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27 05:02:24

苏南地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文章以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为例,分析苏南地区农村利用自身的历史、地理等社会资源,以工哺农,加大土地流转,发展设施高效农业,开展民工培训等方式,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增收。

关键词:苏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优势与劣势分析;乌江镇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经济建设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苏南农村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探究苏南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成为当下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南京浦口区乌江镇为例,探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概况以及改进措施。

一、乌江镇简介

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地处南京市长江北岸,总面积57平方公里,总人口数为22000人。境内地貌多姿,低山丘陵平原错落有致,适合耕种各类苗木和农作物。乌江镇毗邻长江黄金水道,有13.5公里长的沿江滩涂,最深处水深达35米,可建停靠万吨货轮,造船条件得天独厚,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现状

(一)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占全区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了4.6和11.9个百分点,三大产业结构由17.25131.8调整到8.755.435.9。

(二)都市农业新格局基本确立

以绿色蔬菜、苗木花卉、草食畜禽、特种水产和旅游农业等五大特色产业为代表的都市农业

(三)工业集聚发展形成

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以沿江开发为契机,进入了企业集中布局、产业区域定位、积聚效益突出的集约化发展新阶段。

(四)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不断加大

来自市级和区级的倾斜资源、人才和政策,引导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向乌江涌动,加快了乌江镇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管理步伐。

(五)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9%,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应参保率达到91%,绝大部分农民办理了医保卡,为4801人提供低保,全面免征农业税和免除“两工”,有效缓解了农民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居住难、负担重等问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农村经济发展途径

(一)强化农业服务水平,创新农业经济发展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以特色制胜,大力发展农庄经济和生态旅游。二是以科技制胜,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形成了苗木花卉、蔬菜瓜果和旅游农业三大产业链。三是以服务制胜,近年来完成大小水利工程19处,培育区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

(二)积极响应“以工哺农,以农促工”的号召,在境内建立“十里造船带”

自2007年5月起,市经委出台《关于加快南京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将重点打造乌江船舶工业园,而根据近期乌江镇制定的有关规划,5-8年后“十里造船产业带”的规模将达到100亿元。

(三)利用工业和农业新格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据介绍,“十里造船带”还吸引了千余外地民工前来“淘金”,有的民工甚至拖家带口前来,“夫妻档”、“父子兵”和“举家出动”者也比比皆是,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外来人口的聚集,一批做船厂生意的“小老板”和“租房户”,也应运而生,原本寂静的乡村小路上已经开满了餐馆、服装店、小超市和网吧,给当地的第三产业带来了商机。

四、经济发展优势

乌江镇统战部门按照“围绕经济抓统战、抓好统战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利用自身优势,服务民营经济,取得一定成效。

(一)区位优势

乌江镇毗邻长江黄金水道,北面紧靠南京市外环公路汽渡码头,紧连长江三桥,与禄口机场相距30公里,宁乌一级公路贯穿全境,沿江边的宁巢高速公路既将开工建设,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沿长江岸线的造船厂星罗棋布,流动人口较多。针对这一优势,各行政村集体可在本村范围内利用自有土地,开辟门面房,发展小商贸服务业,引导农民创业,吸纳农民就业。

(二)资源优势

乌江镇有水面资源丰富,可用于发展水产养殖;有生态良好的山林资源,境内有苗木、花卉、茶叶等资源,耕地数万亩,可用于发展高效、规模、优质农业。

(三)特色优势

在农业方面,将农业发展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成立了帅旗农庄、金盛田农庄、锦秀农庄等特色农庄,农村合作茶社。市委副书记陈家宝先后两次来到乌江镇视察,对庄园经济连声称赞:“庄园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是浦口农民的创举!”。在工业方面,依托“十里造船带”成功吸引当地农民工返乡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

(四)人力优势

尽管乌江镇集体经济收入偏低,但部分农民相对富裕。少数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都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创业热情,如果能够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少数农民创业带动部分农民就业还是很有优势的。

五、经济发展劣势

乌江镇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劣势,如果不及时很好地把握发展时机,积极开发“造血”功能,变劣势为优势,今后可持续发展将面临较大的困难。

(一)苗木市场疲软,给种植户带来冲击

前几年,苗木市场行情较好,给苗木种植户带来较大的收益,但从2008年开始,苗木行情下滑,种植户的收益也大大减少。由于苗木种植的品种大众化,市场竞争力不强,导致的销售不稳定严重制约着村民投入和组织生产的积极性。

(二)劳动力就业途径单一

乌江镇“十里造船带”,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多数是到周边船厂务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造船企业也面临较大困难,开工不足,用工减少,已有50余人离开船厂回家,农民就业压力增大,农民增收的压力逐渐显现。

(三)资源开发受资金政策等因素制约

虽然拥有一定规模的山林、水面和生态资源,但由于集体经济较弱,少数收入高的农户又长期在外,真正实现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综合开发,先期投入资金的筹集困难很多。同时受到区域规划、用地指标等政策条件限制,发展服务业起步较难。

(四)村集体经济收入低,社会事业投入负担较重

由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仅2008年,村投入集体道路建设、河塘清淤、办公场所建设等项目的资金达100多万元,镇集体负债较重,五多余资金顾及到各个村的发展平衡。

六、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基本情况的分析发现,在“富民强镇”目标的指引下,目前,“富民”目标基本实现,下一步要不断打造各行政村集体经济增长点,以实现全镇的经济发展,开发“造血”功能。按照“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增强村集体实力。

(一)依靠造船带等工业,发展服务业

乌江镇“十里造船带”已被列入跨江发展战略,长江沿线已聚集30余家造船厂,工人达2万余人,年造船能力40万吨以上的奕淳武家嘴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投产,总投资达6.8亿。苏南地区农村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工业产业,如抓住造船城建设的良好契机,大力发展造船城服务业。同时,可利用多种渠道,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筹资建设商业用房,开辟门面房,发展小商贸服务区,吸纳村民创业就业。

(二)加强农业开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茶叶和苗木是两大种植产业,这两项带来的收入占农民种植业收入的比重较大。目前,已经成立了苗木和茶叶两个合作社,但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产业规模化、质量标准化方面,要在注重扩大规模种植的同时,着力进行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标准化生产,充分利用合作社,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提高茶叶和苗木的品质,拓宽销售渠道,树立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发展综合性水产养殖业

利用低洼地和现有水面,在不影响汛期防汛的情况下,着力发展高端优质水产品,并进行“水产品+畜禽”的综合性水产养殖,提高低洼地和水面的综合开发程度和综合经济效益,组织农民发展养殖业。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通过实行农民集中居住,利用闲置的老宅基地置换一部分集体建设用地,依托乌江镇“十里造船带”大发展的机会,积极争取与造船业配套的工业项目落户,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五)加大土地流转,发展设施高效农业

要跳出长期以来追求农产品产量的圈子,利用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多的优势,加快土地流转的力度。要立足南京农贸市场优质、多样、特色、标准化需求,加快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安全农产品生产,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六)开展劳务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而高素质的农民离不开劳务培训,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必须要做好前期培训工作,要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应该在专业设置、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师资配备、考核鉴定等各环节抓好质量关,使农村劳动力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农民。

(七)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进程,把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作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项内容进行考核。同时进一步加快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在、各下属行政村建立劳动保障服务驿站,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工作。同时,建立现代农业金融制度和危机预防体系,大力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让农民享有小额信贷和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具备更强的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兴洲.南一村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DB/OL].南京农办网.

2、佚名.江苏南京浦口区乌江镇三项措施提升农业服务水平[DB/OL].江苏农业网.

3、周怀建.浦口区关于乌江镇农庄经济情况的调查[Z].

4、温芳.农家乐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条件分析――以南京浦口区乌江镇“十里农庄”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6).

5、刘春春,鄢玫.江西省瑞金市以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日报,2009(5).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

上一篇:顺势而进谋发展 求实而为促流转 下一篇: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