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探讨

时间:2022-09-27 08:30:28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模块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模块;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V5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由于开设时间不长,并且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有限。现行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待于加强。《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是高职高专工程技术专业施工方向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更是从事造价岗位的必备技能。基于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的目标,对《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模块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开发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模块的改革

本课程根据高职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到地下工程主要包括地下房屋和地下构筑物,地下铁道,公路隧道等,故将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与隧道工程三个专业的工程计量与计价进行了组合和优化。将三门课程合并为一门,并定名为《工程计量与计价》,将同属于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知识、理论和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打破原有的学科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为课程目标。遵循教学基本原则,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方法,开发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表1 课程模块设计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变传统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做到“学中教、教中学合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效果。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学生作为主体, 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以及在对整个过程的分析和反思,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认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具体采取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引入实际工程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将学习领域分解成多个学习情境,并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有机结合。每一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具体任务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将整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 人,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共同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又加强了各小组间的竞争意识。教师要及时分阶段性进行总结与回顾,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肯定, 对主要问题进行集中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同时也是下一阶段项目完成的前提条件。

四、建设良好的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使教学和学习资源做到多样化、现代化。应注重多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网络教学环境和专业实训实验室。

(一)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加入施工现场的录像、图片和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更好对建筑构件有直观的认识,理解实际施工过程、提高施工识图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时可以把工程构件与图纸进行比对与确认,将施工工艺难以准确表达的部分用动画或视频进行动态的演示。

(二)建立网络教学环境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核心课网站,提供多个专业方面的网站,供学生浏览,了解市场动态及相关行业的规范及资料。如广联达服务新干线、中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造价新家园等优秀网站。

(三)建设专业实训实验室

在实验室内建一系列典型、微型的地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模型,并把工程中一些特殊的部位都加以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构件的构造及施工过程。

五、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全面客观的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靠。

(一)评价内容

1、恰当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3、专业理论学习结合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4、重视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5、评价工作中的交流与合作。

(二)评价形式

1、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

2、理论考核应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可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法。以学分制为评价管理,建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3、实践环节的考核记分是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标志,同时也是培养协作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结语

《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要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本文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模块进行了设计,通过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建立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较好提高教学效果,为高职高专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何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块改革的探讨.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

[2]祝亚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

[3]盛素玲、傅驰峰.如何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效果[ J].南京: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

[4] 孙久艳.创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新模式.辽宁:辽宁高职学报,2010年

上一篇: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Systematic Safe... 下一篇:Design of Intelligent Vehicle Monitoring 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