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旧影 第9期

时间:2022-09-27 10:56:17

《名贤书札》是一套十分珍贵的名人手迹,其中搜辑的17封信札是清同治年间何绍基、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祁隽藻、曾国荃等10人写给陕西籍名臣阎敬铭的私人信函,可谓精英荟萃,书墨含香。

《名贤书札》采用经折裱褙装帧形制,前后硬纸封面用黄、红、蓝三色方形十字图案锦缎裱褙而成,古朴庄重。在封面左侧,有一高21.6厘米、宽3.5厘米的竖形封蜡粉纸题签,楷书题名“名贤书札”和一行小字“乙未四月”纪年,可惜题署者名字被后来涂抹覆盖。幸其下所钤王步瀛印尚在,文曰“眉城王氏”“仙舟老人”。在开卷起首第2页左下方钤有一枚3.5厘米见方的朱文藏书章,文曰“眉城王步瀛字仙州子遁斋号息壤余生”。

这些色彩斑斓的书札信笺上面印有彩色的水印图案“锦绣满书”,琳琅满目。显然这是名家自制专用信笺,通过精美的信笺,在写信与友朋互通声息的同时,也传递着雅兴和情趣,寄寓心灵向往。这是文人雅士翰墨之外略述书房幽香的别样方式。比如何绍基,他所用的笺纸底色是淡黄色,水印图案是紫色桂花,清雅别致。李鸿章作为政治家,选用笺纸底色是淡黄色,水印图案是白色梅花,傲迎霜雪,洁白不染。曾国藩选用笺纸底色是粉红色,也有黄色的,水印图案是红色钟鼎铭物,庄重沉稳。曾国荃用黄色笺纸,也有淡蓝色的,水印图案是淡紫色梅花,迎寒挺雪,傲放不屈。还有橘黄色笺纸,水印图案为紫色、紫色兰花、紫色山水等等。毫不夸张地说,这每一页彩色笺纸就是一幅精美的风景画。更何况还有仕宦名流挥洒其上的书法手迹,可谓娇艳染翠,幽香扑面。

根据《名贤书札》封面所钤“眉城王氏”藏书印和开卷启首“眉城王步瀛字仙州子遁斋号息壤余生”藏书印推知,此经折装书札是眉县王步瀛所辑制。根据书签下方“乙未四月”纪年又可判断出此辑制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从《续修陕西通志稿》和《清史稿》中知道,王步瀛生于1852年,字仙舟(州),号白鹿(麓)。晚署息壤余生,亦别署遁斋、遁斋老人、遁叟,陕西眉县人。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进士,官户部河南司主事。从光绪二十七年十月至宣统三年(1911年),因“庚子扈跸西狩,帮办军机章京,回銮擢升员外郎郎中,迁御史”,官职由从五品提升至正四品,官至甘肃甘凉兵备道。及辛亥革命爆发,年近花甲的王步瀛在阵痛之后,于1912年正月举家返里。

《续修陕西通志稿》对于此时的王步瀛有这样的记载:“……民国初委署提学使,以疾辞归。自为圹志,号遁斋。年七十六(1927年)卒。”参考《宝鸡市志》,这里的“民国初”当指民国元年(1912年)。王步瀛“遁斋”之号当起自民国元年以后。此际,年近六十的王步瀛面对骤然爆发的辛亥革命,既忠诚于清王朝,自己又无力回天,不得已只能以退隐来保留一份遗老的清白,故自号“遁斋”。大概《名贤书札》为王步瀛在光绪“乙未(1895年)四月”所辑制,而钤盖“眉城王步瀛字仙州子遁斋号息壤余生”印章,则在时隔16年之久的1912年以后。换句话说,王步瀛非常重视这些名贤的书札,辑制之后,其珍藏至少长达16年。

此外,这其中也可能蕴涵着王步瀛和阎敬铭的私人交情。因为第一,二人是陕西乡党,阎敬铭是陕西朝邑(今属大荔县)人,王步瀛是陕西眉县人,自古北方人重乡党情。第二,二人曾同朝为官,特别是同在户部为官。王步瀛是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进士,官户部河南司主事。1912年举家返里,1927年卒。而阎敬铭在光绪三年,因山西饥荒,奉命察视赈务。光绪八年,擢户部尚书。光绪十年,充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户部尚书任协办大学士。光绪十五年告老还乡,光绪十八年卒,谥“文介”。第三,据《续修陕西通志稿》和《清史稿》记载,王步瀛与阎敬铭一样,为官耿直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相同的品格操守使二人相识相知自在情理之中。不然,这些仕宦名流写给阎敬铭的私人信札,怎么会到了王步瀛手里?

《名贤书札》最重要的还是它的书法艺术和文献资料价值。就书法而论,何绍基可谓大家。他是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出身书香门第,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曾充福建、贵州、广东乡试主考官,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川学政。为官仅两年,因条陈时务得罪权贵,被削职,遂辞官,专心讲学授徒。1856年,主讲于山东泺物书院。1860年,受长沙城南书院之邀离开济南赴长沙。前后在山东和长沙城南书院教书10余年。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主讲浙江孝廉堂。往来吴越,教授生徒。《名贤书札》中何绍基札写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此时的何绍基已是68岁高龄,老年成熟。信札是行草书体,其笔意纵逸超迈,醇厚飘逸。

另一位书法家祁隽藻是山西寿阳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历任湖南学政、兵部侍郎、江苏学政、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道光二十九年任上书房总师傅,咸丰元年被文宗皇帝拜为大学士,翌年封为太子太保。祁隽藻博学多才,与当时的许多学者,诸如何绍基、俞正燮、何秋涛等过从甚密。祁隽藻札写于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笔锋回转,力透纸背。该札以优雅飘逸的行草向阎敬铭(时任山东巡抚)道出农民起义之因:“邹鲁之风为吏败坏,一至于此。各省诿咎于民风,实皆弊由于吏治。向闻河南、山东吏治最弊。东省如此,豫省可知。”并向阎敬铭建言,要改变危局,必须鼎新吏治。

左宗棠札写于同治七年三月,时值左镇压太平军有功,授陕甘总督。左宗棠整治西北出发前与阎敬铭就陕西问题进行磋商。因为此时的陕西,特别是阎敬铭的老家——朝邑(今属大荔县)一带,包括白水、三原,回民反清起义日蹙。阎敬铭意欲左宗棠驻足陕西,瞻顾西北。但左宗棠认为自己身肩朝廷定鼎西北重任,所以复信说“凡地方事,系抚署专责,总督例驻兰州。秦事粗粗,即须度陇,不能久于此也”,必须远赴兰州,用兵新疆。查《左文襄公全集》未见收录此信。左宗棠书遒劲朴拙之中蕴涵着厚重老辣。

同样李鸿章于同治四年写给阎敬铭的信亦未收录于《李文忠公全集》。

在《名贤书札》中收曾国藩的书信最多,凡4封。曾国藩的端庄小楷颇具文徵明的风范,处处流露出稳健持重与端庄俏丽。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以及宋景诗起义过程中,曾国藩起着总指挥的角色。在这部书札中,曾国藩写给阎敬铭4封信是在同治四年到同治六年之间,也就是他率领湘军剿灭太平天国后准备围剿山东、河南捻军和宋景诗农民起义之时。此时阎敬铭是山东巡抚。4封信内容全都是在布置军事围剿,细致到依据某山川河流、某军力分布,以怎样的计策进行追、堵、截、杀。这4封信中有一封信未收入《曾文正公全集》,其珍贵程度不言自明。

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曾国荃,他是剿杀太平军的枭雄。在攻打安庆和天京之役中,他为湘军立下汗马功劳。手札写于同治元年曾国荃攻打天京之时:“弟进薄金陵,师次南城外,倏已月余。目下土工已竣,而苏常来援之贼日增日多,已逾五万矣。伪忠王之中队、后队闻七月初间亦可到也。昔年攻安庆时,有多李之军为之掎角,有鲍成之军为之援应,故得以从容御侮而有余。此次孤军深入,则全赖所部……”阎敬铭时为湖北布政使。在这封信中,曾国荃除言其攻打安庆所立战功之外,更多涉及攻打天京(南京)孤军深入之险境,渴望得到阎敬铭的军事援助。信中还言及军事物资援助和军队训练,史料价值很高。特别是在同治元年至同治五年间,曾国荃给阎敬铭只写过这一封信,而这封信事关围攻天京(南京)太平军战事,然《曾国荃全集》也未收录。

另外还有孙如仅、徐保字、李鹤年、宋祖骏等人信札,内容也都和当时镇压捻军和宋景诗有关。这些人出身科举,属于饱读诗书之人,所写书札信函,除历史文献资料价值以外,其书法艺术亦颇不俗。

王步瀛藏《名贤书札》虽然只收集了晚清10位仕宦名流的17封信札,但因这些人物身居要职,手握重兵,几乎左右着当时中国社会,所以,信札内容极为珍贵重要。何况诸多信札史料未载,或可管中窥豹,补史之阙。这应是《名贤书札》真正价值所在。

上一篇:CPL落幕,iG战队收获双冠 下一篇:敢想敢为,问鼎北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