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云龙白族民俗舞蹈“耳支歌”的保护与利用

时间:2022-09-27 12:04:38

试论对云龙白族民俗舞蹈“耳支歌”的保护与利用

摘 要:现仍保存在云龙县白族中的民俗舞蹈“耳支歌”,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滩舞,具有人类早期原始文化“活化石”的价值。对这样的文化遗产进一步保护和发掘将会对白族文化、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和开拓更为广博的视角。我们在加强保护中,要用科学的态度去探讨如何合理的利用。

关键词:民俗舞蹈;耳支歌;保护;合理利用

2004年7月,由云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和云龙县人民政府联合在云龙县举办的《中国西部山区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学术研讨会》,就是旨在于对西部地区居住于山区的少数民族中现仍还保存的原生态文化的价值、保护工作和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虽然早在3000多年前白族地区就已出现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稻作文明,在公元八世纪初以洱海为中心建立了南诏大理国,创造了灿烂的南诏大理国文化,白族是这一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而南诏大理国文化一直是影响白族社会进程的主流文化。但是直到今天在整个白族地区社会发展是十分不平衡的,生活于山区的白族大多还采用传统的生活方式,还保存了白族最为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并多以非物质的形态存活于白族主流文化的边缘。云龙县是白族中最典型的山地白族聚居区,一些在其它地区已消失的文化仍在这里保存着,如白族民俗舞蹈“耳支歌”就是一个

事例。

“耳支歌”一词为白语,“耳支”即哑巴,“歌”即舞蹈,翻译成汉语为“哑巴舞”之意。主要流传于云龙县的检槽、诺邓等地,有些地方又叫“装饰红”。耳支歌的表演有严格的禁忌,只能是在婚礼和新房落成时表演,其目的是驱邪逐疫,祈求生殖。表演由12人组成,要分别扮出老倌l人、老妈1人、耳支4人、春官1人、货郎1人(专卖假药)、骗子1人(专门拐骗妇女)、新娘l人、伴娘1人和指点人1人(即表演的指挥人)。这些人全部都由男性来扮演,并要根据各自的角色进行化妆。春官着明朝官服,戴一副只有边框的眼镜。老官穿当地白族服装,戴纸剪的长须、杵杖。老妈穿白族妇女服装,背一摇篮。4个耳支从头到脚用棕皮包扎,酷似猴形。在婚礼中4个耳支的表演分为两部份,第一次是在白天的宴席上,第二次是在晚上闹房时表演,表演时由4个耳支来猜指点人手上的道具,在问答中双方巧妙地利用这一物品的名称、词意在白语中的双关语和诣音来讲述结婚、生殖以及男女交媾等有关的知识。

云龙耳支歌是山区白族原生态文化中最为珍贵的具有原始文化形态和深厚历史意蕴的遗产,是上古社会生活的生动历史记忆,是人类童年稚拙的智慧火花,蕴含着人类早期原始文化“活化石”的价值。对这样的文化遗产进一步发掘和保护将会对白族文化、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和开拓更为广阔的视角。云龙县人民政府多年来十分重视本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采取了各种措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2004年初,曾召开了专家咨询会,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到云龙参观考查,就是想求得学术界的帮助,把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做得更加规范和更具有科学性。并多年来我县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中采取以社区为主的保护措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

1、社区是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生存的原始土壤,原生的社会环境,原生的文化氛围,群体的历史记忆构成了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的基础条件。对耳支歌这样的原生态文化以其发生的原社区作为保护区,充分调动当地政府与群众的积极性,这样就会使这一文化传统成为当地群众文化艺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同时也能随着习俗的存在而能自主生存。2002年,云龙县耳支歌在参加了日本民俗艺术节后,使当地政府和群众更加认识到了它的价值,并自觉地增强了保护意识。

2、在保护中传承是重要的基础,没有传承就无法实现长期的有较保护。社区同一的人文生态环境、同一经济模式、同一生活习俗以及社区的认同意识,这些不仅是构成了产生这一文化遗产的相关条件,同时也是传承这一文化传统的场所,所以,以社区为主体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的有效措施,也是传承的有效途径。如我县在“白族吹吹腔”保护的社区内相应地建立传习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现对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实施保护的同时,提得最多的是如何“开发利用”的问题。各地在加快社会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涨点时很多都考虑到如何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来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对于云龙耳支歌这类蕴含着人类早期原始文化“活化石”价值的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一定要持慎重的态度,不能在没有真正弄清其艺术价值、学术内蕴的情况下,就去面对各种需求,去适应各种不同层次人群的审美需求而进行整理改编,其结果只会是对这一文化遗产造成破坏。这样讲并非是说对这些遗产要原封不动地保护,恰恰相反,正因为这些文化遗产多数都是处于动态的存在状况下,就其本身除具有最初的原生态文化因素外,也包涵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变化的次生态的文化因素。任何文化遗产的生态都不会长久处于停滞的状态,特别是这些节目本身就是动态的演出,在不少民间艺人的演出中都会有所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一种发展。所以,我们在合理利用这些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去作出能顺应其发展规律的合理利用,而不是要其符合现在人审美要求的改换。只有用这样客观的态度来看待民族的文化遗产,才是应有的科学发展观。

综上所述,云龙县白族民俗舞蹈“耳支歌”是现存的十分宝贵的白族原生态文化遗产,加一强对这些文化的保护工作,并向这些文化遗产学习、借鉴,是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一篇:发展中国家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探究 下一篇:基于实践视角的中职会计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