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分组阶段式反馈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09-27 05:51:28

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分组阶段式反馈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的目的,提出了分组阶段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数据库课程设计在实用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数据库 分组阶段式 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信管专业综合训练课,本课程是对数据库原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补充,与理论学习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旨在加深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分析数据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组阶段式反馈教学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1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有些学生根据老师所给的题目直接在网上下载一个作业,有些学生在分组中完全依赖于组内的同学完成而没有真正参与其中。问题二,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理解不足。在课程设计应用选题时,对所给选题的业务需求理解不够,难以完成。问题三,学生注重编程实现而不重视分析、设计。多数学生重视用编程实现数据库的连接、登陆、界面的设计以及对数据的增、删、改、查,而不注重编程所实现的系统符不符合实际的应用需求。问题四,考核方式只在最终提交阶段,忽视平时的设计的各个环节。最终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考勤、提交的报告、系统来确定,在实现过程阶段考核较为欠缺。

2 分组阶段反馈模式教学

针对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摸索出分组阶段式反馈教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分组阶段式反馈教学指的是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分组、阶段式的方式指导学生,其中分组探讨以及阶段考核反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部分。在数据库课程设计过程中,采用分组、分阶段汇报工作的方式,在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规定的时间内,各个小组指派这一阶段实施的只要负责人汇报该阶段进展情况,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可针对性地进行实时点评,帮助学生发现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思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不断地反思和深化自己的思考过程,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同时学生的学习信息得到了反馈,作为教师也了解了学生在具体的哪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对症下药及时解决,为下一步的指导提供依据。具体模式如下:

第一,用分组形式。教师提供参考选题,也可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选题,然后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相关题目, 每个选题一般5~6人一组,每组选出具有一定协调能力的组长,并作出设计规划。第二,小组中每个人根据数据库设计的要求步骤以及自己的特长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和开发任务,从而培养团队精神,变适应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第三,阶段进展情况汇报。根据数据库设计的几个阶段即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分级提供相关结果与报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发现并分析在设计阶段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第四,数据库的实现阶段以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环境为主,选择合适的应用开发工具,按照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开发应用系统、输入数据、调试运行所开发的应用系统。第五,答辩阶段由3个有数据库教学或设计经验的老师组成答辩小组,每个组的项目负责人运行、演示开发的数据库应系统,同时回答各位答辩老师或者其他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提交所有文档。第六,集体讨论、互相学习,指出各自的特点和不足,交流开发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第七,成绩评定主要根据分组阶段的表现10%、设计成果50%,设计说明书20%,答辩成绩20%,给出成绩,最后积分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级评定。

3 分组阶段式反馈中主要阶段的实施

第一,课程设计的选题阶段。课程设计的题目选择的难易程度、范围的大小、行业领域直接影响学生的设计兴趣,因此在选题时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先选择容易开发的、实用的、与学生专业培养有关联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最好能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这样能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既有助于学生对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中需求的分析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感。

第二,课程设计的准备。分组阶段式反馈模式中,由于学生事先没有系统开发的经历,所以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多个跨行业的应用案例,教师重点演示一个已开发好的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所演示的项目应包含所有的知识点,采用通俗易懂,循序渐进、逐层阶段式的方式将数据库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融入。这使每个组在选题的时候可以参照相关领域的设计原则,通过项目驱动、核心案例的贯穿,调动学生的设计兴趣。

第三,项目设计与实现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所给题目或自拟题目,结合企业或行业实际应用作需求分析,提交数据字典;根据需求分析构造概念模型,并用E-R图表示;根据E-R图转换为逻辑模型,最终通规范化理论转换为物理模型在SQLSEVER2000中实现。通过这个综合项目,使学生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通过检查学生提交的数据字典和E-R图,对每个组进行分析和指导,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修改,完成设计与实现中的反馈循环,本阶段需要注重学生在数据库设计中各种模型的转换。

分组阶段式反馈教学模式在数据库的设计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采用该教学模式后课程设计效果较以前有较大的改进。其一,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对数据库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应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二,课程设计中实现了教学与学生的角色转换,以学生为中心,各阶段反馈、汇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三,从学生上交的总结报告中看到,不少学生反映通过该课程设计获得了成就感,树立了信息系统研发的信心,增强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特别提到老师对同学们设计系统的点评,使他们印象深刻,收获最大。另外,课程设计而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提高了他们数据库分析和设计的能力,为实践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永慧,黄和平,何小敏,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分组反馈式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6):144-145.

[2] 王向辉,崔巍,徐俊丽.基于CDIO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38-40.

[3] 张忠林.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下的“软件工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9(2):53-55.

[4] 张爽,朱志良,姜慧研,等.基于 CDIO 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南京大学学报,2009.45(增刊):76-79.

上一篇:创新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思考 下一篇:西部省属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