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集团会计业务大集中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2-09-27 05:25:51

工商企业集团会计业务大集中体系的建立

【摘要】 近年来,企业的增多、客户需求多样、网络技术的发展都迫使企业必须进行艰难的创新改革,探索出一条能使企业摆脱困境的道路与业务流程。文章基于此,通过对工商企业集团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现状的分析,对企业集团进行会计业务大集中的总体思路、流程和步骤作了阐述。

【关键词】 工商企业集团;会计业务大集中;体系建立

一、前言

在现代社会下,为提高效益与保持可持续发展力,很多企业集团不得不通过各种方法来降低企业成本,试图通过减低生产经营成本、削减管理开支来提高赢利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力。但是实践证明,在通货膨胀的今天,原材料的成本是不降反升,人力资本更是大幅上涨,为此降低成本基本不靠谱也不明智,作用极其有限,而且还可能损及企业的供应来源与文化凝聚力。在现代社会下,伴随着网络系统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一些企业集团开始大量采用集中化的管理模式,旨在实现网络技术能力的最合理化使用。这种业务大集中体系的形成大大降低了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风险,也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实现。本文为此具体探讨工商企业集团会计业务大集中体系的建立。

二、企业集团会计业务大集中体系的特征

(一)会计核算数据一本账

会计核算数据一本账是会计核算数据大集中体系的核心,其是业务调整和信息共享的需要。其中一本账的纵向集中是说企业只有一个账本与核算系统且设置在总部,各分公司与子公司均只设立业务受理终端,无账本处理权,所有会计业务核算数据全部集中在总部与一个账本上。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工商企业集团在会计业务大集中方面,应将原来的各分公司会计业务进行同步集中,且采用统一的技术框架,从而保证工商企业各类核算模块的有机集成,形成一套开放、统一、灵活的业务大集成系统。

(二)会计参数管理集中化

会计参数管理集中化就是指会计账户处理子系统、会计核算档案数据库、会计业务处理子系统以及总部级运行管理、监控终端和参数设置等进行集中,全部由总部核算清算中心负责运行管理,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参数管理流程,防止各分公司与网点因为不协调、不衔接、不兼容导致的错误设置。同时由总部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网络,实时消息,减少了消息传输过程,保障了消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也杜绝了不法人员通过会计科目管理漏洞作案的可能。

(三)会计报表管理集中化

会计报表管理集中化就是通过会计业务大集中的方式将会计报表出表路径由以前“自下而上”方式变为“自上而下”方式。具体路径是:由总部会计部集中提交产生分公司与各网点的会计报表,各分公司与各网点只能通过总部分配的权限查询本分公司与各网点的会计报表。这样使总部对下属公司的会计风险控制是主动的,由总部集中管理会计报表,分公司人员不可能登录到总部数据库来修改其会计报表数据,杜绝了下属公司舞弊与做案的可能,结果是总部对下属公司进入数据库修改费用指标、隐藏风险等做到了事前控制。

三、会计业务大集中与企业集团价值的相关性分析

从当前我国工商企业集团经营所跨行业数目来看,我国工商企业集团中只在一个行业内经营的企业所占比重高达近50%,跨两个和三个行业经营的公司的比例与高度集中型企业的比例相当,跨四个及更多行业经营的公司约占总样本的25%以上。为了更好地揭示我国工商企业集团业务集中度情况,本文考察了不同行业工商企业集团的业务集中度情况。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发展机会、风险水平和收益状况。因此,企业的业务集中度可能也会因其所处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此按工商企业集团经营所跨行业的数目将样本公司进行分类,财务指标等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业务集中度高的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负债率三项指标都高于业务集中度低的企业的各项指标;在高度集中型下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低于业务集中度较低的企业;对资产的自然对数指标,业务集中度低时其值要比业务集中度高时大。这些结果表明,首先,我国工商企业集团业务集中度较高的公司的价值要高于业务集中度较低的企业,从而可以反映出我国工商企业集团业务集中度与企业价值之问呈正向关系;其次,我国工商企业集团中业务集中度较高的企业都具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状况良好;最后,我国工商企业集团中,业务集中度低的企业规模要比业务集中度高的企业规模大,因为,企业分散投资必然带来规模扩张,但并不一定带来价值提升。

四、工商企业集团会计业务大集中实施情况分析

某工商企业集团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工商企业集团,总部设在上海。自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四次增资扩股。 截至2010年末,拥有200个实物经营网点与网络经营网点。同时充分发挥拥有全公司统一的电子化平台的巨大优势,率先开发了一系列高技术含量的商业服务模式,树立了技术领先型工商企业的社会形象,各项财务会计指标在我国的股份制商业工商企业集团中一直位居前列。2009年底,该企业集团开始实行会计业务大集中体系,其实施情况如下:

(一)业务介绍

当前,工商企业集团的服务、效率已成为工商业竞争的焦点。工商业希望能提高业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却又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作为提升服务效率的重要前提,营业网点前台的业务集中则是现代大型工商企业集团改革发展的普遍趋势。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从根本上提高前台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就需要重塑现有的业务流程,逐步把非实时业务逐步上移和集中到后台进行处理,应用技术手段,引入授权分拆、流程控制、作业管理等理念,打造具备完善的流程控制机制、高效的业务处理模式、卓越的风险防控能力的后台业务集中平台,向流程工商全面转型。

(二)解决方案

根据前后台分离的业务要求,改变目前票据提入业务分散处理的模式,引入用流程化控制和作业管理的理念,运用工作流控制、影像扫描、OCR识别、电子验印、数据迁移等技术手段,对票据提入业务进行流程拆分,实现随机并行、生产化地业务处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防范操作风险。

(三)输入控制

票据信息由实物票据转换为电子信息,是整个系统处理过程的初始阶段,此过程效率、识别的成功率影响着后续操作的处理结果。系统在捕捉输入阶段,应用Kofax Ascent Capture采集技术和Documentum内容库集成,实现以下目标:高性能的扫描,自动的对票据清分,分类提交到 Documentum 内容管理平台,OCR质检,补录,高投资回报,降低遵从风险,大幅提高业务流程。

(四)业务流程

系统通过使用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来管理业务流程,从而用自动化的流程来代替原来的手工流程,并与自动识别,扫描采集集成起来,达到数字化,流水化整个业务流程,减少整个业务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降低业务处理过程中人为的失误,大大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解决方案还实现了以下系统原则:流程细分及作业管理原则,处理高效原则和风险控制原则。

(五)业务

系统使用统一的资源库来管理业务过程中的非结构化数据,降低了纸质凭证信息的成本,提高了的效率,减少了多渠道信息可能造成的信息不一致的情况,方便了与其它系统的集成和信息的共享。

(六)实行效果

会计业务大集中体系的运用是工商企业运营改革里程碑式的巨大变革,彻底颠覆了企业传统的作业模式,新系统综合应用电子影像切割技术、交易信息、工作流程管理,改革了原有柜面分散式业务处理方式,由业务处理中心采取跨网点、跨地区集中核算方式实现业务集中处理,业务处理效率和安全控制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对企业未来业务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五、结语

工商企业集团会计业务大集中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必须始终以客户价值的提高和以人为本为核心。工商企业集团会计业务大集中体系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应从价值分析入手,充分考虑会计业务大集中体系对客户价值贡献的大小。在商业自由化、商业国际化、商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必须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原则,最有效地促进企业集团业务和管理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晓玲.流程化管理与企业集团的实践[J].财会研究, 2006(8):60-63.

[2] 谭荣华,谢波峰,张琳.认识“大集中”[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7):29.

[3] 刘政权.企业集团的业务流程再造认识辨析[J].改革与理论,2003(9):40-51.

[4] 关喜华,广明群.企业集团标准化管理与内控建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 张征久.财务集中――财务创新管理[J].通信企业管理,2007(11):52-53.

[6] 程轶.中国移动财务集中管理战略分析[J].企业研究,2008(4):64-66.

[7] 陈嘉忠.典型运营商财务集中管理及配套措施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07(11):112-114.

[8] 李明娟.县级会计管理新模式――集中核算制度[J].改革与理论,2001(10):11-13.

[9] 赵洪功.会计信息失真与对策研究[J].四川会计,2010(2):23-24.

上一篇: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反向购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