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时间:2022-09-27 03:12:48

【前言】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规律,成为发现者。教师应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

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脑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操作活动,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启迪学生思维,把知识的获得与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感知中形成概念,在观察比较中探索数学方法和规律,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得到发展。

一、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实践能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把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但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测量身边的实物,度量书本、桌面、黑板、地面等的长度,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从实物的数据中加深对“厘米、分米、米”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理解。课后让学生回家量一量家里地砖的长和宽,然后计算一下每块地砖的面积和每个房间的面积。这样,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规律,成为发现者。教师应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探究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以及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不但理解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学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三、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的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的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的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学生的操作中萌发。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设计操作实践性开放题,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去探究、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边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这条边与其他三条边一样长,说明四条边一样长……尽管有的同学操作不够规范,有的同学表述不够准确,教师也要给这些同学鼓励、表扬。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这种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供要多机会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县育才小学)

上一篇:有关民法学教学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文言文教学须走出“应试”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