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7 01:23:33

浅谈“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在全面分析“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究了该模式在教学中具体的应用策略及方法,以期能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103-02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本文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基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展开了深入探讨。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难以发挥积极主动性。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融入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能够转变学生的地位,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教师设计优质的“活动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各种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场所。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精心设计活动单,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单”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清单”,将教材中的内容和相关的教学资源转化为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方案。活动单的设计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信息技术教材,全面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方案,并将教材中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讲授“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活动单:

学习目标:①掌握“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学会“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②学会创建影片剪辑的方法,理解影片剪辑的意义。③比较“动画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区别,进一步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

活动方案:活动一,制作“多边形变成圆形”的动画。活动二,制作“老鼠变成小猪”的动画。活动三,制作“文字渐变”的动画。活动四,制作“盛开的小花”。

课堂反馈:学生自主尝试制作模拟气球充气放大效果的动画。在学习中,学生以此为重要的“指路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真正地“动”起来。

2.充分利用活动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单,这是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依据。在采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往往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先让学生对照活动单提供的活动方案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学生将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消化解决,并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

例如,在讲授“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时,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单上的活动方案,对“多边形变成圆形”“老鼠变成小猪”“文字渐变”的动画过程自主探究,并总结出“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以及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活动方案的操作步骤,自主尝试制作动画。在学生自主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对优秀的学生让其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操作过程。

3.创设互动环境,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主探究后,由学统一组织,相互交流自主探究学习的结果,找出在学习环节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接着,采用“学生帮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把一个作品的制作过程,分解成多项操作,给每个合作小组一个任务,并把任务分解到个人,使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从而使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完成任务。

例如,在自主学完“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有关知识后,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发现还有很多人对动画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区别存在疑惑,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作用,有效地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合作解决完问题后,教师将活动单上“盛开的小花”制作分解成制作花的茎干、制作三朵花的形状、制作形状补间动画以及制作动画背景4个任务,分给4个小组进行制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优势。

4.充分展示成果,引导教师合理评价

“展示成果”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学生对学习成果形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要求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到展示区,对照活动单中的活动,把本小组获得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适时评价。同时,其他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纠正和完善方法。

例如,学生在探究交流“动画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区别后,小组长总结和汇报本组的主要观点。而对于“盛开的小花”的制作,教师可以让每组派一名学生为大家演示操作,学生边说边操作,使大家都能明确动画制作的每个操作步骤。这样通过成果展示和教师的积极评价,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信心。

结语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对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新课改形势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设计好活动单,并以活动单为重要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实现教学目标,并为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建民.活动单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92-94.

[2]王燕.谈初中英语“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7):15-16.

[3]陆亚东.浅谈“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物理教学,2011(5):35-36.

[4]黄书燕.“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D].扬州:扬州大学,2013.

[5]王守信.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9):102.

[6]袁h.“活动单导学”:小课堂演绎大课改――如皋市教育局局长金海清专访[J].江苏教育研究,2009(30):6-12.

上一篇:大学生机器人创客教育模式初探 下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