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营造林质量的相关因素和策略

时间:2022-09-27 11:07:45

影响营造林质量的相关因素和策略

摘要:营造林工程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还能够起到防止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对自然环境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以及营造林管理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营造林;林业建设;影响因素

营造林有着独特的功能性和地域性,一般是在非耕地林地中种植,随着森林生长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不断变化,营造林的种植品种和培养规模也在不断变化。管理良好的营造林,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增加收益,还能够优化自然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但我国的营造林工作强度不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如营造林管理的针对性和持续性不足等,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提高管理质量。

1 我国营造林建设质量现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林业部门针对林业开发提出了新的政策方针,将提高营造林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并针对营造林建设和管理提出了许多具备可操作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了造林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2001年,我国林业部门成立了营造林稽查办公室和质量管理处,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依靠优秀的网络条件,建立了营造林质量举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营造林质量检查活动。可以看出,我国在营造林建设和管理方面投入了极大的财力和政策支持。但是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营造林管理都不受重视,导致出现治理不科学、设计不合理、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和缺陷,有的地方只知道种植却不知道管理,出现了“年年造林不见林、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象。

2 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

2.1 前期规划设计

要确保营造林的整体质量,首先要做好营造林建设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包括整体设计、布局规划、树木品种选择和树木的培育等。在前期如果没有做好这些规划设计工作,种植营造林时就会出现树种和树龄问题,无法达到营造林的预期目标。

2.2 营造林的栽培

规范的、完善的营造林工程需要以科学规范的栽培为基础,包括很多内容,如栽培技术、种植密度、种苗选择等,这些都对营林整体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完善的规划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针对营造林的栽培,因地制宜,制定完善的方案。

2.3 检查和验收

营造林的实施环节,能够发现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短时间内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营造林质量。但在实际检查和验收工作中,却存在“放水”、造假等现象,导致营造林建设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3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技术

3.1 因地制宜

能否做到因地制宜是决定营造林成功的关键,在造林前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气温条件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掌握当地的土壤、降水和温度等信息,这些因素都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因素。常见的造林技术有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和植树造林。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就是植树造林的方式,也就是在苗圃中培养树苗,树苗长成后再移栽到土地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适应性较强,技术较为简单,适合在干旱或者水土流失等地方使用。分殖造林则是在树木的根部进行种植,成本较低,操作也较简单,但是由于需要较好的土地条件,因此实际成功率并不高。

3.2 整地造林

合理的整地对提高造林质量同样重要,通过整地改善土壤条件,改善土壤的表面状态和耕层构造,让热量、水分和养分等组合更加协调,为田间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整地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尽量在栽种前1~2个月前整地,确保能够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提高种植成活率。

4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营造林管理机构

虽然我国已经设立了营造林质量管理部门和稽查办公室,但存在职权不明确等问题,无法切实落实政策和方针,因此,建立健全营造林管理机构是目前最大的任务。通过建立管理机构能够明确权责关系,切实落实责任制,明确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让工作人员认识到营造林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提高营造林工作的整体水平。

4.2 加强对工人的技术培训

造林工作人员的水平对营造林质量有很大影响,但目前我国的营造林工人仅仅依靠经验开展营造林工作,缺乏专业技术,工作中出现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影响了营造林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营造林工人的技术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工人的整体水平,这也是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因素。

4.3 做好后期监督工作

科学的监理、定期的检查对于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至关重要,这也是落实造林措施造林政策的基础,相关部门领导要积极到现场检查和指导工作,及时纠正造林中存在的|量问题。

5 结语

综上,我国非常重视营造林建设工作,这也是提高生态环境平衡性的重要途径,必须不断探索,掌握更多的技术,才能真正提高营造林建设水平。

上一篇:特色园林绿化树种品系培育技术展望 下一篇:盐碱地对栽培甘草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