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在妇产科诊断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7 11:00:03

浅谈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在妇产科诊断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教师在课程设计前到医院和行业进行调研,以医院妇产科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知识、技能及素质目标;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前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先到医院见习,了解工作环境,体验工作过程,并收集一定的病例资料,回到学校后由教师设计学习情境,完成学习目标。最后学生再次回到医院顶岗实习,使学生既具有完整的临床工作思维能力,又具备良好的医德规范,符合学生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

工作过程导向 妇产科诊疗技术 临床医学

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教师在课程设计前到医院和行业进行调研,以医院妇产科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知识、技能及素质目标;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前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先到医院见习,了解工作环境,体验工作过程,并收集一定的病例资料,回到学校后由教师设计学习情境,完成学习目标,最后学生再次回到医院顶岗实习,使学生既具有完整的临床工作思维能力,又具备良好的医德规范,符合学生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工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意见,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既具有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又具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许多卫生职业院校在大力推进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精品课建设发展和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工作过程导向是应用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定位

医学技术系教师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工作。系里定期举行教研活动,不定期进行技术服务、校企联合会议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和研讨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传统的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存在着理论内容较多,实践内容少,且实践性教学往往注重形式,理论课程脱离实际的工作状况,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的与岗位有效衔接。如何改变学科体系解构向行动体系的重构方面转变,突出职业性、开放性和适用性,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和谐的,切实有效的职业教育,我们在深入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同行业专家一道,就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诊疗技术”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的、以医疗市场需求及执业资格要求为逻辑起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面向基层医疗岗位,具有精理论、能操作、会沟通、懂合作和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专业定位要求,找准行业的共同点,建立校院长期联谊机制,加快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构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培养目标

“妇产科诊疗技术”是我系积极探索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的改革课程,所对应的岗位群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疗岗位,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助理医师,使学生能够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能力,能够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能够应用生物――心理――医学社会模式为病人服务,能德为先,能力为重,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该课程的教学对于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流程

本课程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教师在课程设计前到医院和行业进行调研,根据医院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妇产科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及态度目标,基于妇产科临床医疗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工作的主要行动领域,重构行动领域并将其转换成高等职业医学教育的学习领域,进一步分解学习领域,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应助理执业医师资格标准,选取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构成主题学习单元,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目标定位,服务岗位,减少通用性,加强专业性,重视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毕业后在医院妇产科岗位可持续发生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前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先到医院见习,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工作过程,并收集一定的病例资料,使学生及早对未来职业活动产生感性认识,见习返校后根据学生收集到的病例资料,由教师设计学习情境,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将理论与实验、实训有机结合,真正实出“教――学――做”合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最后再次回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培养目标,它的创造性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既具有完整的临床工作思维能力,又具备良好的医德规范,符合学生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

五、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效果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所创新

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围绕以妇产科医师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练就必备的医师工作能力为基本目标,坚持课程内容综合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实用化、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引进了案例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角色扮演、社会实践式、体验式、网络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将传统的学科知识融于妇产科医师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需要时引入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精心制作配套辅助教学和辅助学习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直观的平面和立体动画效果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2.编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部教材

为了顺应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认真、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教研组教师编写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部教材,力求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要求,并参照了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教材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贴近学生的原则,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以妇产科诊疗流程为主线,紧密围绕执业资格标准和工作岗位需求,整体优化教材内容体系,探索案例式教学方法,倡导主动学习,希望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能不断得到改进、完善和提高。

3.改革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设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两项成绩,加大技能考核的权重,制定了科学的评价标准,以考促训,考训结合,随时评价,实施教考分离,减少教师主观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做到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期终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第一项是笔试,适应于妇产科诊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技能操作中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的考核,考试题型与助理执业医师题型为主。第二项分站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妇产科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基体操作技能、妇产科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考核方案充分利用了妇产科实训室教学设备的特点,展现了临床考核的标准化。

4.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

以工作为导向的“妇产科诊疗技术”的课程教学符合高职临床医学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带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近年来,我院有计划的安排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每年利用寒署假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将医学新知识和技能及时的反馈到课堂中去,使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坚持常年聘用来自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岗位技能培养的有效融通。

六、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建设

1.完善了校内室训建设

我系毕业生大多数服务在林区医疗的第一线,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多次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几年来学院不断完善技能实训室设备投入力度,改善实训条件,校内室训基地――附属医院,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妇产科实训室所有设备及环境完全按照仿真工作过程进行设置,由于妇产科工作涉及病人的隐私,在技能室训室内进行实验操作,避免了病人要求学生回避的尴尬,解决了目前妇产科教学中的临床见习难和动手操作难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针对性的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身临其境的在仿真模拟下完成各项技能操作,能够对工作过程有很快的适应能力,为今后参加妇产科诊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我系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谋求学生实习就业多元化化发展,与多家医疗卫生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大大加强了我系学生实习前景,招生就业率年年增加,获得教育评估专家组一致好评。设有专门的实习生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与医院签订协议,明确院校双方的责任,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承担实习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临床诊疗工作项目的培养。依托医院、社区等基地进行实践锻炼,为学生体验工作过程、拓宽就业平台提供了真实的临床诊疗工作环境,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2]段春燕,丁环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空气理化检查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1,(10).

[3]姜英雁,王冬.妇产科临床技能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上一篇:浅谈篇章模式理论与大学英语仿写教学 下一篇: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