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进谋发展 求实而为促流转

时间:2022-05-09 04:35:18

顺势而进谋发展 求实而为促流转

摘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逐渐成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土地规模效益,进而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

近年来,微山县坚持把加快土地流转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来实施,本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政策保障的发展思路,积极搭建流转平台、创新流转模式、规范流转行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10个村、1.2万户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4.2万亩,分别占40%、15%、12%。呈现出规模加大、速度加快、效益凸显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加强支持扶持引导,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健康流转

积极适应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坚持把加快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予以重点扶持。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事机构,充实了工作人员。二是制定流转规划。研究制定了《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见》和土地流转规划,在南部重点引导农民集中土地资源连片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在城郊结合部着力引导农户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培植壮大食用菌、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北部重点发展高产优质商品粮基地。三是加大资金扶持。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优先在土地规模流转区域实施土地整理、水系建设、设施配套、农技推广等农业开发项目。对土地流转大户给予最高50万元的银行贷款授信。四是适度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发放明白纸、播放电视专题讲座、举办基层干部和流转大户培训班等形式,对土地流转进行宣传引导,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积极流转,放心流转。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发展原则,对流转不下指标、不搞一刀切,只以舆论宣传、政策推动、跟踪服务为抓手,支持鼓励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

二、典型示范带动,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高效流转

按照抓好试点、树好样板、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2008年在欢城、两城、微山岛开展了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经过积极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互换、集约开发、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流转模式。一是农户之间互换模式。马坡乡历史上群众有种菜的习惯,乡政府根据调查摸底,了解到种菜群众的需求,规划了3000亩蔬菜种植基地。由群众根据发展意愿,开展土地互换。使农民承包地相对集中,280户菜农入驻基地实施标准化蔬菜生产,户均发展蔬菜10.8亩。二是合作组织集约开发模式。两城乡两城一村农民成立的银河浅水藕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亩900元的价格在5个村的200余户农户手中流转到土地450亩,并按照每天50元的工资标准,从土地流出户中雇佣劳动力进行统一种植、集中经营。2009年该社实现盈利200余万元,流出户户均增收4000元,入社成员户均增收6000余元。三是龙头企业租赁经营模式。微山湖特色食品厂租赁周边农村土地1000亩,建成自己的蔬菜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为企业提供绿色无公害原材料,每亩每年补偿流出户800元,流出户还可以到基地上班,按照闲时每月600元,忙时1200元的标准领取工资。这一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农业项目建设规模基地的用地难题,又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在大力培育流转典型的基础上注重用农民身边的典型教育引导农民,通过示范点“产量比流转前高、效益比流转前好、收益比流转前多”的对比,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和实施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围绕保障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健康流转,这个县着重从四个环节入手,对土地流转行为进行了规范完善。一是建立服务平台。设立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心,具体负责供求信息、指导合同签订、评估土地收益、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在村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具体负责农户流转意愿的收集掌握、协调流转双方权益、督促兑现流转收益、及时向乡镇服务中心上报流转信息等基础性工作。乡村两级流转服务平台的建设,有效解决了“我想转出,谁要”、“我想承包,谁有”的土地供求矛盾。二是规范了流转程序。研究制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公布了土地流转须知、调解人须知,明确了以“申请受理-信息-外业调查-土地评估-合同签订-审核发证-档案整理”为主体的土地流转操作流程,并在流转过程中严把流转准入关、供求交易关、合同签订关、资料归档关“四个关口”,确保流转双方明明白白流转、实实在在受益。三是加强档案管理。结合土地经营权证换补发工作,对12万农户的地块四至边界、土地面积、承包情况全部进行了登记造册、微机录入,建立了详实的土地承包资源数据库,为今后开展土地流转、维护农民权益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四是超前化解纠纷。县里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乡镇设立了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村设立调解小组,聘请了调解员,及时调解土地承包和流转产生的矛盾纠纷,初步形成了民间协商、乡村调解、县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纠纷矛盾查处体系,切实保障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平稳有序推进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山东省微山县农业局)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林业的途径 下一篇:苏南地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