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27 02:15:37

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什么样体裁的文章,课堂都不能离开练习题的设计而单独教学,应该把练习题巧妙地设计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让语文课的教学重点鲜明突出,以便更加完善学生的各种技能训练。

课本练习的分类

积累性练习 课本通常情况安排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还有摘抄好词佳句、格言警句、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这样的练习题对学生积累和巩固字词方面的基础知识很有帮助。如第七册《猫》一课练习题,第六册《孔子拜师》名言积累,语言要注重积累,厚积才能薄发。积累性练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理解性练习 理解性练习包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把握,对重点语段的分析概括,对精彩语言的揣摩领悟等。如第十二册《为人民服务》2题: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和体会。3题: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共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样的习题对学生理解和欣赏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拓展性练习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拓展性练习很多,这些题是在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和升华,或者进行续编创造。比如,第七册《搭石》一课中的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于是“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拓展性练习是教材练习设计的亮点之一,拓展性练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践性练习 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与这一特点相适应,在练习设置上增大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第七年级《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后的练习:“再找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读一读。”与拓展性练习不同的是,实践性练习一般由学生在课外完成,或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或采访某人,都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

巧妙设计课堂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把这些练习巧妙地设计到课堂教学之中呢?

教学目标相伴习题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先采取由教师在上课前将课后习题逐一念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课后习题是课堂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操作,首先是通过课后习题教师可以获得一些教法指导;其次是课后习题更多的是概括课文内容,课前导入让学生知道这节课重点要掌握什么;再次,课前导入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握学习重点。如《美丽的西沙群岛》课后题2:“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就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习题教学紧扣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备课时应当首先考虑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要对照课后习题,针对具体课文内容,突出重点训练项目,实实在在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体现课文体裁、内容的特色,使教学目标成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南”。教学设计极具主观、个性色彩,它是教师教学理念、思维水平、实践智慧的直接反映。教学设计应该依据课后练习,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学会取舍,以小“舍”保证大“得”。例如《给予树》一课的习题2:“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教学时,应该以此题为教学重点设计,如果一味地去研究5个孩子都买了什么?这样就远离教学目标而南辕北辙了。

注重习题的教学分配时间 划分教学时段应该克服随意性,衡量课后练习,根据习题的排序来确定各教学环节大致的时间分配。朗读、复述、背诵等练习排在最前面,是首位的教学目标,要花足时间、充分练习,让课堂书声朗朗,让学生情味浓浓,在朗读、背诵中体会感悟、内化积累。读抄词语等练习排在其次,也很重要,要指导学生扎实掌握,当堂完成,保证练习时间。至于其它针对具体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如问题探究、理解重点词句等练习,也不容忽视,要完成到位。这些重点教学环节,应该占据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教师还要根据它们的重要程度和活动量大致划分时段,心中有数、收放自如,掌控好教学时间。笔者认为围绕课后题设计的教学重点内容应占整个课堂的25分钟,其它环节10分钟即可。

习题训练形式多样

课后习题不仅提示了教学目标,而且提示了习题的操作步骤和教学形式,给予教师实施参考和创造的空间。语文训练要落实课后习题,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训练什么,训练到什么程度都有据可依。训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规律,讲究逻辑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究形式丰富,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训练只有克服随意性,讲究科学性、艺术性,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满意的效果,提高教学的实效。

语文学习的时空是非常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中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供教师开发利用。语文教师要重视文本,也要超越文本。课后习题中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比如练习演讲、排练课本剧、迁移练笔、生活体验、交流心得、课外阅读等,语文教师对此应落到实处,这种习题教师还可结合课文进行补充。对涉及知识丰富的课文,可以补充利用图书、报刊、网络等手段收集资料习题,拓展知识背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对适宜迁移练笔的课文,可以设计专题式练笔,迁移写作方法,提高习作能力;对适宜积累内化的经典课文,可以设计朗诵、表演习题,在语文活动课表现展示,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情趣。

课后练习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是教与学的一座桥梁,把握这一教学关系,语文课堂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形神兼备。

(作者单位:辽宁省鲅鱼圈区望海学校)

上一篇:“抬头”沐春风 “低头”悟人生 下一篇:文化视野中的儿童创想数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