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包头市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时间:2022-10-08 06:13:41

试论包头市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摘 要:包头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有历史遗迹、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草原、湿地景观等。近年来包头市在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文化资源保护投入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文化品牌有待提升等困境,突破这一困境,关键是提高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产业促保护,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最终实现文化振兴。

关键词:包头市;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9-0201-04

包头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时期,阿善人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几千年来,包头积淀了厚重的文化遗产,有见证古代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征战、融合历史的古城、古镇遗址,如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金界壕遗址,秦九原郡(汉五原郡)遗址,北魏怀朔镇遗址,唐中受降城遗址,元赵王城遗址等,有凝结先民艺术才华的阴山岩画,有反映各民族精神信仰的宗教寺庙遗址,有记载走西口人移民史的老包头街巷、商业文化还有近代以来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红色革命记忆。这些宝贵财富是包头振兴文化,建设文化大市的基础,近年来包头市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足,本文就就此问题展开阐述、分析,并提出一些推进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一、包头市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成就总结

随着包头市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市委市政府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建设对于城市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提升文明程度的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将建设文化大市作为包头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以文化大市建设为中心,以繁荣文化事业为基础,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重点,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实施各项文化工程建设。

(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文化资源的保护方面,一是积极推进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重点推进文处改造、燕家梁元代遗址公园建设、王若飞纪念馆改扩建、美岱召的维修及麻池古城、历代长城保护“六大工程”。为保护现有文物少受人为破坏,加大了文物执法力度。另外,还组织文物专家编撰出版《包头文物考古》等系列丛书,对文化遗产进行整理、研究。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加强对非遗的普查、挖掘和资料收集工作,制定自治区级、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定代表传承人,并制定保护措施与管理规章,建立非遗工作专家库,积极筹建成立“非遗展览馆”。广泛开展非遗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迄今为止,包头物质文化遗产中有8项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0项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中,二人台、包头剪纸、梅日更召信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人台牌子曲、饮食制作技艺、哈布图·哈撒儿祭祀、梅日更召蒙古语诵经、二人台、剪纸、面塑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历史文化宣传活动

无论是对文化资源的保护还是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全民中树立“文化资源是宝贵的财富”这一思想,因此宣传工作也很重要。近年来各级政府日益重视这项工作,一方面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传播包头历史、文化相关知识,如包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系列片《老包头故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普及、宣传包头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活动,加深包头本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包头每年夏季要举行消夏文化节,在丰富人民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对本地艺术文化进行了充分展示,此外各区也有主题性的文化活动,传统的文化节,如达茂旗每年夏季举行蒙古族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石拐五当召玛尼会、土右旗二人台文化艺术节,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几年各旗县区政府进一步丰富文化节活动,其中固阳秦长城热气球节将国内、国际众多热气球爱好者吸引到山北,人们在享受热气球的乐趣同时,对长城文化以及固阳本地特色文化也有了切实的体会。东河、昆区、九原等各区也都积极打造了属于本区特色的文化节。

(三)文化产业发展

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文化资源利用的基本模式。一个地区将文化资源优势适时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会赋予原有文化资源新的生命力,同时还会取得丰硕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利双赢。近几年包头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

1.突出品牌,规划产业发展。编制“十二五”文化事业和产业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占GDP中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1.8%提高到4%左右的目标。规划以市四区为创意文化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全市统一布局,区域联动,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旗县区资源,转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打造定位准确、内涵丰富、集聚效应明显的五大文化带。即:在黄河沿岸,依托乔家金街、黄河湿地、南海公园、敕勒川文化产业园区,挖掘农耕文明、移民文化、晋商文化、二人台艺术资源,重点打造西口文化带;在主城区、矿区依托包钢的钢铁文化、青山区军工文化、高新区稀土文化、白云区、石拐区矿山文化,打造工业文化带;在大青山南北,围绕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金界壕、麻池古城、北魏怀朔古镇,重点打造阴山边塞文化带;挖掘哈布图哈萨尔祭祀文化、召庙宗教文化、蒙古族民俗文化,依托草原岩画、敖仑苏木古城、五当召、美岱召、燕家梁元代遗址,重点打造草原文化带;借助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百灵庙抗日暴动、王若飞纪念馆等近现代革命历史资源,重点打造红色文化带。建设包头燕家梁元代遗址公园,在燕家梁遗址及周边建设多个旅游景点,把南郊打造成新型生态文化旅游区。

2.加大投资,推进产业项目化。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成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公司。2007年建成包头乐园,被国家选入第三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自治区惟一的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东河区投资重金开发乔家金街,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将晋商文化、宗教文化与旅游产业密切相联,打造出一条具有老包头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民俗特色街;土右旗规划6000余亩土地,建设由美岱召宗教文化旅游区、九峰山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及萨拉齐老城文化产业区等5个区域构成的敕勒川文化产业园,主体工程已全部动工;依托内蒙古文化传媒创意园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积极打造动漫制作、网络游戏、影视剧、音乐生产出版基地;2010年昆区投入3000万元,修缮昆都仑召,整合昆都仑水库和昆都仑河等旅游资源,结合历史悠久的石门文化,全力打造石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12年东河区依托南海公园,确立了包头市南海湿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总的来看,包头市文化产业已经走上项目化、集团化经营的轨道,也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文化产业

上一篇: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论商务英语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