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口高考语文作文的切入审题

时间:2022-09-27 04:14:13

浅谈对口高考语文作文的切入审题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政策的出台,作为对口高考语文的必考项目“作文”,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作文的分值为60分,且有上涨趋势。这一项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整体分数的高低。结合多年来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深有感慨。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分数不理想完全在于其审题不到位,甚至不审题。其实,真正审好作文题目,得高分完全是手到擒来。下面,就这一现象,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符合作文的类型

一般而言,对口高考语文常见的作文类型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当然也存在有命题兼材料的现象。命题作文则不能自行拟题目,半命题作文则必须补充完整题目后以其为题,这两种情况下的作文标题都不可以自由发挥。而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会给材料,但材料作文必须从材料内容入题,且于文中引用材料内容不少于3次。而话题作文却不可引用材料。这一区别,往往很多学生都会忽略。再者,若是复合型的类型,即既有命题又有材料的或其他两者并存的现象,审题要求就得兼而有之了。

这一审题要求可以说是语文作文切入审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学生第一步就必须认真审清作文的类型,不同类型不同写法。

二、符合文体要求

自新考纲颁发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对口高考作文要求比较宽松,对作文文体几乎没有限定,常常是“文体不限”。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任意创作。“文体不限”是给你选择权,学生必须在真正运笔前确定好此次作文的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等都具有各自不同特色,一旦选择了某一种,就必须严格按照其文体要求来写,切不可出现“四不像”的现象,对口高考语文作文中,“四不像”是严重丢分的原因。

此外,学生很可能出现惯性错误。目前,作文文体要求都是文体不限。但若是命题者规定了文体,那学生就不可出于平时文体不限的惯性思维,仍然自选文体。否则,那将是严重的审题错误。

三、符合作文立意

“符合作文立意”就是要求对作文题目或材料进行准确的、全面的分析,从而准确地提炼出作文的中心。这是《语文考试大纲》中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不管作文题目以哪种类型出现,亦不管其字面要求如何宽泛或严格,每一年对口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都是固定的。学生必须在运笔之前认真审题,正确提炼好此次作文的中心。一般而言,作文的材料会是一则故事、一个社会现象或几句名人名言,其中心就孕于其中。通常情况下,作文的中心会是一个或深或浅的哲理,或正面或反面,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学生可以在抓住关键语句的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由个性去寻找共性。以此法思考,作文的中心自然会慢慢浮出水面。

高考作文虽采取多人分项分等评分法,但若不符合作文题意,则一票否决。所以,中心的准确提炼极为重要,它是一个学生能否得到高分的首要衡量标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倚、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错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生们要舍得在运笔前花时间认真思考,正确准确提炼作文中心,做到这一点,作文的高分也就相差不远了。

四、题目字数

相对于前面三点而言,这一点仅是补充提醒。众所周知,作文无论是哪种类型、哪种文体、哪种主题,题目总是必须要有的。所以,学生在审清是固定标题还是自拟标题的情况下,先写出题目。作文的题目就犹如人的眼睛,用得好可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眼睛”如何动人、如何的前提是存在。部分学生总喜欢先写作文后写题目,最终忘写题目,进而被扣分。所以,建议学生在写正文之前先写好题目,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另外,对口高考语文作文一般要求600字,且于相应部位有明显标志,但仍有部分学生由于仓促或紧张而“视而不见”。或字数不足或严重超字,这些都是不好的现象。只要有心,这一问题在高考作文操作时完全可以避免。

综上所述,我分析了对口高考语文作文切入审题的基础要求。它具体表现在:审好作文类型、定好作文文体、正确提炼好作文中心、写好题目、看好字数这四个方面。建议学生在运笔前先在草稿纸上写下这四个要求,然后再按照这些要求来谋篇布局,运笔成文。如此,何愁作文得不到高分呢?

譬如一则材料,首先分析这种作文类型是材料作文,那么就要注意材料作文的要求。其次要选定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再次就是关键一步了,即正确提炼中心并以句子形式写出来。

对口高考语文作文的基础审题必须包括这几个方面,否则不思而言,提笔就写,那“出事”的几率就高之又高了,得高分更是无从谈起。

对口高考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整体水平的高低,它对总分的高低也起着关键作用。

有人说高考作文就好比是“掌上芭蕾”,学生只需控制好掌上安全,就不必担忧无法“舞”动。希望学生们选好“掌”,看清“掌”,安全舞动出自己的“作文”灵感,也舞动出自己的“成功”。

上一篇:情感与趣味 下一篇:奏好习作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