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需要牵引 牵引为了传播

时间:2022-09-27 06:57:01

谈话节目的魅力主要来自现场的、即兴的、广泛参与的、双向交流的和不可预测的谈话,主持人是谈话的实际组织者,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为了使嘉宾和现场观众的谈话顺着节目预定的思路达到言之有物的效果,主持人现场的牵引尤为重要。

“驾驭的本意是使马车行进”。主持人的功能就在于驾驭节目进程。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驾驭能力主要体现在他的牵引力上。主持人如何在节目中把握住牵引力呢?牵引力从何而来呢?从理论上来讲,牵引力是由谈话节目的节目风格、主持人的个性所决定的,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除了最直接的交流形式――有声语言之外,还包括形态、情感、动作等在内的无声语言,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主持人、嘉宾、观众之间传递着信息,牵制、引导着节目的走向。主要来说,牵引力的把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二用”的能力

“一心二用”的能力,是指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一边倾听、一边思考的能力。在倾听的同时,需要思考话语的衔接、贯穿以及如何去结束和切断嘉宾及观众的谈话,这样主持人才能控制全场的节奏,牵引出节目需要的内容。一场原本没有头绪的谈话,可能因为一个优秀主持人的介入,就有了自己的灵魂。在一个话题应该结束时,自然地承上启下,开始下一个阶段的谈话;在嘉宾一时语塞的时候给予提示、铺垫,避免冷场的出现;当嘉宾滔滔不绝,甚至出现不适合出现在电视中的语言,或已经偏离主题的时候,及时地予以制止、引导;当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对话发生冲突时,能够相应地协调气氛,加强场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和谐等,都是主持人需要思考的方面。倾听,正是这些思考的基础。一个主持人要在谈话节目的现场控制谈话局面,引导嘉宾和观众的谈话,及时发掘出更有价值的内容,就必须一边用心倾听,一边用心思考。主持人“一心二用”的能力对体现节目的主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主持人陈伟鸿就是这样一位能“一心二用”的主持人。《对话》节目走的是“高、大、洋”的路子,它邀请的嘉宾和观众大都是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等成功人士,《对话》为这些精英阶层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交锋思想的对话平台。这样的谈话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非常高,而陈伟鸿做到了。你可以发现,在每期节目中,当嘉宾发表观点时,他总是认真倾听,眼睛里放出聪慧的光芒;在与嘉宾的交流中,他不断地思考,去牵引出更有价值的信息。他在节目中的提问总是能让节目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陈伟鸿凭着他的智慧和独特的魅力牵引着《对话》走向成功。

平实亲和的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交流的语言应该平易、平实。谈话节目主持人是以语言为职业的,他的语言应该讲究朴实无华和亲和力,这样才能带动嘉宾和观众亲密无间的交流、对话。如此说来,主持人对节目的牵引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言功底。主持人语言的亲和力,使节目风格尽可能地保持平常生活的原有状态。谈话节目中,不同的主题会选择不同层面的嘉宾,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根据嘉宾的身份、个性、生活状况等背景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寻找到最合适的对话方式和内容,以便于与嘉宾的谈话方式接轨,在双方之间引起思想的共振,为话题的进一步深入推波助澜。但是,很多嘉宾会因为出镜而感到紧张,会担心主持人提出问题太难而答不上来,对主持人存着戒备心理等等,如此双方的交流就会出现障碍,这不利于节目的进展。为此,主持人要下点功夫,缓解这种紧张戒备的心理状态,使嘉宾能最大限度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常主持人和嘉宾会在节目之前进行一些“闲聊式”的热身。如《实话实说》原主持人崔永元在节目开场前,一般会讲些笑话,博得大家开口一笑,对嘉宾和观众的紧张情绪起到缓冲作用。《鲁豫有约》主持人陈鲁豫的牵引力就体现在平和、真实、委婉的语言表述上。每次在节目中和嘉宾交谈时,鲁豫总是注视着对方,眼神温和而自然,语言平易近人,自然而然地就赢得了对方的好感和信任,愿意为她掏心,讲出心中的故事。“平凡的人讲出不平凡的故事”――这是鲁豫所带来的魅力。

适度交锋的交流

巴赫金指出:“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在他看来,真正的对话必须要有语言的交锋,语言有交锋才有意义、才有趣味、才有魅力。就是在这不同声音、不同意识相互交锋的连接点上,不同的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如果谈话双方都保持一种声音,那么这样的谈话其实就是一种“独白”,也就失去了谈话的基本特征――相互理解以及思想的闪光。在谈话节目中,当嘉宾的观点和主持人产生矛盾时,主持人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引起争论,从而牵引出一些新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唤起观众“听”的欲望,还能吸引他们“看”的兴趣。一边倒的结论式的话题只能带来肤浅的表态。真正高明的主持人要勇于和嘉宾争论,引起交锋,从而引出一些更有价值的事物。

《面对面》的主持人王志以冷静、质疑、尖锐的主持风格著称。他在与嘉宾的访谈中,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形成激烈的语言交锋,由此为观众问出了许多关于嘉宾的鲜为人知的故事。2003年4月30日,“非典”期间,王志与临危受命的北京市代市长王歧山面对面。这一天北京疫情处在很危险的时刻,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隔离人群都出现十分严峻的形势。王志在与王歧山“面对面”的提问中共问了29个问题,如“我们眼中看到了一个镇定的市长,但另一面,我们又看到北京感染人数在不断增加!”,“您上任时发病人数不到300人,昨天已到2290人,这似乎与您的措施(指王歧山上任以来的严厉措施)不成正比?”等等。王志的提问步步紧逼、环环相扣、层层牵引,且潜台词意蕴很深。王志的这种尖锐问话,体现了他作为一名访谈节目主持人深厚的谈话引导能力,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真诚友善的情感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是更乐意接近与他们相同性情、相同气质、相同性格的人或群体,面对这样的对象,人们会有更强烈的倾诉欲望。主持人在节目当中,应该全神贯注地和嘉宾进行交流,设身处地为嘉宾和观众着想,进入述说者的情感世界,使述说者产生信任感,更乐意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实话实说》有一期节目叫《离婚之后》,在节目即将结束时,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此时的崔永元泪流满面,场内一片唏嘘,节目推向了高潮。假如,此时的崔永元仍歪着嘴,一副坏笑的样子或者接一句听似幽默的话,那么节目的质量必定大打折扣,崔永元的良好形象也必定随之抹去。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情绪往往像一块磁石,对嘉宾和现场观众的情绪、思想、述说产生着“磁化”的作用,以此感染、控制场上嘉宾和场下观众的情感状况。那么,当主持人出现在观众面前时,他带给观众的感觉应该是真诚而友善的,这种真诚和友善发自主持人内心,使得所有的嘉宾、观众都必须用心去交流,也值得用心去交流。

大方稳妥的体态语言

如果把谈话节目的现场,比作一个家庭“会客厅”,那么主持人就是家里的主人。主人要给嘉宾一个轻松愉快的谈话空间,自己首先要做到舒适自然。主持人适当的体态语言可以令嘉宾和观众放下紧张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到谈话氛围中。主持人的体态语言还要做到大方、稳妥,不能过于随意和频繁。在节目录制现场交流,毕竟不是在家里的“会客厅”聊天,嘉宾和观众还会受到现场灯光、摄像、乐队的影响而感到不自在。因此主持人要用温和而大方的体态语言来引导嘉宾和观众的谈话,让他们的谈话思维更加灵活、精神状态更加积极。因此节目主持人无论是从尊重他人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维系现场气氛的角度考虑,都应该用好体态语言,做到大方、稳妥。

《艺术人生》的主持人朱军在和嘉宾聊天时经常是侧面向着观众,正面朝着嘉宾,上半身向嘉宾倾斜,显示出极强的倾听欲望,从而调动起嘉宾的诉说欲望,牵引出精彩的故事。他还常常随心所欲地翘起“二郎腿”,折射出一种亲近感和兴奋感。欢迎台下嘉宾上台时,他总是连忙起身前去迎接,表示尊重和喜爱。所以,在与他交谈时,很多嘉宾都能思绪飞扬、滔滔不绝,动情之处泪水涟涟。

一位播音界的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主持人在话筒前的每一句话都是整个生命的体现”,而这种体现是真正自我、真正内涵的体现。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所说的每一句话,要想牵引出嘉宾内心深处的东西,要想赢得观众的积极参与,除了在节目中对自身语言和肢体动作的掌握外,还要在节目之外注重学习和积累,做到厚积薄发,要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拓宽知识面和丰富生活的积淀。这是一个长期深入、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消化、融会贯通的过程。

视听合一的电视是大众传播的工具,最适合于面对面的人际交流。谈话类节目作为“面对面”交流的节目形态之一,在广播电视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赋予主持人更多的机遇,也给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只要按照节目的意图引导着嘉宾和观众,让他们畅所欲言,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主持人就成功地完成了节目的牵引过程。用一句话概括:谈话需要牵引,牵引是为了传播。

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广播电视局)

上一篇:把人文关怀融入突发事件报道中 下一篇:增强主体意识 当好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