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试错期有多长

时间:2022-09-27 10:22:33

也许我们总是需要错一错,才知道适合自己的是什么。

在当下社会,年轻人想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往往不是很容易的事,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过程,不能不付出的一种人生成本,可被称为“试错期”。

在今天价值观多元,选择自由大大提高的环境中,试错期成为青年人群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人生难以一步到位,总是需要在不断试错中修正自己的方向,直至达到自己认为比较好的状态。试错,是一种科学方法,通过试错,找到哪条路是不通的,由此来逐渐明确自己真正的需要。大多数年轻人都会有一个试错期。对于每个年轻人来说,试错期的存在与否不会决定一切,但的确会成为影响人生的重要变量。

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存在试错期。

事业的试错

“我觉得只要及时行动起来,想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其实也不难。”在某公司做市场工作的于正飞说,“我大学是学法律的,但上大一的时候,就发现这门专业和自己原来想象的不一样,一是就业率很低,二是我的性格不适合在现在的环境下做法官或者律师,以后做得必然痛苦,所以我就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究竟是什么,后来我发现我很喜欢做市场工作,在商言商,没有那么多其他的因素干扰,自己做得也很开心,也有奔头儿。”

大学时期,小于参加了学生会,负责外联工作,经常出去找商家接洽赞助事宜,他觉得那段经历对自己明确定位有一定帮助。“因为大家目标明确,为了完成目标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很团结,就像是一家人一样。我现在的工作基本上也把这种感觉延续下来了。虽然工作压力也不小,但总的来说挺开心的。和一些频繁跳槽,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同学比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有许多用人单位抱怨现在的年轻人跳槽太频繁,稍有不如意便走为上,不忠诚。但是在许多“过来人”看来,这是另一种偏见。“我到现在也不后悔当初跳槽,因为原来的领导实在是太烂了,我在他那里如果要有发展,不需要别的本事,拍马屁就行了,但是何必呢?我又不是非得在他那棵树上吊死。”现在在一家世界500强外企工作的Angela说,她曾经在一家待遇不错的国企工作过一年的时间,后来得到机会,跳槽到现在的公司。

爱情的试错

现在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想起往事,我就一阵恶心。”这句话不仅是许多人在“事业试错”后的感想,更是在经历一次次的“爱情试错”后的感叹。

不同于过去,现在的年轻人以自由恋爱为主,特别是在大城市,几乎是完全的陌生人世界,许多年轻人都是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后,觉得互相有好感,就开始交往,相处了一段时间,发现种种问题,不能不选择分手。这是“爱情试错”的常见情形。

通过未婚同居的方式来为爱情“试错”,也不再新鲜。离婚率的上升,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将婚姻也视作可以试错的。

方洁曾经有过一段为期一年的婚姻,用她现在的话说,学到了这辈子最大的教训。她在大学读的是中文,男友则是通信公司的工程师。谈恋爱时一切都还好,没想到婚后却找不到一家人的感觉:“除了吃喝拉撒,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言。他下班回来就坐到电脑前打游戏,我觉得他心理上还没真的长大,所以只过了一年,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在第二段婚姻开始前,她吸取教训,果断选择先与男友同居一段,确认的确可以在一起生活后,才完成了最后的登记手续。

有调查显示,80后的离婚率已经达到40%,有许多80后新人在结婚三年之内离婚。这样一种现象,十分值得回味。与其说是80后们将婚姻当儿戏,不如说是他们将试错观念引入了婚姻生活,就如同职业选择越来越自由,允许不断试错一样,在婚姻中学习婚姻,成为“不懂婚姻”的80后们几乎唯一的选择。

试错,越早越对?

对于已经在写字楼里拥有了自己近百平方米办公室的刘舒阳来说,“试错期”更多的指的还是自己在大学刚开始创业的那段日子。“那时发现自己的专业不好找工作,就和哥们儿商量,一起创业。当时在学校里挺流行创业的,其实就是做小生意,进些小百货什么的卖。刚开始做,没有经验,压了不少货,赔了,我哥们儿就退出了。我不甘心就这么收手,就改变打法,又进了一些销路好的,平了账。”有了经验,他又开始卖耳机、鼠标等电脑外设产品,赚个差价,一样东西只有几块钱的利润。直到大三,他开始转做组装电脑业务,生意才走上正轨。

“学校里玩游戏的男生特别多,我就专门给他们攒那种配置比较高的机器,利润才高起来。”就这样,在商海里尝到了甜头的小刘,将创业的雪球逐渐滚大,毕业之后,他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专门做个性化电脑定制业务。“这中间也犯过不少错,都是在干中学,一点点摸索,积累经验。还好我开始得早。”凭借着勇气和坚持,小刘比许多同龄人更早地度过了试错期。他的经验似乎在告诉我们:试错,越早越对。

当下一些年轻人的问题是,不知在何时才能明确内心感受,确认自己正在试错,也不知试错何时才能结束,人生何时才能“对”起来。一切似乎都必须得等到尘埃落定,才会云开日见。大家都在问:我的试错期究竟会有多长?如何缩短试错期?不同类型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度过试错期的几种青年路径

普通青年:在目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环境中,对于现在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赶紧找份工作才是正经事,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迫于生活压力,将梦想悄悄收藏,然后在与社会相处的过程中,对自己进行再设计和再定位,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对于广大普通青年来说,试错期,往往意味着一段人生中躲不过去的无可奈何,就当是“骑驴找马”吧。

文艺青年:这样的年轻人比较纠结,因为偏于理想主义,不愿轻易向现实妥协,往往在坚硬的现实上碰得头破血流,才能逐渐找到自己“夹缝中生存”的路径。对于他们来说,内心中的认同感要比名利得失更重要,所以一直在寻找能最大程度激发激情的事业、爱情和生活方式。

务实青年:务实,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的基本人生态度。一切以目标为导向,以此为前提,再追求享受一个美好的过程以及手段的正当性。试错这回事,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方法上的试错,希望找到一条最安全快捷的,通向世俗意义的成功近路。在管理学上,他们往往是目标导向型人格。

自己适合的,适合自己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个人对于人生路向的选择余地往往非常有限,大多数人甚至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农民就是农民,得靠考大学或当兵来改变命运,即便如此,也是多数农村青年可遇不可求的稀缺机会;即使是城镇青年,也很难改变既定的人生路径,人生是处于一种“快速定型”的模式中。

在那种环境中,“个人是社会的螺丝钉”,要为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服务,是中国社会不容置疑的主流观念。其实,当下年轻人的试错,也是在为自己这个“螺丝钉”寻找最合适的用场,而因为更加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权,所以在公平和效率上依然是最优选项。

今天,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年轻人都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试错,直至在社会上找到一个让自己心满意足的位置。这本是社会的进步,但选择权的扩大和价值观的多元,也让许多年轻人在进行各种尝试时,感到“错不起”。

应该说,年轻人有了更多试错的空间、时间和机会,足以证明中国社会进步了不少,但和较理想的情况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就业和福利制度,往往对年轻人的各种尝试给予鼓励、支持和扶助政策,并提供一些“安全网”措施,让因为缺乏经验而走了点弯路的年轻人不至于被社会的大浪“拍在沙滩上”,或者到头来一无所获,变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人生在世,允许试错,能够试错,敢于试错,错了之后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就是有希望,就是福与幸。

上一篇:类“达芬奇”困境 下一篇:死亡与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