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实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时间:2022-09-27 05:52:40

浅谈“软实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硬实力”和“软实力”这两个词当前主要是针对国家发展层面而言的,硬实力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实力,而软实力主要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它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的制度、价值观、国民素质等.其实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可以借用这两个词.数学课堂的硬实力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严厉度、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掌握度、作业训练量、训练时间量等;而数学课堂的软实力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爱.当然这个“爱”里面包括很多内容.下面就从“爱”这个软实力的角度来谈谈数学课堂教学问题.

第一,数学课堂的软实力表现在要宽容学生,这是数学课堂最大的软实力,也是爱学生最基本的表现.

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而言,学生的数学成绩区分度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对数学渐渐失去兴趣,他们在课堂上要么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要么是抄一下别人的作业混混而已,或者干脆对老师说“不会”,一了百了.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数学教师要么怒目以对,要么做出了违背教育规律的举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其结果必然是师生关系一团糟,有时即使学生表面上臣服你,唯唯诺诺,但实际情况却是大相径庭.所以,我们在一举一动之前都要三思:这样做是不是有效果,如果没有效果,还是不做为妙.

要做到宽容学生,前提是要理解学生,过去常说“理解万岁”,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这句话,我们常常怨这怨那,甚至恨铁不成钢,这又有什么用呢,倘若我们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彼此相互理解,最终收获到的或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理解学生,一是要体会到学生的苦衷,他们明明不会的东西,你却要强迫他们去做,这不是强人所难吗?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一刀切,优生有优生的要求,对他们的要求不仅要高,而且要严;对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要求要宽泛一点,题目也要降低难度,这样才能让处在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三是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谅解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差错,事实上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有了这一条,我们也就能很好地理解学生.倘若我们都能谅解学生的错误,于己不仅能清心降火,保持平静的心态和宽厚的美德,而且对学生来说,也能最大限度地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何乐而不为?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儿的宽容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宽容,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决不能姑息放纵,只要我们注意方法得当,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第二,数学课堂的软实力表现在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是爱学生的深化.

平等和歧视是对立的,你做不到平等,也就变成了歧视.平等,说到底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的诉求,学生自然不能排除在外.在数学的教学行为中,对“学生的平等”的理解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平等,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绝不会以机械的、僵硬的条条框框去限制学生,以教师所谓的威严去压制学生,相反,他们会把课堂当做师生生命张力以及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当教师以平等的精神、合作的态度、开放的智慧面对自己可爱的学生时,你的数学课堂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土壤.二是生生之间的平等,班级作为一个小小的集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这当中既有性别的差异、相貌的差异,又有性格的差异、成绩的差异、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不一而足.由于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度可能也会千差万别,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最基本的人,在我们的心目中必须是平等的.直白地说,教师不能只喜欢优生,而不喜欢差生;不能只让优生回答问题,而对差生不闻不问;不能只对优生进行辅导,而把差生凉在一边;更不能对优生满脸关心,而对差生怒目相斥.一个学生,或许他的数学成绩并不好,但他对于教师偏袒学生这一举动,不仅具有极强的敏感性,而且会一直放在心上,耿耿于怀.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后果,它不仅撕裂了师生之间的友情,而且也撕裂了学生之间的友情,进而彼此生厌甚至彼此仇恨.因此,从表面看起来有时候数学课堂是波澜不惊,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汹涌,仅从这一点看,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数学课堂的软实力归根到底表现在课堂教学是情感的教学,这是爱学生的升华.

谈到数学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往往不会将它与 “情感”联系起来,甚至对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情感的教学这一点都不以为然,难怪许多学生常常把数学教师与“恶魔”、“虎妞”等绰号连在一起,这正表明一些数学教师片面强调硬实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弊端,说实话,数学教师做到这个份上,不能不说是一件悲哀的事.古人云,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所谓“上法者”,其实是指谋略,就像数学课堂上的情感教学;所谓“下法者”,其实就是强取,就像数学课堂的题海战、疲劳战,其实两种方法可能都能达到目的,但哪一种方法的过程更好,一目了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来自于何处?关键是要有“大爱”的情怀.下面从几个细节方面来谈一谈我们如何爱学生.一是要切切实实地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如果你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你就不仅会关心他们的成绩,你还会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关心他们课内课外的举手投足;要把课堂当做自己的家,给学生以温馨、体贴的感觉,这样学生就会少一些压力,多一些动力.比如教师可以提前一会儿走进课堂,多跟学生进行交流,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范围,课后可以推迟一会儿离开教室,多跟学生谈谈生活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可近、可敬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给学生以暗示、鼓励,比如你的一个饱含真情的微笑、一个轻抚的举动,就可能在学生的心底荡漾起感激的涟漪;确立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理念,比如学生的橡皮掉在地上,你可以弯腰帮他捡一捡,学生的书包乱了,你可以帮他整一整,学生的座位脏了,你可以帮他扫一扫,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比如你有没有说不文明的话,有没有在上课时抽烟,有没有在上课时接打手机,有没有经常坐着上课,等等.这些举动看似微小,但都有可能影响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莎士比亚说,“用温婉的怜悯叩门,再沉重的铁门也会开放.”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倘若我们把这些名言搬到数学课堂上来,我们又何愁数学课堂不是情感碰撞、激情四射的课堂?

总之,数学课堂既是硬实力展示的平台,教师没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肯定不能登台演戏,但我们更要清楚,数学课堂也是软实力展示的平台,有了这个软实力,我们的数学课堂才更具有情感魅力、艺术魅力、人文魅力.

上一篇:新课标下数学中考复习指导 下一篇:谈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