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7 01:25:28

流行音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目前,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中语文既要提高学生在语言文字上的知识积累和运用水平,又要培养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修养。而语文教学过程中单靠教师语言教授有时稍显枯燥且教学效果不佳,而音乐恰恰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流行音乐容易使人产生共鸣的特点,让教学与流行音乐密切结合起来,就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写作 流行音乐 情感共鸣

流行歌曲不但听起来悦耳动听,唱起来感情充沛,一些歌曲就连歌词读起来也常常让人觉得如诗歌般令人如痴如醉,流行歌曲作为广大群众最喜欢的歌曲,已经开始逐渐渗透到世界文化的每个角落。而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与流行歌曲更是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余时间,学唱流行歌曲已成为不少学生闲暇时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抓住流行音乐的特点,让流行歌曲走进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这也目前是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恰当的流行音乐

(一)课文讲解前播放流行音乐,可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

课文讲解前播放流行音乐,主要是想通过借用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因为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因此语文教师在新课的导语设计中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广阔的创造天地,若能恰当地利用流行音乐作为新课导入,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里,把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统一起来,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讲解《虞美人》一课时,课前我们可以播放歌曲《虞美人》,那凄婉的背景音乐和邓丽君如泣如诉的歌声,很容易就把学生带进了词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中去,这样学生对作品的主题的理解就会更容易一些,对作品的感悟也会更深刻一点。

又如,在讲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若能在正式授课前让学生听一下刘欢所演唱的《好汉歌》,那铿锵有力的音乐和刘欢豪迈的嗓音,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这样在授课中,学生的情绪也会更活泼,与教师的互动也会更积极、更热烈。

(二)分析课文内容时教师可适当结合流行歌曲,指导学生理性地分析作品。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有些篇目是长篇中的节选,这些篇章里的人物的性格大多不够全面。如《鸿门宴》,在这节选部分,学生们看到的是一个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楚霸王形象,而人物性格应该是多面的,所以在讲解完课文后,我给学生播放了歌曲《霸王别姬》,那大气的旋律,豪迈的歌词,让学生领悟到了不计阴谋,不求偷生,不做胆小鬼的楚霸王形象,通过分析补充,学生对项羽形象的了解就会更客观、更全面。

而语文课本中另有一些文章,因为与现代的年代距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如果能借助音乐,就比较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学生理解这首诗歌的意境应该是比较困难的,这时若能借助歌曲《春江花月夜》,在箫和琵琶的背景音乐下,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作品的氛围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借助流行歌曲,使学生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迪。

一首好歌其实就是一首好诗。优秀的词作者为了表达情感或音律节奏的需要,往往会在歌词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这就使得歌词寓意深刻、回味悠长。在体现词作者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迪。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音乐,不仅能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而且会达到课已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如在教授《我与地坛》后播放《隐形的翅膀》,课文与歌曲相得益彰的结合,让我们更深地领悟到残疾人的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在教授《我有一个梦想》时就可借助黄家驹《光辉岁月》来表达对人权、对自由的礼赞。

当然,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上所使用的导入音乐要认真加以筛选,所选的作品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更要吻合所授课的主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音乐所创造的氛围里,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作文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歌词。

学生在写作中也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流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不期然就冒了出来。这些歌曲是用合着旋律的歌词进行有声表达的,即是用文字来说无声的话,因此教师若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借用自己所喜欢的流行歌曲中的一些哲理性的语言,就可能使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水平提高,从而使作文成绩得到提高,这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歌曲的题目或内容作为作文的题目。

细细品文,你会发现不少流行歌曲的歌名或歌词都很有哲理,如果将这些流行歌曲的歌名或歌词借用为文章的标题,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有美的艺术的感受。如《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这些歌名可以作为阐述“亲情”类话题作文的题目;《海阔天空》、《爱拼才会赢》、《我的未来不是梦》等,这些歌名可以作为阐述 “励志”、“拼搏”等话题类作文的题目;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等,这些歌名可以作为阐述校园生活类作文的题目。

(二)引导学生利用对歌词的感悟,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

我们教师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学生在作文限时训练和语文考试时,因为一时的思路展不开而被迫停笔。面对这种写作卡壳的情况,我们教师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不紧张,要尽快让自己静下来,同时要好好开动自己的脑细胞,想想自己是否储备有熟悉的,且与此次习作有关的歌词,你可能就会因为一句的歌词而打开思路,使自己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如亲情是常写的话题,那首《真的爱你》,就唱出了暖暖的母爱,当你的头脑中浮现出这首歌的歌词时,母亲的日常的点点滴滴也就会逐渐鲜活地浮现在你的头脑中,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一定是真实、可感的。

(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歌词来升华作文的主题。

不少流行歌曲的歌词看似简单,但若仔细品味,其中不乏深意,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自己习作的结尾用上那么一句或几句歌词,有可能这几句歌词就成为点睛之笔,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如,周杰伦《蜗牛》的结尾“我有属于我的天,任风吹干,留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就唱出了奋斗者的心声 。再如《水手》的结尾“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就给我们传达了面对逆境不言弃的精神。诸如此类的富有哲理的歌词,在不少歌曲中都有,如果学生在习作中能运用恰当,就能达到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的效果。

三、语文活动可以巧妙地与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

学校会经常搞一些与语文有关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找一些作词优美而又有代表性的歌词作为朗诵的素材,或者在朗诵时找一首合适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这些都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课余时间,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的语段改编成课本剧。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可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孔雀东南飞》也可让学生改编成情景剧进行表演,而这些表演都可找一些音乐做为背景。

艺术总是相通的,语文教学与流行音乐这两门艺术也是一样。经过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做到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原则,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特点,那么将流行音乐与语文课堂教学适当结合在一起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玲. 浅谈流行歌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J].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2]蔡伟. 流行歌曲介入作文教学的探索[J]. 上海教育科研

[3]马树春.略论流行歌曲的文学之美[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音乐爱好者》(2006年期刊1――4期)

上一篇:从促进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发展的角度来激发学生... 下一篇:多思索点教育 少批判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