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演进的生命力分析

时间:2022-09-27 05:44:22

城市演进的生命力分析

【摘要】城市是一个具有生命特征、生命力需求与自身运转规律的有机体。本文通过对城市生命力及其演进现象、特点的分析,希望对城市演进的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城市;生命力;城市演进

1、生命力概述

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命的一次跨跃,分子构成复杂到一定程度并形成特定的链接秩序时便形成了有机物的分子构成,形成生命的物质起源。而生命力(vitality)即生命或生活的能力,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强度也就是生命力的体现。生命力是衡量生物体生活能力大小程度的标尺。生命力实际是生命系统要素的一种激活状态,生物从胚胎发育、组织和器官的分化,逐步长成为成熟的个体,这种复杂但具有高度智能和适应性的有机体的成长,内因就是由本身的生命力需求所促动的生命体内部运转,而外部只要为有着特定结构的机体供应相应能量即可。

2、城市生命力

城市生命力是城市适应环境、维持其功能和形态演进等生命过程的能力,也是衡量城市运转状态、生存能力大小的标尺。

2.1城市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城市生命力是城市保持“活体”状态,维持各系统运转的一个必要条件。其外在表现就是“城市活力”。城市活力是城市生命力中具有丰富活跃的、创造性的因素的一部分。有“活力”的城市生机勃勃,城市的活力、创造力都是城市生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城市生命力源于城市各系统及组成部分间的差异,而功能和空间上的异质性意味着特色,也往往决定着城市的持久发展动力。差异在城市这个复杂巨系统中以相互关联的状态存在着,并以一定的“序”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既是城市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也是具有内在主动性的城市系统所主动追求的。这些差异在城市自身发展扩张的无限需求性和与外界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系统自身的局限性、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竞争和协同之间不断地形成一个个短期的平衡,同时不断产生出新的矛盾,以推进城市体系的持续运转。

城市生命力表现为城市“核心聚集”及“内在秩序”。“核心聚集”保留和凝聚了城市生命中的异质性因素及其核心构成,是生命存在的基础;“内在秩序”则使这些因素或单元之间建立起关联,共同形成整体,参与更大环境的构成和竞争。沙里宁将城市的增长过程同有机组织的生长过程相比较,指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任意扩散必然会导致一种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沙里宁的思想还反映了对城市结构与功能相融合的努力,在他看来,中世纪城镇丰富的表现内容正是内在结构有序的反映。

城市作为聚集和秩序的结果反映着特定空间的组织方式和结构特点,也表现出生命结构与形式的内在统一。亚历山大提出的“半网络结构”则是对城市构成方式的一种解释。

2.2城市生命力的作用方式

城市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及要素构成的、具有生命特征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和系统一方面按照自身的行业特点和需求遵循着相对独立的运转规则,另一方面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又相互联系与促动。这其中存在着垂直和水平两种组织结构边界:(1)垂直边界。主要表现为由垂直组织结构引起的系统内部等级制度,组织设置为层层结构,各层都界定了不同的地位、功能的上下限,其中各个系统要素都有明确职能、位高和权重;(2)水平边界。水平边界存在于城市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产业或群体之间,它的存在保证了各个系统或部门能够相对独立的运行。

城市的复杂度决定了城市内存在的矛盾数量及相互作用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生命力的强弱。影响城市生命力的另一主要因素是速度。城市变化的速度越快,其外部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内部矛盾就越剧烈,对城市的应变力、稳定性、社会凝聚力的要求就越高,要求城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以适应速度及变化。

强化城市生命力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1)在原有规模及复杂水平程度上适当提升发展速度就可提升城市生命力;(2)在保持既有发展速度的前提下,适度增加城市复杂性,包括扩大城市规模与提高聚集程度,也可以增强城市生命力。这两种途径也可同时使用,但都受限于阶段内城市生命力的极限强度。

2.3城市生命力的内在规律

如前所述,城市的生命力源于城市内部各系统及组成部分之间的差异,外在表现为城市的核心聚集和内在秩序。而影响城市生命力的因素主要有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等,它们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城市的自组织运转。城市生命力的核心异质性因素则在于城市的地域性和文化特征。

2.4城市生命体的复杂性

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可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类。就物质空间结构来说,它包含:空间结构―街道、绿地、建筑群等以一定的关系构成的结构;景观结构―景观、视廊、视觉中心等相互联联系而构成的结构;功能结构―聚会空间、交往空间、流通空间、游憩空间等不同功能的相互关联。非物质性结构,它包括:意象结构―空间环境作用于人所形成的空间知觉及心理表象的相互作用;意义结构―空间作为场所的意义,包括事件及事件的发生等。这些不同层面的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作用,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总体,具有很强的整体关联性。在城市的这种复杂结构中,任何子系统的变动都会带动其他部分的改变,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调试与整合又会带动城市整体的发展变化。

人的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和价值对象的有限性、个体需要与个体创造价值对象之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城市具有了生命系统才具备的高度复杂性。各子系统之间、各层次之间均存在着高度的非线性机制的作用。城市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促成其运动变化的是其内部所固有的自组织运动机制,这种高度复杂性正是城市区别于一般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本文用功能界定法,即特征的集合定义和性质定义来将城市特征与生命特征进行比较(见表1)。

表l 生命现象与城市演进生命力现象的比较

生命现象 城市演进生命力现象

复杂、自组织和整体性 城市演进是建立在复杂、自组织性和系统开发基础上的空间运动,城市结构、功能、空间和形态在发展和分化的同时保持着整体性

新陈代谢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形成的高度组织化不断地推动着城市的自我更新,淘汰、修复并与外界进行资源信息等能量交换

应激性 由外部环境或内部结构引起的突然变化能够感知并迅速自发组织应对,表现出明显的合目的性

生长发育 城市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量变和质变,逐渐形成完整的功能和自组织结构;它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城市组织结构具有流动性、可生长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城市发展受其自身条件和自组织规律的制约

繁殖和遗传 区域功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新的有相关联系的子产业及相应空间载体。城市发展存在其地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文化的延续性,同时会根据其外部环境需求或内生需求产生新的功能、空间和运转模式

适应性 自发地调整组织内容和发挥功能的潜能,或发生结构变异和更新,与功能需求和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与互动

3、城市演进的生命力

普利高津创立的耗散结构论,描述从混沌到有序的过程:在非平衡的系统中即不确定的混沌状态中,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即必然有一种自组织,将把越来越多的物质和能量纳入到一种相互关联的秩序里,最后形成一种复杂而确定的有序结构。

城市演进过程的延续性是城市整体特征的一部分。任何城市的发展都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城市的生成和演进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作为历史发展的延续,城市的演进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延续进行的,“有机城市生长”与“有机更新”理论都强调城市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状态更新和意义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的发展没有终极目标,只有阶段性意义。阶段意义的实现是建立在上一阶段的成果之上,同时它又激发出新的意义,为下一阶段的运行做准备。

3.1城市演进系统运转的复杂性

简单的遗传基因经过长期迭代组合创造出复杂的生命,城市也是由简单的空间结构经反复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空间构成。原始城市从几种最简单的功能出发,经过无数次的叠加,伴随着发展方向的随机性及演化的不定型,逐渐造就了今日复杂的城市。

城市由无数的个体和组织组成并且是在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物质社会文化的空间实体。由于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习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相互作用以及时间不可逆、多重因果反应环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城市处于一个不均匀的时空中,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中,具有极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

城市在功能和制约因素上的多元化趋向,规模的扩大、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息化的深入都使城市功能更加多元化、多中心化,人口、物质、文化、信息的流通都在加快城市演进的速度和频率,观念的变化、价值的多元、信仰的各异,也使城市的运转方式更趋复杂多样。城市总会产生或创新出与其所在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新的内容及其运转体系,新旧体系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使城市运转形式更加复杂化。

3.2城市演进的自觉性与主体性

城市演进的自觉性和主体性源于人的自觉性和主体性。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的需要、目的和效率。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主体性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历史活动中,蕴含着个体发展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的无限性的统一,人的实践的自发性递减和自觉性递增的规律,特殊个人作用的递减与人民群众的作用递增的规律。人类社会结构的最初状态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结构,它是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过程中自组而成的,是在个体自觉水平上自发形成的社会结构。在一定社会系统中,人们的活动总是自觉的、有目的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或发展的需要;而不同人的同一活动或不同活动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及其结果,却是人自身无法设想和完全自觉操纵的。

城市的自觉系统使城市能够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刺激并能及时做出反应和选择,使城市表现出一种具有“主动性”的特征,如区域范围的参与、竞争、合作等等,这种内部秩序调整与外部环境作用通过城市“自觉系统”而形成内外信息、能量交换的平台,为自己的生存发展提供更优的条件。这样,城市就具有了主体性的特征,成为一个有自身内部运转规律、有知觉、有主观能动性的行为主体,这种主体性的存在使城市与一般的非生命的复杂系统有了根本性的区别,从而具备了生命系统最主要的特征。

3.3城市演进的整体性

城市演进的整体性表现在时间的连续性、内部空间和组织结构完整性和对外部空间的适应和互动三个方面。它们反映了城市生命演进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稳定状态维持和发展动力产生以及演化过程的开放性和可持续性,这些构成了整体性的内涵。

(1)城市演进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与互动

城市演进的整体性体现在对于外界的开放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表现出内外高度的统一和协调。城市除了能将外部资源转化为内部资源以外,其与环境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对环境所能提供的生存条件的依赖。复杂性产生多样性,城市、城市群与物质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整个系统组织结构的多样、复杂性呈正相关的。组织层次和结构越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越强,因而也更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城市之间形成的城市环境网络为个体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机会和约束,各个城市的功能、产业结构、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又导致了群体环境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信息交流的高效性,从而提高群体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这种效应又会使单体的城市受益其中,成为单个城市的一种生存前提。

(2)城市演进过程中内部空间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一个阶段的城市整体组织结构、运转规律和空间形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定层次上的整体性成为其上一层次整体性的基本构成,它同时规定了下一层次整体性的组构方式。城市演进的整体性就是建构在具有一定等级结构、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紧密关联的层次整体性之中。城市的演进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演进的程,它是由整体系统内部各构成元素相对和谐的一种状态。从城市个体来讲,城市存在着一个生长、发育、突变、再生、衰亡与再生的过程,城市个体的演进过程会聚集推动城市群体的功能进化和结构重组。

从本质上讲,城市演进现象是城市不断调适自身功能结构的表现。这种调适有的表现为功能渐进性调适为主,即调适城市结构内部各系统和要素,使其协调地朝一定方向演进,多表现为城市的生长和发育,即城市的发展过程;有的表现为结构性调适,主要是针对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存在的一些靠自身功能调适仍无法解决的结构性不适,或城市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或事件、灾害等。城市通过自身结构的重组、扩张或紧缩等方式以适应其生存及环境变化。这种调适往往表现为城市的突变和再生,是一种快速的、相对剧烈的改变,城市的整体功能结构和空间形态也会相应地突变。

(3)城市演进的时间连续性

城市演进的实质本是一个具体的时间过程,它联系着历史、延续到现在、贯穿于未来。在时间的延续中,城市的空间和形态被赋予了意义与内涵。传统城市的演进中,时间的印记显而易见,而现代城市也同样体现着时间的贯穿。时空连续,使城市具有了整体性的特征。人类为了自身的延续和发展,就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场所体系。而在人的意向中,空间是场所,时间是场合,因此,人必须融合到空间和时间的意义中去。因此,空间整体性的获得是时空融合的结果,而这种融合是建立在时空连续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时空连续决定了城市空间的整体性,而且,时空连续并合而为一,构成了城市演进的基本线索。

参考文献

[1]康育义.生命起源与进化[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10.

[2]周执前.资本主义的起源:发展的城市与城市的发展[J].求索,2005(4).

[3]熊国平.当代中国城市形态演变[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4]邓悦,王铮等.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及预测[D].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

上一篇: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谈景观设计在建筑总图设计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