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借鉴,让习作丰满起来

时间:2022-09-27 09:13:29

“空洞无物”是学生习作中最常见的病端,具体表现为:无论是叙述一人一事,还是描写一景一物,都喜欢笼统地叙述,用一些词语概括,难以真切、详实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如何指导让学生习作写得具体?笔者认为,可以从借鉴抓起,让学生从阅读、交流、欣赏中汲取有用的“营养”,渐渐化他物为己用,使习作丰满起来,最终创出自我。

一、从阅读中借鉴

当学生找到习作素材、激起习作的兴趣时,就要依托适宜的格式、恰当的语言把自己满腔的感受倾诉出来。此时,例文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例文的来源有多种途径:课内文质兼美的文章、单元习作中提供的文章、课外匹配度高的美文、教师的下水文等。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例文中学习借鉴,感知方法。借鉴的流程为:阅读例文―梳理脉络―自我仿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为写一篇参观(游览)记。教材中提供了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教学中可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1?郾师生共同阅读例文,经过讨论发现例文中隐藏的写作密码:文章抓住“绝”这个特点,按总分总的方法依次写了有代表性的景点――通道、墓室、石槽,适当地发表自己的感受。

2?郾学生从中梳理出写景文章的诀窍:重在抓住景物的特点按顺序有详有略地突出文章中心,适时表述内心的感受。

3?郾运用此把钥匙去开启自己心中的参观(游览)的旅程:游福宁文化公园,重点突出“文化”的特点。能体现此特点的景点:大门的两扇浮雕石壁,园内的日晷和文化广场以及历史文化长廊。游杨家溪,突出“山水如画”特点,可写的景物有枫树林、古榕树群、泛舟溪上山与水的美丽等等。至此在阅读中拟出了有脉络、有内容的习作提纲,它意味着学生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这个“合”不是物理的堆砌、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深层次的融合,是一种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不过,在阅读中借鉴只是手段,要引导学生灵活掌握写作技能,切忌机械模仿,生搬硬套,否则会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文章变得呆板而无生动可言。

二、在交流中借鉴

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知识,掌握了表达方法,就要开始重视“语言”的锤炼。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在语言运用上出现了灵动与呆板之分。例如同样写心情高兴,两个学生的写法就有区别。

1?郾我数学考了个满分。放学了,我高高兴兴地回家报喜去了。

2?郾放学的铃声召唤着我踏上回家的路,我的心儿啊,早已飞到了那温暖的家。树上的鸟儿唱起了歌,仿佛在祝贺我数学考了个满分!

第一种写法虽说原汁原味地反映了心情,但语言平淡,画面感弱。第二种写法运用多种方法激活语言,多方位立体地再现场面,感染别人,达到分享快乐的目的。按理说,高年级学生通过一定的篇章学习,积蓄的词语、句子、段落并不少,课外涉及面也不窄,为何语句还是“年年岁岁花相似”?高年级还在重复低年级的“剧本”,无所突破呢?关键在于语言的激活度不高,不知在恰当的时机活化心中积蓄的语言。让学生用当场书写的内容进行交流,看看相似的材料别人是怎么表达的。学生会在借鉴中唤起心中沉睡的语言,提高词语运用的灵活性。还是以指导写游记(参观记)为例,它属于写景的范畴,写景的文章对语言的要求比较高,景物能否灵活再现要靠语言的准确描述,还要求景物描写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课上,笔者让学生交流当场写的习作的开头。

1?郾福宁文化公园,是镶嵌在霞浦新城区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犹如一条玻璃条子的山河路上,是霞浦人民休闲的好去处,因为它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2?郾杨家溪犹如一条绿色锦带婀娜多姿地环绕在霞浦大地上。它群山环绕,树木成荫,溪水潺潺,真是旅游胜地啊!

景还是那景,但在别的同学的笔下变得勃勃生机,只因他们运用了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近距离的交流,丰富的信息源,架起了景物与学生心里积累的词汇的相通桥梁,有助于学生重温已有积累,对语言进行“修炼”。这样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借鉴中激起创作的欲望,心中词语活跃起来,下笔就如有神了。

三、在欣赏中借鉴

学生倾尽心思写出的习作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不能让评讲走过场。评讲运用得当,不亚于对学生习作的二度重塑。当朝夕相处的同学的习作展示在自己的面前时,细细欣赏之中学生会全方位地去审视,就会发现从谋篇布局,或是语言的修饰上,都有让自己可学习提高的闪光点。这样,让学生在欣赏、借鉴习作中,不断冲击原有视野,打破旧平衡,以求更大的突破。例如,同样写《杨家溪游记》,但在不同人眼中,溪水的景色是那样的多姿多彩。

1?郾杨家溪的水也是别有一番情趣。“咚咚、哗哗、啦啦啦……”呵,原来是溪水唱着摇篮曲呢!此时的溪水像位慈母,轻轻地摇晃着怀里熟睡的鱼儿。水映着天,天衬着水,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我捡起一块小石子往水中投去,“叮咚”,水面泛起阵阵涟漪,那一个个的小圆晕一波波地荡漾开去。

2?郾坐上竹排游览杨家溪,别有一番风味。竹排缓缓向前划着。把双脚放入水中,那股冰凉的感觉真让人陶醉。踩踩水,水花四溅,仿佛一颗颗珍珠。如果到了水流湍急的地方,水面上波浪涌动,在阳光的照耀下,有如在绿锦缎上撒上了碎金子。一片金灿灿的光芒使人眼花缭乱。到了水浅的地方,能透过溪水看到溪底的小石头和游动的小鱼。如果你运气好,还能看到几对恩爱鸳鸯呢。杨家溪的一切总让人流连忘返。

评讲,多角度地展现,于欣赏中呈现给学生的是一道道视听大餐。不同习作的方法、生动的语句、充沛的情感,如美味在学生心中酝酿、发酵,使得学生的习作空间渐渐丰满起来。其实,评讲除了欣赏身边的优秀作文,也可欣赏相应的名家佳作,还可欣赏有明显错误的文章。让学生在思维的不断撞击中,渐渐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创出自我,给习作插上丰满的羽翼。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阅读课中的微型写作例谈 下一篇:基于“学为中心”的语文学习活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