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7 06:46:04

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两强一堡”战略的稳步实施,昭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赶超式发展的快车道。我市城镇化、工业化和道路交通建设、水利水电开发、能源矿业开发等工程快速推进,特别是金沙江沿岸三大巨型电站和市内8条二级公路等大项目的相继上马,因移民安置、征地拆迁、利益分配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集中涌现,各类突发性引发的“触点”增多、“燃点”降低,呈高发态势。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通过插手利用我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煽动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通过诸如“茉莉花革命”等方式危及我党政治安全尤其是政权安全,当前维稳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更加尖锐,形势极其严峻。这些年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虽然我们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逐年增多,但维稳的压力仍然越来越大。面对压力,动辄让政法干警冲到维稳第一线,已经成为时下一些地方维稳的主要手段和方法。这意味着,每一次稳定问题的解决,从一开始就是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这样一来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所导致的干群冲突自然无法避免,遗留的涉法涉诉重信重访等问题越来越多,维稳工作也就难免陷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不仅使当地党委政府的威信受到损害,更是延误了地方发展。之所以产生这种局面,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干群关系紧张,但究其症结还是我们的群众工作出了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复杂环境,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对于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能否最大限度地消除我们党执政的政权威胁,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月底,按照市委夜书记、李副书记等市级主要领导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我市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由昭通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抽调人大、政协、组织、公安、移民、司法、建设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6个调研组,分别深入昭阳、鲁甸、镇雄、彝良、永善、绥江六个县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群众工作专题调研。各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围绕如何加强公正廉洁执法、化解矛盾纠纷,平安创建,矿业开发,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建设,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各地在开展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发展稳定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分析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求更好地加强和改进我市群众工作。现将相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创群众工作思路、途径和方法,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实施了多项民心工程,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对加强社会管理作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一)着力打造社会管理工作平台,群众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群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群众工作会议制度,领导干部“三联系两深入”制度,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20__年,市委常委会先后4次研究了群众工作,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了群众工作经费800万元;各县区将群众工作与维稳工作和经济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全力做好群众工作,如鲁甸县按少数民族人口人均5元设立少数民族机动金,在5个民族工作重点乡镇配备了12名专职民宗助理员,进一步夯实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基础。

(二)着力健全群众工作机制,群众工作效果进一步显现。注重群众民主参与,创新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了《昭通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通过听证会、辩论会等形式面对面地听取群众意见或建议,同时进行维稳风险评估,切实把好决策关。大力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全面推行“三联系两深入”制度、党政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制度和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制度,畅通公共诉求渠道,创新社情民意表达机制。按照“抓小防扩大、抓早防升级、抓细防疏漏、抓点防隐患”的工作思路,创新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扎实搞好矛盾纠纷定期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及时将矛 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处理在萌芽状态。一系列群众工作机制的创新,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力支援了八条二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金沙江水电开发建设。

(三)着力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群众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各县区将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升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面对面地开展工作,做人民群众的好朋友、主心骨、代言人,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坚持依法行政,成立了依法行政责任制领导小组,加强执法人员培训,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推行法治政府,党员干部依法处理政务、经济事务和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成绩在一线检验。坚持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按照说服、教育、引导的方法,将思想工作做在前、做到位。在创新工作方法方面,各县区作了多种尝试和探索,其中,永善县按照“包户工作到位、政策宣讲到位、搬迁工作方法到位、工作作风到位、党员党组创先争优到位”的“五到位”机制抓移民群众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彝良县坚持“四公开一监督”进行征地拆迁,即公开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公开被拆迁房屋及附着设施细况、公开补偿评估结果、公开安置操作过程、监督入户丈量登记和兑现补偿情况,实现拆迁工作零上访和零强拆。

(四)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堡垒,群众工作的动力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实行“村居联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设立“片区党支部”、建立“省际联动区”、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等措施,使得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明显增强,充分体现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绥江县下派乡镇挂职政法副书记,专职负责地方维稳和群众工作,进一步夯实了群众工作基础。同时,基层党建的有效开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村(居)民自治建设。近年来,相继完成了多个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中央“特殊党费”项目建设任务,村、社区干部待遇及社会保障得到提高和落实,有效推进了城乡基层群众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进程。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已成为基层基础工作的强大制度保障,基层干部群众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各县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群众工作的切入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惠民政策,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20__年,全市共争取和筹资4.2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危改工程”,“普九”覆盖率达到100%;继续实施劳动力转移“双百”工程,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23.46万人;“新农合”参合率、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分别达96. 03%和97%;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稳定提高,10.6万城镇人口和48.07万农村人口纳入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完成廉租房建设1418套、农村危房改造工程1.16万户、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万户、扶贫安居工程5243户,消除农村茅草房71000多户;移民安置、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我市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但随着昭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利益调整的不断变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显著关注和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矛盾正逐步凸显,加之由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群众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不足。

(一)移民安置和管理问题。一是涉及人数巨大。随着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等3座巨型水电站的相继开工建设,未来10至15年,我市将搬迁安置水电移民近20万人,加之交通、水利、城市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征地拆迁中造成失地农民近10万人,做好这30万移民安置和失地农民、失房(铺)居民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配套政策制定、宣传滞后。电站建设、征地拆迁项目的工程推进速度远远快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速度和推广宣传力度,群众对补偿标准、补偿支付方式、后期扶持等政策无法及时理解掌握,算清自己的利益账目,从而引发与政府部门、工程建设业主间的矛盾。三是群众对工程建设思想上理解行动上不支持。在调研中普遍反映出涉及移民安置和征地拆迁的群众对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心里上是理解的、支持的,也知道重点项目会推动地方发展,带来更多的长远利益。但是常常局限于满足生活来源、务工就业等现实利益,思想上存在着“会叫的娃娃有奶吃”的观念,行动上有常常表现出不支持。因此,常常出现围堵、聚众上访等方式阻碍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施工,以求在补偿中获得更多现实利益的目的。四是组织性、计划性、过激性现象凸显。重点工程涉及的群众人数多、居住集中。由于存在目的、利益上的一致性,这部分群众往往表现出易集中、易组织、易受情绪感染,稍有人煽动和挑头组织,就极易出现聚众上访、阻断交通、阻碍施工的过激行为,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聚众暴力围攻、冲击党政机关,殴打国家工作人员,对抗政法机关的恶性。

(二)难度增大问题。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的期望值大大提高;工作量居高不下,解决问题难度不断增大,社会矛盾的防控处置难度加大。

(三)基层组织建设薄弱问题。“硬件”方面:虽然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特别是通过“特殊党费”援助,我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但由于我市财力薄弱,多个社区中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只能租用其他场所办公;已有办公场所的社区条件很差,便民服务场所更是十分有限,离省委提出的社区办公场所、便民服务工作站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软件”方面:一些社区(村)领导班子能力水平较弱,党组织软弱涣散、形同虚设,在群众中缺乏公信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关键时刻不但起不到在基层一线协调利益、政策宣传、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而且连最基本的信息员的作用也丧失殆尽。

(四)公共安全问题。矿山、交通等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两 抢一盗”、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不容忽视,外部势力利用各种问题进行渗透破坏活动仍然存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任务仍然艰巨;由于我市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能力亟需加强;因矿业开采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和生态环境问题逐年增加,引起山体开裂、滑坡、地表沉陷、房屋开裂、地下水源下沉枯竭、住房开列等问题突出。

(五)党员干部作风和工作措施落实问题。少数干部作风漂浮,群众主体地位意识不强,群众感情不深不真不实不诚,工作方法简单,急功近利,与民争利现象在少数地方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在重大事项决策中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观决策、武断决策;宣传教育引导不够,尤其是发展形势教育、法治教育、感恩教育及道德教育滞后;遇到热点问题盲目用警、乱用警、不慎用警,把政法干警推到处突第一线引发不满对抗;对损害侵犯群众合法利益、权益的案(事)件打击不力和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不力;对政策研究理解程度不深,吃得不透,党的政策宣传开展不力。

(六)体制机制问题。一些群众诉求表达、利益维护、问题解决机制还不详细、不健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基层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服务职能发挥不好,角色越位缺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工作成效与干部培养使用、考核奖惩挂钩联动不紧密。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我市群众工作的思考

(一)树牢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工作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任何力量也代替不了人民的力量,任何执政资源也代替不了群众工作,一旦离开群众观点,放弃群众工作,发展就会失去动力,改革就会失去支持,稳定就会失去根基。一是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坚持党的根本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办事说话,而不能站在群众的对立面,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对我市“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形势下群众的思维动态和价值趋向的思考和研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切实增强做好群众工作前瞻性、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把群众工作作为干部教育的必修课。要以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再教育,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增强群众观点,自觉提高党性修养,践行党的宗旨,提高群众工作本领,争做群众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公仆。

(二)密切联系群众,重系鱼水深情。做好新形式下的群众工作,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切实防止脱离群众这一最大危险,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要建立完善群众工作制度,保证群众工作长期坚持。过去我们开展群众工作没有具体的制度规范,导致群众工作平时可做可不做,事前不做事后做,出了问题突击做的现象突出。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必须从“工作任务、督查落实、测评考核、责任查究”等方面细化出台群众工作制度,并把群众工作成效与干部培养使用、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联动起来,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完成做好群众工作是一种理念、号召,向做好群众工作是必须履行的职责的转变。积极走出机关,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多做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察民情、听民意工作,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少干一些以会代干、以文代干,即使偶尔“深入群众”也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看似落实,实则落空的作秀。只有保证“水里真正见得到鱼”,让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关怀,觉得党委政府是在真心实意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去“整”他们,才能消除隔阂、赢得民心、促进和谐,巩固党的执政之基。二是要加强督查,务求实效,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社民意代表监督机制,充分反映社情民意。民意代表负责对各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事的情况进行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正真把群众工作实绩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同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挂钩联动起来。

(三)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合法利益。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光是靠喊口号是不行的,如果只是单一的感情投入做思想工作而不能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合法诉求等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那再好的说教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一是着力解决群众生计问题,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民生民计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标准,集中人、财、物力,花大力气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着力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矿业开采次生灾害导致的生存环境恶化、等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畅通群众合理利益诉求渠道,让党委、政府真正成为群众心里的“靠山”,做到冤情有地方诉、意见有地方提、怨气有地方泄、利益有地方保障,防止矛盾纠纷化解不力、处置不当、演变升级。二是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广泛征得群众认同。对重大改革、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前要进行严谨、慎密的科学论证,征得群众的真心理解和支持,万不能敷衍、草率行事;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顾及大多数群众的要求。真正让决策过程成为宣传教育、正确引导、获取认同、意见磨合的过程,确保各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民心的丈量。三是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真正落实惠民政策。应对已经落实的保障性住房、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专项补贴等惠民政策进行一次认真的清理整顿,对该享受而没能享受的必须及时到位,对不该享受的及时终止,对村社干部,特别是乡镇以上公务员利用职权优亲厚友、贪污侵占、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按照法、纪有关规定进行追究,防止党的民生工程和惠民政策成为少数利益群体谋取私利的工具,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惠民政策认知率。党和政府出台和采取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由于媒体覆盖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广大农民并未能够系统知晓,加之基层宣传不到位,办事透明度不够,一些奖补问题难免引起群众的猜疑。因此,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对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宣传,所有惠民政策都让群众明白,哪些该补,哪些不该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建牢基层组织,发挥堡垒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就在群众中间,基层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建设,直接影响基层社会管理和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成效。只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做好群众工作,起到党坚固的“防火墙”作用。一是要把加强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建设放在首位,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强化政治意识,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树立认真履职,踏踏实实为民服务的 良好意识。二是要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和特点,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力争成为本岗位、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三是要创建多渠道的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有效解决村(社区)干部的待遇问题,通过经济上保障、政治上激励、生活上关心,增强村(社区)干部的工作信心,激发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针对我市工作实际,可以考虑在移民工作难度大、征地拆迁任务重,相关工作推进缓慢的重点乡镇、街道、社区(村),建立由县级领导兼任移民、征地拆迁涉项乡镇党委第一书记,科级干部驻地蹲点,县直部门挂钩联系,干部职工包户包人、领导干部下访的工作机制, 进一步充实基层组织力量,协助相关工作开展。五是要坚决撤换一些不适宜继续任职的基层干部。在近期发生的一些列中,就出现了少数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置党性于不顾,积极充当幕后黑手和煽动闹事的急先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在处置突发事件中识别和考察干部,注重把关键时刻挺得起、冲锋在前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作风不实、态度粗暴,困难面前畏首畏尾、临阵脱逃的干部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予以撤换。对组织、策划、参与违法活动的干部,坚决予以查处,绝不手软。

(五)摸清矛盾底数,掌握工作主动。一是要注重大面积排查,广泛了解社情民意。运用排查、走访、调研、座谈结合互联网、手机信息、微博等现代化信息新方式、新途径,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广泛搜集社情民意,剖析各类社会热点、焦点、难点,及时捕捉和掌握群众的呼声、意愿、情绪以及各种消极的苗头倾向,获取群众所思所盼、所喜所恶的头手资料,切实做到对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心中有底。二是要注重重点排查,细致深入地了解现有矛盾纠纷底数和动态。要以县(区)、乡(镇)、村(社区)为着力点,梳理出矛盾纠纷重点地区、领域、行业及群体,加以重点防控;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问题从事态起因、性质类型、表现形式、危害程度、处理难度等方面进行总结研判。确保矛盾纠纷搞得清、控得住。三是要强化专项排查,准确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要加强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重点人员、热点问题、突出矛盾、焦点事项的专项排查,确保已经“发酵”和正在“酝酿”的矛盾纠纷件件清楚,不留任何盲点和死角。

(六)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制权威。坚持依法办事、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权威,是做好群众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越是矛盾尖锐,越是问题复杂,越是事态紧急,越要坚持依法办事,严格公正理性平和执法,决不能开法律的口子,突破法律的底线。一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知法、守法、用法水平。积极教育广大干部自觉依法行政,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协调群众利益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依法行使民利,在法律的框架内按照相关程序,合情、合理、合法地表达合理诉求,防范和避免通过过激、违法、犯罪等极端手段表达利益诉求,引发极端事件。二是要坚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武器警械,不能动不动就把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把群众推到党委、政府的对立面,导致矛盾激化,问题升级。同时,又要准确把握时机,依法果断处置。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必须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教育和争取绝大多数,坚决依法打击极少数,力争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切实维护法制的权威。

(七)健全处突机制,提高应对能力。预防和处置的过程,实际上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一是要增强危机管理意识,把应急处突机制建设和能力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构建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突机制,切实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要准确把握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的新特点、新变化,认真总结近年来处置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的应急指挥机制,完善应急处突工作预案,真正从组织、预案、力量、装备、机制等方面做好应对处突的工作准备,努力将各类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初始阶段,处置在萌芽状态。

(八)加强外宣力度,引导舆论动态。最近非洲及中东国家爆发的一系列“茉莉花革命”浪潮启示我们,如果发生后,舆论引导能力不足,必将导致流言、谣言引导群众情绪,随而演变为更大规模,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物质损失甚至是国家政权的颠覆。提高中的舆论引导能力,已成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在第一时间公布真实信息,介绍事实真相,抢占传播先机,把应对和处置的决策意见迅速传达给公众,牢牢掌握主动权积极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防止和消除各种杂音和噪音的干扰,用真实的声音全力挤占谣言滋生的空间,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扩大事态。二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信息丰富、全面,互动性强的特性,落实专人注意舆情收集,组织网络舆情评论员进行评论,运用正确的信息引导网民,积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从正面引领网络舆论,努力消除负面影响。三是要有理、有节、有步骤、分阶段地对进行报道和引导,因势利导地控制舆论,充分展示消除危机的具体行动,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从根本上消除对政府和大局不利的言论,引导好处理过程中社会的舆论走向。(编辑:琛哥)

上一篇:廉政文化进机关论文 下一篇: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