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时间:2022-09-27 09:31:19

新型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摘要: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生命,与过去的教育有着根本区别,它是通过帮助个体的学习来促进个性的发展。作为新形势下的班主任,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采取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对策。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角度考虑问题,学生才会接受我们。

关键词:新教育;艺术;信任;关爱;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31-02

在新教育观看来,教育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再只是灌输和传授书本知识与技能,不再只是促进背诵、写作业和考试,教育将深刻地改变自己的目标与职能,成为个人身心全面成长的助手,成为信息社会个人选择和发展的指导者。随着人生全面丰富地展开,教育也将恢复它应有的全部丰富性。教育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他是一门科学,更表现在它也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求教育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育规律;而作为艺术,它要求教育者要以人为本,善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学校生活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世界。作为新形势下的班主任,要求我们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必须采取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对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明确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我深知班主任工作的繁杂与艰辛,但我更清楚肩负的责任。在工作中我感受颇多,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怎样使学生自信起来――鼓励的艺术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是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新课程理论下的教育是从尊重和赏识开始。只有更新了教育观念,我们的教育才会成功。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赞赏孩子,鼓励孩子,是师生情感的催化剂,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教育出来的。有个学生叫杜伟,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都不识字,家里只有70多岁的奶奶在照顾他。他学习基础不牢固,语、数、外三门功课是难点,上课注意力也难以集中,但他的字写得非常好,劳动也很积极。于是,在每天的数学课上老师就给他找些容易的口算题,当他做对时,就下去摸摸他的头,对他微笑一下,让全班同学用掌声鼓励一下。在周会课上,表扬他字写得好,劳动积极,也经常请他去教师办公室帮老师抱作业本、取教本等。他看到老师这样信任他,就告诉老师他不爱学习的原因是基础差,听不懂老师讲得内容,作业不会时家里也没人辅导他,同学们也不爱和他玩,于是他对学习就越来越没兴趣,觉得反正又学不会,上课听不听都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给他制定了一个很容易实现的短期目标,让他的期中考试成绩提高一点,他高兴地答应了,从这以后他上课开始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认真了,不会时也开始来问了,到期中考试结束他果然有所进步,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奖励了奖品。他高兴极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老师又给他制定了更高一点的目标,他又高兴地答应了,到期末又完成了目标。从杜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道理。

二、教育怎样体现宽容精神――宽容的艺术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学医生慢慢找到医治的方法,不可能一下子手到病除。允许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每个班级都有或多或少的学困生。教师应正确看待差异,如果只是一味地训斥、挖苦、讽刺学生,势必促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此一来就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了。“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们应该深爱并理解每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触及孩子的心灵。有个女生叫仇艳桃,她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在30多岁才生的她,对她的呵护中更多的是娇惯,在生活上往往由着她的性子来。她的学习基础还不错,可当她读了半学期后就和几个邻居孩子去了县城的一个理发馆学理发。老师知道后,每天下午放学就去各理发馆和家里找她,找遍了县城的各个理发馆,终于找到了她,通过做她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不断动员她继续来学校上学,告诉她学校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着,老师随时欢迎你来上学。她在理发馆干了半年,初次尝到了社会的艰辛,看尽了老板的脸色。到第二学期期中试后,她找到了学校,找到了老师,要求上学。其他老师都担心学习赶不上,要拉班上的考试成绩,还担心她会把社会上的恶习带到学校。但我想:如果把她放到社会,容易让她产生挫败感并失去自信,以后的人生轨迹将由此改变,于是就让她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原来的班级。由于刚好一学期没上课,学习跟不上,纪律也松懈,我就对她在课堂上进行鼓励,课后经常单独辅导。当看到老师并没有歧视她,反而鼓励她学习,于是便对老师亲近了许多,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对老师诉说。在毕业典礼上她抱着我哭了。现在她已经是初中生,学习也进步了,还是班上的班长。从仇艳桃身上我懂得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

三、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关爱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别让那些不幸地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们能力低,智力弱。教育这些孩子,要比教育正常儿童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有个学生叫谢军平,他小时候由于得脑膜炎发烧,烧坏了脑子,在学习上比同龄孩子困难很多,他虽然六年级了,可学习语、数、外都非常困难。一次早读时间,英语老师让全班同学背单词,只有5个单词,大多数同学10分钟就全背下了,可他背了40分钟只背下了3个,还背得不熟。但他有一点就是特别善良,从不与同学争执打架,就连一年级小同学逗他他也不还手。鉴于这种情况,老师先鼓励他要学会坚强独立,当同学嘲笑他的时候应该坚定拒绝,不能什么都逆来顺受。再鼓励他学习要慢慢学不能着急,只要每天进步就好,他笑着答应了。同学们看到老师这么关心他,慢慢地嘲笑他的人越来越少,帮助他的人越来越多。从谢军平身上我知道了“作为教师,要少做锦上添花,多做雪中送炭。”

四、怎样走进孩子的世界――感情沟通的艺术

作为教师要始终坚信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做个好老师”。做班主任多年,有一个习惯,在校期间全班同学每人轮流记班级日记,把班上每天发生的事写下来,写上处理建议,并在周会课上把自己写的日记读出来,然后让全班同学讨论,选出写的最好的一位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还每月评选出10名在学习、纪律、卫生方面表现良好的同学,把他们称作“班级小明星”,由老师把他们的资料制成卡片贴在学习园地上,以促进全班同学共同进步。从我对班级的管理中,使我懂得了“师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一名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而民主平等的意识又是创设这种环境的思想基础。作为教师,只有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

参考文献:

[1]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育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陈婵萍(1968-),女,甘肃宕昌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多年从事中高年级语文,数学教学,擅长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上一篇: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应用语言的翻译研究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