风压和烟囱效应是火势蔓延的动力,500℃以上的高温烟热是火势蔓延的条件。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势除了在室内向水平和垂直方向蔓延外,当起火楼层内火风压大于进风口压力,燃烧温度使外窗玻璃破碎的情况下,烟火会窜出窗口外墙向上升腾,然后,在室外风力的作用下,会重新从外面窜入上面的楼层内,引起上层室内可燃物品着火,呈现出火势卷叠现象。这种卷叠有时会跳过燃烧层上部的一、二层甚至更多层,跳跃性地直接向更高层卷叠。

(二)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

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不仅浓度大,能见度低,而且流动扩散极快,一幢100米高的建筑物约在30秒左右烟雾即可窜到顶部,给人员疏散、逃生带来了极大困难。600~700℃的高温烟热能点燃一般的可燃物,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烟雾还是妨碍灭火救援行动和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由于通常在高层建筑中人员众多,发生火灾时,疏散容易出现拥挤梗阻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人员疏散速度。尤其是在商场、旅馆、会议室等公共场所。

(三)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

1、楼层高,攀登难

高层建筑较高部位发生火灾时,如果电梯不能使用,消防人员通过楼梯登高则会消耗很大的体力,既影响时间,又影响后续战斗。

2、登高途径少

高层建筑一旦较高楼层发生火灾,除个别灭火救援人员可利用直升机和举高车(高度也有限)登高外,大多数只能依赖内部楼梯和电梯。

3、战斗展开时间长

由于楼层高,体力消耗大,登高进攻途径又少,铺设水带困难,因此,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战斗展开的时间往往要比其他场合长得多。

上述因素往往容易贻误战机,使火势得以扩大蔓延。而火势的扩大又会反过来再扩大这些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增加火灾扑救的难度。

二、高层火灾发展过程中战术指挥要求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救人任务重,疏散抢救时间长,战斗展开速度慢,灭火难度高,因此对于火场指挥员的指挥要求也很高,一旦指挥员的指挥失误造成首战失利,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对于现场火情侦查的要求

1、会对火灾现场烟雾颜色判断着火物品

深黑色烟一般是油类、石油产品、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如油罐(池)火灾,油毛毡棚火灾,屋顶浇柏油引起火灾等;烟色呈上白下红,中间夹带黄色,一般是老式砖木结构建筑火灾,白色是水蒸气、黄色是对流带出沉积几十年的灰尘;烟色呈蓝、白、黄等,说明是危险化学品火灾;烟柱呈白烟,说明已有水枪出水扑救,白烟较浓,包围烟柱,说明火势已控制,白烟较散,说明火将扑灭,白烟实际上是水蒸气。通过火灾现场烟雾颜色可判断高层火灾现场是否有危险爆炸物品或者其他危险物品,及时做好撤离以及内攻准备。火场指挥员根据观察到的情况、依据平时对起火单位的了解熟悉程度,迅速构成判断,报出需要增援车辆的数量和车种;这一情况报告对于指挥中心来说,是来自火场第一线的资源,可信度高,因此执勤队长必须做到观察细致、判断准确、报告及时。

(二)火灾现场力量部署要求

战斗力量到达现场后,指挥员应当派遣侦察员迅速在大楼的四周快速侦察,并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依据火场地理情况,确定供水展开形式,并下达战斗展开命令;确定各参战力量的位置与任务;及时下达其他车辆及战斗班的任务分工;找到业主或知询人,带领侦察战斗组到达进攻起点层,实施救人与灭火行动,并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火场与战斗展开情况。 执勤队长深入内部侦察的职责和要求.执勤队长必须亲自带领并统一组织侦察战斗组,深入内部,查明人员被困和火势发展等情况;根据火灾部位面积,水喷淋动作情况及效果,确定相邻处室人员抢救疏散的方法以及燃烧层上层是否需要发出疏散警报等; 根据火灾部位面积与蔓延方向,确定灭火与控火措施;根据灭火用水情况,确定防水保护和排水等防水渍损失措施;根据火场实际,确定排烟方式。

(三)及时高效地了解火灾建筑特点,迅速做出疏散指示

在询问知情人、通过消控中心了解情况、深入内部侦察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是否需要对燃烧层上层实施疏散决策,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一般来说,当火势局限在某一个房间或处室内,控火把握较大时,应疏散燃烧层相邻处室内的人员,对燃烧层以上楼层,白天可通报情况,不作疏散要求;晚上熟睡状态可不必通报;此项工作应由执勤队长和业主负责人共同决策予以确认。

三、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战术分析

(一)将火场侦察放在高层建筑火灾救援的首位

高层建筑的火场侦察,是扑救火灾的重要环节,火情侦察准确,能为指挥员的科学指挥提供依据。因此,公安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利用大楼消防控制中心的各种消防设备显示系统和闭路监视系统,向现场职工、单位负责人了解相关情况,还要组织侦察小组,携带好照明工具、氧气呼吸器、安全绳等,必要时用水枪掩护前进,深入重点区域侦察,迅速查明高层建筑的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和数量,火势蔓延方向,起火楼层及其上、下有关各层受火势威胁的程度,通行道路、救人任务和方法等情况,以确保安全。火情侦察要贯穿整个灭火战斗的始终,根据侦察来的信息,随时掌握火势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二)有效利用火灾救援力量的登高设备展开救援

高层建筑灭火进攻中登高的主要途径是楼梯、电梯、云梯、施工脚手架和直升飞机。合理利用现场登高设备,提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能力,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从国内外大量的高层建筑火灾来看,当高层建筑火灾由发展阶段向猛烈阶段过渡时,当高层建筑有人员不能从建筑内的安全通道疏散出口疏散时,运用举高车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火灾蔓延,实施救援。火灾救援中,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疏散和抢救人员。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要有效地组织疏散群众和救出被困人员,是一项十分难巨的任务,因此应组织精干的抢救力量,携带救护和破拆工具,深入起火楼层,仔细搜索被困人员。执行救人任务,不能少于2人,事先要约定联络信号,互相照应,应携带救生器材,以备救人自救,进入有烟火的区域,要配戴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材。

(三)务必保证火场供水不间断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能否及时而不间断的将水输送到灭火阵地,满足火场所需的水量和水压,是战斗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基建工地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迅速,且周围消防水源缺乏,施工工地上固定供水系统未建成或不完善,当供水高度超过单车供水高度时,采取沿楼层铺设水带或在楼梯间垂直铺设水带的供水方法,较难保证不间断供水,此时,应采取多车藕合供水或消防车与手抬机动泵串联供水的方式。若缺少耐高压水带,则宜采取最后一种方式,以确保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寒根.略述高层建筑火灾中的直接供水技术.新安全东方消防.1996.09

[2] 李学美: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安全逃生策略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8

上一篇:智能电能管理系统在高职院校宿舍的应用 下一篇:地球物理勘探电缆的使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