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无人养护 路面破损事故上升

时间:2022-09-27 09:35:22

乡村道路无人养护 路面破损事故上升

代表建议

2003年以来,长兴县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以实施农村康庄工程为契机,加快了乡村公路建设。到2006年,完成通村公路等级化改造322公里,路面硬化338.3公里,使全县通村公路等级化和路面硬化率达到100%,基本形成了乡村道路公路化,村村通公交,农村道路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但由于全县乡村道路里程数远远超过境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的里程数,县政府职能部门因管理工作量大面广而管不过来,乡镇政府因职责不明而无法管理,村级因资金问题而无力管理。乡村道路这种缺乏维修基金保障、管理缺位的现状,使得一些新建乡村道路通车不久就出现路面破损的现象。另外,交通条件改善了,管理工作却没有及时跟上,乡村道路交通事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加强农村道路养护,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障道路安全,在今年长兴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沈华堂等多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出台乡村道路管理办法的建议》。

代表们建议,政府要重视乡村道路的养护问题,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要制定乡村道路管理办法,把乡村道路管理纳入国家公路管理体系,明确管理主体,成立专门管理队伍,建立康庄工程管理养护专项基金。

办理结果

出台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职责

对沈华堂等代表提出的建议,长兴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领办,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调研,并到周边市县进行学习考察。随后,县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会议认为,加强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是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切实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在充分吸收周边县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兴实际,县政府出台了《长兴县农村通村道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具体规定是:

一、明确乡村公路的管理主体。《办法》规定,按照公路法“县道县管、乡道乡管”的规定,确定乡镇人民政府是乡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主体,负责本辖区内乡村公路的养护、路政管理工作以及经费筹集,设立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本辖区内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对每条乡村公路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建立养护档案,并在醒目位置设立养护公示牌,公开职责和联系电话。《办法》还规定,县人民政府负责全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统一领导,县交通局负责全县乡村公路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县公路路政大队协助乡镇做好乡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二、明确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责。《办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内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推行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目标责任制;进行乡村公路养护及大中修计划编制,组织设计、招投标、工程管理等工作;负责乡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和绿化工作,筹集、安排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搜集整理养护工程有关资料并建立大中修台帐;加强沿线群众和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做好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以保护公路路产权不受侵犯等。

三、明确乡村公路养护目标、任务和内容。《办法》规定,公路养护的目标是经常保持公路及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养护任务是及时、经常对路面进行保养和修理,保持路面清洁,防止路面出现松散、拥包、裂缝、断板等情况,制止对公路乱侵占、乱开挖、乱损坏等行为;路肩应保持适当的横坡,路肩应利于排水,并经常保持平整、坚实;边坡坡面应保持平顺、坚实无冲沟,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以利于路基稳定;边沟应保持设计断面,及时清除淤塞和杂草,满足排水要求,对于陡坡路段的边沟,应尽量采用片石浆砌;加强对桥涵构造物的检查、保养、维修与加固,使其处于完好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应对交通安全设施定期保养,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部分。养护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沿线设施、绿化,具体根据大修、中修、小修不同的保养级别而有所区别。

四、明确养护资金来源。《办法》规定,乡村公路养护经费由乡镇、村负责筹集,并存入专户,逐年滚动使用。资金主要来源包括县、乡财政补助资金,村集体投入资金,村级范围内“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社会各界捐赠、赞助资金。其中县财政对乡道按每年每公里800元、对村道按每年每公里500元予以补助。

上一篇:人体试药,法律漏了一把“锁” 下一篇:秀水街的“世界名牌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