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赛亚》音乐内涵初探

时间:2022-09-27 08:02:48

《弥赛亚》音乐内涵初探

摘 要:不论是对于作者亨德尔还是对于整个巴洛克时期来说,《弥赛亚》都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他借助圣经中耶稣拯救人类的故事启发人们崇高的精神力量。本文从文化认同与精神家园两方面入手揭示暗含于其音乐中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文化认同;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44-01

弥赛亚原意为“受膏者”,后来成为君王的代称。而耶稣教认为耶稣即弥赛亚,是救世主,凡信他的人灵魂都可得救。亨德尔在经营歌剧院屡次受挫后,转向新的音乐体裁创作,一种能赢得民众、受到英国人民欢迎的音乐形式——清唱剧,《弥赛亚》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其歌词是根据《圣经》中耶稣基督从诞生、传教、死难到复活的事迹改编的一部大型清唱剧,也是亨德尔所作23部清唱剧中最著名的一部。尽管其内容出自《圣经》,但音乐中的戏剧性和对人性的颂扬却远胜过同类的宗教作品,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涵。

一、文化认同

任何经典作品的呈现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它必定与一定的文化相关联,而对于这种文化的认同与否便成为此作品能否被大众所接受的关键所在。《弥赛亚》通过的形式表现大众对于光明的向往、崇拜,以及对真理的坚定信念这一内容。

与以往不同的是,歌剧中以上层社会人物为主人公的传统在他笔下代之以广大民众。压迫赢得民族的自由,人们群众被着力塑造成既充满英雄史诗气魄又极富戏剧力量的光辉形象。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国社会在资产阶级革命初始阶段的情绪和要求,同时也是当时英国广大民众民主义向的集中体现。用以色列人代替英国人,用旧约圣经中以色列人民族斗争的胜利作为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情感寄托,亨德尔道出了英国人民的心声,获得了英国人民的理解和文化上的认同,他的作品扣动了英国民众的爱国之情,也使他成为了英国人认同的音乐家。

对于歌唱者来说,这种认同不仅仅在于对心灵的陶冶和灵魂的净化,还在于对歌唱事业的拯救。合乎自然的用声与歌唱是发展的基础,没有基础的坚实就不会有卡鲁索演唱的辉煌。歌唱寿命的延长对于声乐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弥赛亚》的不断传承便是歌唱者从中获益的有力证明。

二、精神的家园

清唱剧——确切地说是亨德尔式的清唱剧——成为他后来一贯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当他行走在伦敦泰晤士河边时,教堂的钟声引领他进入到“精神的家园”。 查尔斯·詹宁士(Charles Jennens,1700/01-1773)随信件一同寄来的耶稣基督的经文让他泪流满面。“安慰我的百姓”,对于正处于人生低谷的亨德尔来说这是一句雪中送炭般的话语,它仿佛来自慈悲的上帝之口,安慰他苦难的心灵,给他以鼓舞,并化作洪流般的音符充盈了他的内心。

在1741年8月22日到9月14日之间,他完成了《弥赛亚》的创作,“我是在我的躯体之内还是之外,我不知道,上帝知道。”他把自己完全融进了这部作品并倾注了特殊的感情,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是“弥赛亚”将他从困境中解救出,同时他也在这部作品中实现了自救。他不断安排演出这部作品以致力于资助公益机构,后来特别是伦敦孤儿院,使这部作品也由此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音乐中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被忽略感消除了,随之而来的还有感恩心的生发和自信心的唤起。神圣之光洒遍大地,人们感受到的来自精神的慰藉是任何物质所不能替代的。

《弥赛亚》中耶稣基督拯救世人的故事是人们所熟知的,亨德尔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崇高的精神力量,反映出早期启蒙运动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了人们对真理坚定的信念和对光明的崇拜。从更深入的层面上来看,这部作品虽然以耶稣拯救世人为内容,但它非但不是抽象的,还是富有现实意义的,是符合自己时代特征的宗教感情。就艺术层面而言,它既有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的独有特点又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圣洁的旋律中包含着现实的情感寄托,深入人心的表达让它成为传世作品的经典。另外,此作品还具有前所未有的包容性,体现出亨德尔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国际语汇。英国赞美诗的纯朴与亲切、意大利歌剧的明朗与激情、德国受难曲的严谨与法国歌剧的高贵完美地柔和在了一起,润泽着人们的心田。自《弥赛亚》诞生以来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每当圣诞来临,几乎所有的音乐殿堂里都回荡着它的乐声,这也许与宗教无关,但它的圣洁与壮美、朴素与真挚却是每个人期盼已久的,引领着疲惫的人们回归心灵的家园。

参考文献:

[1]里夏德·弗里登塔尔.亨德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上一篇:浅谈东北民歌艺术特色 下一篇:安东尼·明格拉的理智与情感影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