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彝语文在民族聚居乡的应用

时间:2022-09-27 07:46:41

浅谈彝语文在民族聚居乡的应用

摘要:民族语言文字,既是区别民族的一个特征,又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的重要条件。彝族语言文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彝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事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民族的繁荣和兴旺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民族语言 彝文 发展

目前彝文已在彝族地区的生产、生活、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广泛使用,更可喜的是彝文正式进入了更多的学校。规范彝文的推行,彝汉双语教学的实施,推动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从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彝汉双语教育体系。

现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已在少数学校开设了彝语文课。校园内传出的琅琅彝语读书声,是这美丽独特的民族画卷最美妙的配音。据不少学校反映,彝族学生先学彝语文,再用彝汉双语文对照教学,比直接学汉语文的效果好。因为这样的教学会使彝族学生容易理解汉语文的意思,同时也容易增强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信心。

我们大竹堡乡是一个民族聚居乡,彝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70%;全乡学生中有90%都是彝生。我们学校从2003年8月起就实行了从一至六年级边远学生住校就读的试点,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自从“两基”工作开展以来,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况且低年级彝生居多,汉生寥寥无几,又没办学前班和幼儿园。学生进校后,接触到的多数都是汉族教师,接受的是汉语教学。我们觉得彝文是表音文字,常用字只有500个左右,具有字数少、笔画简单、易认易写的特点。针对这样的历史条件和客观原因,我们开展了课外彝语教学。

民族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社会交际工具,一般就决定了民族学校在初级教育阶段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客观必然性。因此,彝族聚居的中心校,首先应该从一年级就开设彝语文课。这是因为母语教学适应彝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发展彝族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彝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启蒙教育阶段学习彝语文,既有利于发展本民族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汉语文的能力;彝族学生在校学习和使用的语言,与本民族社会交际的语言一致,消除了教学用语与社会交际相脱离的矛盾,学用一致,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民族语言在用来表达民族情感上最为丰富和强烈,师生的情感最易于融洽,易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在教学中使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就能很快地在头脑中出现具体事物的形象和抽象概念,从而进行抽象的思维、联想、推理等思维过程。

本期我校结合彝生多,汉族教师多的特点,在教师中进行了彝族日常用语训练的活动。实行平常交流练习与专题讲座的形式相结合,汉族教师几乎都做好了笔记,用汉语同音或近音字作代替、译音。通过反复练习,增强了汉族师生与彝族师生之间的亲切感、幽默感和和谐感,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虽然我校没有将彝文课列入正式的课程中,是以每周课外兴趣活动的形式来开展,但一直都有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参加了课外彝文课的学习与培训,并且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浓,对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前,在彝族语言文字的教育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以适应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首先,进一步加强领导。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以及学校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民族地区以普及与提高的形式加以开展。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比如,纯彝区与杂居区、预期目的与效果、评估办法与激励机制等等。

第三、从现在抓起,从小抓起。这是因为,任何母语的掌握都离不开学龄前期。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从儿童伊呀学语时起,就要进行民族语言的教育,这是真正掌握本民族语言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抓得好,今后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

我们有必要把“双语”学习放在突出位置,搞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一是正确对待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文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时期,也是各民族语言文字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一方面,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语言文字融合是个漫长的自然发展的历史过程,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实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将在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内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彝区实际来看,彝语文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尊重语言文字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彝语文之间的关系。在聚居地区,要针对彝族小学生不会说汉语这一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张旗鼓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彝族学生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提高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双语”教学,帮助彝族学生在掌握民族语文的基础上更快更好地学习汉语文。现行的彝汉“双语”教学体制,为彝族少年儿童通过母语起步学习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良好平台。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双语”教学,让“双语”教学在彝族聚居区发挥其应有作用。三是用好“双语”人才,为各民族学习“双语”做好政策导向。

参考文献:

[1] 加措,谢明琴. 加强民族语文法制建设繁荣和发展民族语文事业──民族语文立法应遵循的主要原则[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2] 楼晓悦. 浅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及其传承[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上一篇:简谈成语的分类 下一篇:学前教育这三年:农村幼儿园在园人数增长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