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工程中检查井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时间:2022-09-27 03:30:32

浅谈城市道路工程中检查井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城市道路工程中检查井的质量病害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检查井;缺陷;成因;危害;控制措施

1.前言

城市道路是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建设工程质量,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长治久安。检查井尽管只是城市道路工程的附属构筑物,但其质量缺陷对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影响很大。近几年,我国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市政基础设施状况,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建设中的社会需要。但是,城市道路工程中检查井的建设质量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针对经常出现一些质量通病,笔者结合近几年参与的竣工验收工作,浅谈缺陷的成因、危害以及控制措施。

2.检查井外观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

2.1现象

井径尺寸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尺寸偏差较大。砌筑清水墙的圆形井筒时,砖墙面凹凸不平。砌体的灰缝出现缝隙不平整、水平缝偏大、竖缝偏小,甚至有假缝、瞎缝、空缝。

2.2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对砌圆形井不熟悉,或不重视、不认真,施工管理不严,要求的标准过低。使用预制件或现场浇注时,对人孔尺寸和形状控制不严,使用的模板刚度低,出现跑模、胀模,或使用砖模,造成人孔不圆,人孔环形立面波浪形、锯齿形、凹凸不平。

2.3 危害

井墙尺寸的不标准,不圆顺、不平整、井径和人孔尺寸过小,直接影响着使用功能,给下井检查和维护带来困难。检查井外观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城市道路的美观与品质。

2.4施工现场控制措施

首先,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安排熟练施工人员进行浇筑。随时对水平缝和竖缝进行检查,将宽度控制在10mm±2mm范围内,对井径则控制在±20mm范围内,确保墙面平直、圆顺、没有裂缝。其次,要加强预制盖板质量的检查。对采购的预制盖板要进行外观检查,同时要检查其强度、配筋情况、厚度、型号尺寸、地面平整度。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对不合格产品坚决清场,以避免隐患,确保工程质量。

3.检查井承载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检查井不均匀沉降

3.1 现象

在浇筑管基混凝土时,在检查井的位置只浇筑与管基等宽的基础,待安管后砌筑检查井时,再在原管基宽度的基础上帮宽,以满足检查井基础的宽度要求。

3.2 原因分析

由于施工组织安排不合理,工序混乱,只注意管道工序,未顾及检查井工序。在浇筑管道平基混凝土时,检查井的准确位置还没有标定出来,造成检查井基础与平基不同步施工;在检查井处设置施工缝或沉降缝时,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严格操作,从而降低了检查井基础的整体性能。

3.3 危害

检查井基础未能达到整体受力要求,在薄弱环节,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井墙掰裂,井室损坏。

3.4施工现场控制措施

施工管理人员应对工序统筹管理,在测设管道平基混凝土的中线和高程的同时,测设检查井混凝土基础位置,使检查井基础与平基混凝土同步浇筑施工。对于必须采取两次浇筑时应按施工缝工艺要求进行处理。

4. 检查井井室裂缝

4.1现象

检查井流槽顶以下部分组砌混乱,流槽的外皮砖与井墙的内皮砖互不咬合,形成井径全周长的通天缝。圆形检查井由井室渐变为井筒的收口部分,出现连续鱼鳞状缝。

4.2 原因分析

检查井下部砌筑容易作人员忽视,往往先砌筑井墙,不留茬口,然后堆砌流槽,因此,出现井墙与堆砌的流槽之间形成互不连接的通天缝。圆形检查井收口部分的砖层,即不同心又不同径,需要六分砖块来满足错缝和每层收进尺寸一致的要求。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及思想不重视,嫌麻烦,对规格尺寸不一的砖,缺乏严格检查,容易出现鱼鳞缝和收进尺寸不一致现象。

4.3 危害

通天缝、鱼鳞缝是降低砖砌体整体强度的质量病害。收口部分相当于层层悬壁,悬壁部分愈长,受力越不利。收进尺寸过大,等于上层砖悬壁过长,由地面传来的瞬间冲击荷载,在检查井处是很容易出现的,会造成收口砖端头的脆断,井盖塌陷的危险。

4.4施工现场控制措施

在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进场过程中严格管理,选用质量合格的砖材。同一检查井,应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批生产、同一规格尺寸的砖材,对砖材要进行强度检验,达到设计要求方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不论是砌清水墙、混水墙,还是砌检查井的下部墙、收口部分墙,砌体中砖缝搭接均不得少于1/4砖宽和砖长。内外皮砖均需要互相咬合,彼此搭接。打下的半头转可做填心或楔形砖用,但必须先铺砂浆后稳砖。并且安排专人加强过程自检,尤其在砌筑圆形检查井收口部分的砖墙时,应按照每层砖收进的尺寸要求(四面收口时不应大于3cm,三面收口时最大可收进4~5cm ),进行层层测量检尺。

5. 检查井井圈、井盖安装不符合要求

5.1 现象

铸铁井圈安装时没有水泥砂浆粘结,单摆浮搁,或垫沥青混合料或支垫碎砖碎石等;位于未铺装地面的检查井安装井圈后,未在其周围浇筑水泥混凝土圈予以固定;型号用错,在有重载交通的路面上安装轻型井盖;误将污水井盖安装在雨水检查井盖上或反之,或排水管渠检查井上安装其它专业井盖;安装井盖过高,高出地面许多;或过低,低于原地面,或被掩埋,找不到。

5.2 原因分析

施工单位不了解或不重视检查井盖的安装在结构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的重要性,井圈必须与井墙紧密连接,以保障井圈在检查井上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保证地面行人、车辆和其它作业的安全性,而且保护排水管渠不掉入泥土和杂物,保证泄水正常的运行。通过井盖的外露,标志管线的准确位置,防止人为占压。通过井盖特征,能区别于其它专业设施。因此,井盖的安装应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避免产生上述现象。

5.3 危害

井圈与井墙之间不座灰和在未铺装的地面上不浇筑水泥混凝土井圈,或在铺装路面上使用轻型井盖,通过车辆的撞击或其它地面作业的碰撞,有可能移动错位或轻型井盖的破裂,危及车辆、行人的安全,易使大量泥土和杂物掉入下水道内,造成淤积,赌塞下水道。盖错井盖或井盖安装较地面过高或过低,对管理和养护造成麻烦,甚至会影响到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5.4施工现场控制措施

首先,加强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井圈与井墙之间必须座水泥砂浆,未经铺装的地面上的检查井,周围必须浇注水泥混凝土圈,要露出地面,在农田和绿地中要较地面高出20~30cm。对检查井井盖标高的调整在粗粒式沥青摊铺后进行,具体做法是:①挖除沥青砼,露出预制钢筋砼井圈。②根据相邻平石上的标高以及摊铺机实际摊铺横坡放线,确定检查井的井盖标高。③将检查井盖放置在预制砼井圈上,井盖底沿井周用3~6个铁制楔型塞,或者3~6个点方向的10~50 mm 条状钢板将井盖顶面调至放线标高位置。④井盖底与预制井圈间用C30细石砼或高标号砂浆进行填实。⑤每调好一座井后,用围护进行隔离,宜待细石砼达到强度后方可撤去围护。⑥井周用C30细石砼进行补填密实,标高与沥青下面层相齐平,在沥青上面层摊铺前在其表面涂刷粘层油。

其次,严格按照专业专用的原则,安装各类检查井盖。在繁重交通的路面上必须安装重型井盖。

6.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工程中检查井的质量通病是可以预防并消除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我们的城市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我们应该进一步理顺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部素质,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引入责任到人的竞争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通病,力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参考文献:

[1] 尹相忠.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 下一篇:浅谈XCE新晨JM495QF―E发动机加还不良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