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检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之我见

时间:2022-09-27 03:34:20

变电检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之我见

【摘 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力事业的不断进步,尤其对变电检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变电站检修主要模式、变电站检修现状、危险点分析步骤和要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变电检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检修;执行;问题;措施

变电站检修过程中,首先应当清楚变电站检修基本模式、危险点分析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变电检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症结。

1 变电站检修基本模式分析

首先,故障检修模式。该种检修模式主要以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功能故障为基础,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难以继续有效的运转,此时应当对其进行全面的维修和操作。实践中可以看到,该种应急式的检修方式,需付出非常大的代价,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威胁,而且还存在着维修不足、不到位等问题。

其次,周期性检修模式。所谓周期性的检修,实际上是一种预防性的维修模式,他包括两大基本体系:即计划预防检修体制、现代预防检修体制。前者的主要特点在于根据计划对机械设备实施周期性修理,比如根据情况选择大修、中修或者小修,其中修理周期由机械设备制造厂、应用单位具体确定。实践中可以看到,该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可有效减少故障性停机,将故障问题消灭在初始状态;其缺点在于对维修经济性、机械设备自身的基础保养,缺乏有效的考虑,很可能会产生维修过度或者维修不足等问题。

最后,状态检修模式。所谓状态检修,实际上就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历史运行记录、试验检修状态以及相关连续监测信息,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和诊断,并以此为基础估计该机械设备的可使用寿命,从而确定检修项目和内容。对于状态检修而言,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有可反映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的相关参数;有规定阈值判断信息数据,可有效判断机械设备是否需要检修;状态检修自身无需对机械设备进行拆卸。周期性预防性维修的基础是高压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而状态检修的基础则是高压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在线监测可以提高高压电气设备的利用率,有助于从周期性、预防性维修向状态检修的转变,改善资产管理和设备寿命评估加强故障原因分析。

2 目前变电站检修问题分析

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在开展各项变电机械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不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械设备健康状态缺乏统一评价和分析诊断模型,难以有效摆脱传统的预防性试验标准,而且缺乏科学合理的把握机械设备健康运行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评估方法;第二,专业技术人员在分析与检测过程中,缺乏横向上的有效联系,而且很难有效摆脱过去的管理模式,难以形成跨专业诊断模型;第三,缺乏状态检修总整体研究,过于依赖在线监测,通常多以在线监测设备应用情况对设备状态进行检修和衡量,因此讲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研究简单化。从实践来看,目前变电站检修过程中,过分地依赖传统的在线监测技术,在状态检修过程中是不现实的,而且缺乏经济性考究,甚至可能会对整个变电站系统的运行状态检修效果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传统的、单一的人工统计研究方式,很难有效满足变电站发展之需求,因此需要决策系统和相关技术予以支持。

3 危险点研究及分析步骤

3.1 危险点研究

危险点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如下事项。场地特点,比如带电、高空以及交叉作业因素,可能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危险;工作条件分析,尤其是易燃、易爆以及缺氧和有毒害气体环境下,工作人员如何保证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工作实践中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以及起重机具等,是否会给工作人员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或者危害。对检修工艺流程操作方法、颠倒以及是否存在失误等进行分析研究,或者可能会给工作人员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3.2 危险点分析步骤

实践中,应当全面了解和掌握即将开展的变电作业状况,分析其特点、给安全工作提出的课题。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回顾以往已经完成的相关作业经验教训,并将其作为预测本次操作危险点、以及制订相关安全防范策略的重要参照标准。对于以前已经完成了的同类作业与该次作业完成情形越是相近,则其参照价值就越大;对本次操作情况越了解,特点分析的越透彻,就会对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估计越充分,并从中找到该次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危险点,以此使其更加的准确和全面。在班前开始之前,应当先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参会人员为即将从事该次操作的工作人员,将接下来的作业操作过程,进行分段,让大家逐段寻找潜在的危险点,并针对性地找到防范措施。在每次操作过程中,都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危险点,因此在对危险点进行分析、预测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将所有危险点找全。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集中众人的意见和建议,将其归纳在一起,找出本次操作的重点,并针对性地防范。紧紧围绕着已经确定的相关危险点,针对性地制订高效可行的安全防范策略,并向参加该次操作的人员进行交底。在此过程中,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在实际操作之前,所预测到的相关危险点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还需在操作实践中对其进行检验。对一项所需时间长、参加人员多、情况复杂的作业来说,要想在作业前把所有的危险点都毫无遗漏地找出来有一定的难度,实际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断变化的因素,新危险点可能会随时出现。基于此,实践中一定要紧密结合操作进程,及时全面地进行危险点预测,注意安全防范工作的及时、到位。

4 变电检修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实践中可以看到,部分工作人员思想、观念上对危险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其重要性以及作用的分析不到位,尤其是认识深度明显不足,片面地认为已经办理了工作票,预测危险点并对其进行分析,简直是多此一举。针对这一变电检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取如下策略予以防范。首先,应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检修危险点预测与分析的意识和能力,促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重视危险点,学习相关的预控知识和技巧,并在实践中应用、接受检查。其次,对危险点预控内容进行全面的剖析,尤其在交底过程中,应当保持严肃认真,决不能敷衍了事。实践中,应当向工作人员讲清楚危险点分析是控制管理工作票所必须实施的安全措施,并且对未受控危险点交代清楚,使工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危险点,主要是通过检修作业人员针对现场实际分析、查找而制定的安全措施。它是对工作票所控制危险点的补充和完善。最后,预测和分析危险点,将其与现场实际危险点进行全面对照。在此过程中,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很多,尤其针对性不强,难以确保危险点百分之百得到有效控制。针对这一问题,实践中可采取如下防范策略,即检修作业危险点实际分析过程中,逐渐实现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对于检修作业,无论其作业时间长短、作业人员多少、作业难易程度如何,都必须针对作业现场的实际进行分析,查找危险点,并制定措施;制定的危险点措施要向作业人员交底并签字,在工作票办理完后,工作负责人要组织工作组人员逐项落实控制措施;在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进行检修作业。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变电检修执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中,实践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执行策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执行落实到位,才能为变电站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立勇.变电检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10(21).

[2]刘军.变电检修执行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

上一篇: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下一篇:刮板输送机驱动装置监控系统的研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