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煤矿发生机电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9-27 09:55:53

浅谈我国煤矿发生机电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煤矿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煤矿机电管理在我国煤矿生产环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煤矿生产中发生机电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对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机电事故;安全;原因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俗话说:“出煤不出煤,关键在机电。”,随着煤矿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煤矿机电管理在我国煤矿生产环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煤矿生产以及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煤矿机电事故主要是指采掘机械如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掘进机等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根据近年来全国煤矿事故分析的统计数字得出,煤矿机电事故在顶板事故、瓦斯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之后居第5位,由于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占瓦斯爆炸事故总数的40%左右。机电事故不仅会造成损坏机电设备和对人员造成伤害,更严重的是还可能引发煤矿煤尘、瓦斯的爆炸。因此,为了减少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研究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2、我国煤矿生产中发生机电事故的原因

(1)设备陈旧老化、造型不合理、配件质量差

近几年来,随着矿井开采强度逐渐增大,矿井的垂深一般都在600m以上,多水平开采和提升,造成了设备动力大、供电线路加长、负荷增加等现象。由于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而一些煤矿不能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必要的安全投入,其生产设备自90年代至今基本上无批量的新投入,设备陈旧,大量超过服务年限的设备仍在超期使用,存在安全可靠性差,供电设备的接地保护漏电保护和短路保护不全;安全监控监测系统装配不足等隐患,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其次,我国煤矿生产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比如液压支架、采煤机等大型设备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且对于配件的尺寸、规格、材料、性能没有统一标准,只要不是一个厂家的配件,80%以上不相匹配,影响了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备保养、检修不到位

现代化矿井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由于煤矿井下的恶劣环境,设备的长时间运行、工人的误操作必然会引起设备的损坏。而一些机电维修工由于整体素质不高,且自身维护工作量也比较大,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里不运作或坏了修哪里,处于90年代“什么时候坏,什么时候修”的水平,正常的检修工作无从谈起。

(3)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组织不完善

现在不少煤矿领导对机电设备重视不够,只注重产量,把机电管理部门看做是一个辅助生产区,淡化部门职责,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根据2005年国家最新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每个煤矿矿井都应至少建有17种基本机电管理制度。而一些煤矿或是不理会这一标准,根本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落实考核;或是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却没有能够贯彻执行下去。其次,一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往往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再加上部分监管人员工作的责任心不强,使得相关的监管工作存在很大的不足和漏洞。

(4)机电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煤炭行业脏、险、累,很多机电专业大学生和技术人员不愿意加入煤矿行业,而从矿工中选拔人员又将煤矿当成了技术培训基地,在经过锻炼能够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可以独当一面后,往往很快就跳槽到效益更好的岗位或煤矿甚至是到其他相关行业和单位中去。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也不娴熟,对设备操作维修的认知度不高,加上特种作业人员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也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3、提高煤矿机电管理水平的对策

(1)增加投入,及时更新机电设备

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几倍甚至更高的效益产出。因此,首先,提高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科技保障、灵敏可靠”的要求,大力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改造落后的机电设备,淘汰不安全的机电装备,推进煤矿机电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机械化进程,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煤矿机电行业和设备的安全系数,避免事故的发生。其次,杜绝伪劣机电产品、无煤安标志产品、非防爆产品在煤矿的滥用,消灭事故根源,实现机电系统本质安全。

(2)加强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

要保证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有序进行,矿井就要按照新的煤矿机电管理质量标准,必须制定和严格执行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做到预防检修,强制检修;或完善“包机”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其次,实行日常与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注油、干燥、防锈等技术处理,对关键部件要进行无损探伤;对设备的隐蔽部件要进行定期检查,掌握设备的日常运行状况和磨损程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特别是综采工怍面要实行班、日、旬检查制,并坚持三班生产、一班检修、班班维护制度。通过合理的检修计划,使机电设备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转状态,避免事故的发生。

(3)加强设备现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首先要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基础性管理要不断加强。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时,要引入全过程管理的概念,不时的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图纸和技术资料,不断的明晰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其次,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要把机电科真正作为一个全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看待,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完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协调好机电与生产的关系。特别是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4)加强职工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煤矿机电专业人员素质

提高员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其次,根据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操作工、维修工开展系统的培训,学习有关的规程,强化职工现场操作技能,提升职工排除隐患、故障的能力。选拔出一批肯吃苦、文化基础好的技术骨干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并让其担负一定的技术职务,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此外,不断地提高煤矿行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水平,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关。

4、结束语

煤矿机电系统是一个较为庞大复杂的系统,不仅容易造成事故,且造成事故的原因很多且复杂。因此,我们机电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

参考文献:

[1]何学秋等.安全工程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2]煤矿安全规程,2010.

[3]马新华、陈国强.浅析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煤炭工业.2007(7).

上一篇:特细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生态环境监测的内涵及应用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