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长和他的民办小学

时间:2022-09-27 01:48:16

王校长和他的民办小学

在一个狭小的只容得下两张并排办公桌的教务处,我见到了久闻其名的王校长。

听过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因了他的土里土气和一身的世俗气。王校长在偏远的城乡结合部办了这个民办小学。据说小学的相关证照尚未办下来,而这个学校却已经支撑了3年之久。我对这个同事眼里邋遢的校长充满了好奇。

30多岁的中年男子,高高的个儿,挺拔的身子,若搭配上齐整的西服,应该是一副老板的架势。可他偏偏穿着一身皱巴巴的银色西服,这身装束的的确确印证了他的土。

他翘起二郎腿,点了一只烟,是那种极低劣的烟。然后,我们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谈话。话题不外乎学校的近况如何,证照办下来没有。他的声音很低。门敞开着,正值下课时间,操场上学生的喧哗声不绝于耳,他带着乡音的蹩脚普通话愈显遥远。我用尽力气辨别他口里吐出的一字一句。他面部表情很少,许是在学生面前严肃惯了,脸也越发显得长。我只想早早地结束这前奏性的谈话,直奔今天的主题,找教务主任安排我们带来的志愿者。

半小时了,王校长还在讲,学校即将申请希望小学,一年能获批20万助学款……云云。一个见缝括针,我提议王校长先把教务主任找来。5分钟后,教务主任带着一张课程安排表进来了。一个40岁上下的女人,看来像做了许多年教师。可是当课程表打开,她用铅笔在课表上勾画时,像遇到棘手问题的孩子,一脸的茫然。王校长有些责备地说:“把所有老师的课程往上午调,一周必须完成40小时的课时。”这时的王校长有了些威严。

趁教务主任排课的空隙,王校长继续吐苦水:“学校管理太乱了,老师们喜欢讨价还价,现在孩子的学费都是全免,开支很大。”到这里上学的孩子很多都是附近流动人群的子女。这些家庭经济情况很糟糕,很多是靠拣垃圾,卖水果,擦皮鞋等赚钱养家,子女又特别多,许多孩子都是超生。家长原先并没有送孩子进学校的意识,只是在学校的宣传和推动下,才陆续有家长把孩子送到这个廉价且不需要户口证明的学校里代管。王校长是一个人撑起这个十多名老师,上百名学生的小学校。学校的租金,学生的课本,学生和老师的午餐及住宿,没有一样不花钱。可花钱的同时,学校却没有一分钱的收入。这就像池里的水只流出不流进,迟早有一天会枯竭。可是,这样的状况竟维持了三年,这是一种怎样的坚持啊!

教务主任终于把我们的志愿者安排妥当。王校长有事离开了,我随教务主任来到王校长的办公室,也是老师们的休息室和学生谈话室。房间很暗很窄,泛黄的墙壁上满是金光闪闪的证书,像正午太阳的光芒。我理解了王校长的“世俗”。也许这些“丰功伟绩”不该出现在这面墙上,有太多炫耀的嫌疑。

单独面谈了几位以前熟知的学生,我也该回办公室了。下了楼,碰到教务主任。正说话间,一个大眼睛骨碌碌转的三岁小男孩,站在教务主任身旁,有些怯生生的。教务主任轻轻摸着他的头。跟我们讲起这个小男孩的故事。

小男孩是在垃圾堆里发现并收养的。那时他还是个刚出生的婴儿。捡垃圾的老大爷好心养了他三年。老大爷带着小男孩到学校里拣垃圾,老师们看见了,便问老大爷要不要把小男孩送到学校里上学。可是拣垃圾能赚几个钱,哪还有多余的钱上学。王校长知道了,不仅不收小男孩一分学费,还把小男孩接到自己家里吃住。

我轻轻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问他几岁了。他半天才在教务主任的启发下回答说,三岁。说话间,他的大眼睛充满了纯真和渴望。我抚摸他的手竟有些打颤,竭力克制住泪花溢出。这个孩子他失去了亲生父母的爱,却得到了老大爷,校长,老师的爱,以后还将会有更多的人来爱他。这算是一种天赐的福分吧。

上课了,小男孩跑进教室。看着那小小的背影,教务主任感叹到,王校长也真不容易,家里收养了20多个这样的孩子。起初,家里也常因这些孩子的问题闹矛盾,严重时闹得天翻地覆,王校长就摆明了立场:“收养的孩子第一位,学校第二位,妻儿第三位。”最终,妻子妥协了。这样一个能把爱给这么多的孩子的男人,也一定能把爱给家人。我默默地祝福,祝福这些孩子、校长和他的家人在爱的庇护下一路平坦。

上一篇:简论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下一篇:宋代人物画和雕塑之写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