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独特体察,因事得理

时间:2022-09-27 12:03:34

【概念阐释】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时时处处上演着一幕幕故事。正是这些或传奇或平淡、或漫长或短暂、或重大或渺小的故事汇成我们人生的长河,如果你能够停下匆匆的脚步,掬起一捧来细心体察,总能找到烛照人生的哲理。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在写作中,我们要善于从绚丽缤纷的世界、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发现诗的意境、美的情趣,从经历的事情中自然而然地揭示出耐人寻味的事理或哲理。所谓“独特体察,因事得理”,就是通过对生活中发生的不被人注意的一个或多个平凡事情的体验和观察,挖掘生活的底蕴,感悟生命的意义,或者领会生活的真谛,从而提升对生活的品味能力。这样的文章,事理相谐,虚实相生,既有叙述的生动活泼,又有议论的深刻警策。

【妙语导入】

1.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丰子恺《山中避雨》

2.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的深刻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工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林清玄《生命的化妆》

3.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有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余秋雨《垂钓》

4.“樱桃树?我没见过樱桃树,还没见过樱桃吗?那上面明明挂着一枚核桃。”划线员边说,边顺手指向树梢。那儿确实挂着一枚小小的核桃。我们家房前的那棵树,不是一棵樱桃树,而是一棵核桃树。

10年过去了,每次想起我们家的那棵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

这棵树多次被我们张冠李戴,最后是它用一棵小小的果子,向我们证实了它的真实身份。

它要我知道,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谁会真正认识你。

——刘燕敏《一棵核桃树》

【阅读心得】

片段1中,因为山中避雨,借了胡琴拉奏,女孩们和三家村的青年们一起和着歌唱,作者感到了“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体味到了“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的“乐以教和”的深刻道理。文章一避对世事人生的忧叹与哀伤,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个艺术家对生活对世界的唯美追求和深刻感悟。

片段2中,真正的化妆不是仅仅在脸面上下工夫的,而是生命的化妆。作者借化妆比喻人生,明晓事理,揭示人生真谛:改善生命质量的关键在于内在品质的提升。文章语浅意深,言近旨远,可谓匠心独运,发人深思。

片段3中,两个垂钓者,“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两者“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作者意在告诉人们: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文章在感性体验中包容着理性思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和诠释。

片段4中,一棵不知名的树,被多次冠以错误的树名,到底是人的错,还是树的错?以经验来对某些事或物做判断是一些人经常犯的错误,看来这是人的错;可是,如果树不结出果实来证明自己,又怎么能让别人正确认识自己?所以,不管别人有没有慧眼,我们都要像那棵树一样,努力地结出果实。文章别出心裁,旨意深长。

【技法点睛】

“独特体察,因事得理”,即常以精辟的语言来阐发作者对事情的独特感悟。同学们要写好这一点,功在平时:一是培养感知事物的敏锐触觉,即平时做生活的有心人,对日常生活现象作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善于发现事中所蕴涵的哲理;二是提升认识生活的能力,即平时通过广泛的阅读涉猎,提高自己的体察水平。运用此点,一般是先叙述事情,然后自然生发议论,揭示哲理。揭示哲理的常见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情至理生,情理交融

常言的“多愁善感”,表现在写作中即日常生活情景触发了作者情感之弦,引发作者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水到渠成地得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如《山中避雨》一文,先由事及情,叙山中游玩之事,抒写雨中游山的独到体验和情趣;后由情化理,指出山中的“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只有像“我”这样的文人、画家才能欣赏,这仅是“独乐”;而拉琴歌唱是雅俗共赏之乐,是“与民同乐”;最后,再自然而然地点出“乐以教和”的深刻道理。

二、由此及彼,由点到面

从这一点生发开去,由个别到一般,由一件事联想到一类事,联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示出人生的相同意趣,揭示事物的共同规律,从而感受其中的哲理。如《生命的化妆》一文采用对话的形式,由化妆联想到生命真谛,在作者与化妆师娓娓的叙谈中告诉读者人生的哲理,可谓自然生发。

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即就司空见惯的生活故事作深入思考,透过生活表象深入事情本身所蕴涵的本质,使人从平凡中发现深刻,由随意中洞见隽永。如《垂钓》一文,作者从垂钓这种司空见惯的小事中悟出了深刻的哲学内涵。

上一篇:第五讲 事物说明文 下一篇:名家示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