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原因及效应分析

时间:2022-09-27 04:49:09

海南省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原因及效应分析

摘 要:随着海南省“一省两地”和“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的推进,全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产业规模、经济增加值和利润不断扩大,大企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海南省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保持工业企业利润可持续增长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海南省;工业利润;增长原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7-0021-04

随着海南省“一省两地”和“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的推进,全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产业规模、经济增加值和利润不断扩大,大企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笔者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63家样本企业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海南省工业企业利润增势良好,不仅得益于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和生产率的提高,也与企业社会保障、企业环保等成本外部化有关。为了保持海南省工业企业利润可持续增长,笔者建议应做好以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核算。

一、海南省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基本情况

(一)工业利润高速增长,利润率同步提高

自2001年以来,海南省工业利润规模不断扩大,稳步增长,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尤其是2007年表现更为突出。在6年的统计期内,全省工业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48.49%。而反映工业产出质量的利润率指标,也逐年同步攀升,表明工业利润不仅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而提高,而且质量上也在同步迅速提高(见图1)。

图1 工业利润增长走势图

资料来源:根据海南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整理得出。

(二)大型企业成为工业利润增长主体

随着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海南省大企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2007年,仅中石化海南炼油厂、一汽海马汽车、金海浆纸厂、盛之业高新技术等4家大型企业完成产值5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5%,所占比重由35.7%提高至50.8%,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77.3%,成为支撑海南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大型企业创造利润占全省工业利润总额的34.7%(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海南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整理得出。

(三)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呈现差异化发展

随着海南省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尤为活跃,越来越多涉足工业领域,为海南省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私营企业和股份制工业企业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海南省工业举足轻重的力量;国有企业对工业利润贡献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是60万吨甲醇项目和800万吨炼油项目等大型企业登记注册地均不在海南,以及海南省国有资产重组过程中坚持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得”的指导方针,一部分海南省国有独资企业被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资料来源:根据海南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整理得出。

资料来源:根据海南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整理得出。

(四)制造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火车头

从表3可以看出,制造业已经成为海南省工业的支柱,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重要指标看,制造业均大大领先于其他行业。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收入的88%,利润占全部工业利润的84%。在制造业内部,随着石油化工项目的投产,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两个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列第一和第三位。

二、影响海南省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受国内外需求的拉动,海南省工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海南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日益加快的机遇,广泛参与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坚持禀赋优势和市场导向原则,将资源优势与市场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资源型工业。石油化工、化学制品工业的快速成长就是典型的成果。此外,海南省的热带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汽车制造业、建材等行业也在国内外需求带动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成本外部化导致利润更快增长

调查结果显示,工业企业成本外部化是导致工业利润更快增长的重要因素。

1.企业社会保障成本外部化。63家被调查企业中有22家企业的“三险一金”费用为0。在上缴“三险一金”费用的企业中,该项费用占被调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最高为20%,最低的不足1%。

2.企业环保成本外部化。63家被调查企业中仅有9家负担环保成本。如果以企业环保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衡量,所有被调查企业的环保成本比重均低于1%。

3.折旧水平偏低。63家被调查企业平均折旧率仅为5%,其中折旧率最高的为19.29%,最低的为0.1%,反映出被调查企业设备更新缓慢。

4.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低。63家被调查企业仅有6家有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以研究开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衡量,研究费用支出比重最高的仅为4%。

5.较低的财务成本。前几年我国贷款基准利率较低,工业企业可以较低的财务成本融资,有利于企业利润的高速增长。

(三)通过国有资产重组和科技进步提高竞争力

1.通过整合和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指导方针,海南省先后完成了电力资产、汽车项目、有线电视网络和八所港的重组,转让了海口火电、中海能源、洋浦气电、16万吨瓶级切片、大广坝水电一期、二期等项目的控股权,不但回收资本18.08亿元,而且成功引进了华能、国电、中海油、中石化、一汽、中国有线等战略投资者。投资建成或正在建设年产15万台发动机厂、海口火电“以大带小”技改工程、24万吨瓶级切片项目、八所港化学品码头、100万户数字化电视网络工程、与大陆输电联网工程等,总投资规模达76亿元,增量投资是重组和转让的存量资产34.23亿元的2倍多。同时省政府投资5亿元组建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已融资23亿元,启动了一批大型项目,已完成了重组洋浦土地开发公司和投资参股组建新华航空集团,解决了粤海铁路、西环铁路贷款问题,并正在实施东环铁路项目等。

2.以科技进步推动工业利润迅猛增长。海南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是接轨国内外高起点、高科技和高水平产业,谋求融入大企业的相关产业链,成为大产业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努力实现“新兴工业省”与“生态省”同生共进,从而促进特区经济形成比较优势。2007年,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27家,这些企业已建有研发机构60个,其中包括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409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3%。在科技投入上,2003-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总额41.3亿元,年均10.3亿元。仅海口市,从2006年开始,在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上就每年投入500万元。此外,海南省还实施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如明确提出:省属及国家驻琼科研机构,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兴工业如汽车、医药、化肥、饮料、纺织、摩托车、电子信息等工业企业成为海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海南省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效应分析

(一)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51.8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52.42亿元,五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速为23.7%。2007年又有陵水、定安、临高三个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加上原有的海口、三亚、文昌、琼海、万宁、澄迈、儋州、昌江、东方9个市县,海南迈入地方财政收入“亿元俱乐部”的市县已达12个。新增的三个县除了陵水是得益于房地产开发外,定安和临高都得益于工业生产的带动。目前,全省有2/3的市县地方财政收入超亿元,说明海南省的经济发展正从点到面推进,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

资料来源:根据海南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整理得出。

(二)推动了海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在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带动下,五年来,全省经济发展实现了由恢复性增长向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转变。海南省2007年生产总值(GDP)为1223.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6年增长14.8%。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4.26亿元,比第一产业增加值的361.07亿元多3.19亿元,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29.52:29.78:40.70,第二产业比重比第一产业高出0.26个百分点,年度统计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比例顺序从“三、一、二”改变为“三、二、一”。工业“短腿”明显拉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正朝着产业高级化方向演进。

(三)提高了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质量

近几年,海南省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大型企业,2007年全省新增企业类贷款60%以上流向了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工业利润的增加带动金融机构经营效益普遍好转。2007年,海南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共盈利7.27亿元,比上年增盈13.15亿元(见表4)。从账面利润反映出农信社亏损了12.45亿元,主要原因是农信社改制,为实现规范化经营,年底计提了资产拨备以及坏账准备金。而且各银行类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持续“双降”,12月末,不良贷款余额189.90亿元,比年初减少0.66亿元;不良贷款率15.51%,比年初下降1.48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金融统计月报》整理得出。

(四)为政府公共财政转型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

工业利润增加保证了省政府有充足的财力推动公共财政的转型、改善民生。2007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152.4亿元,增收50.1亿元,增长48.9%,在本级财政支出中,涉及民生的农业、教育、环保、卫生、社会保障等支出增加幅度均超过20%,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7.7%,医疗卫生事务支出增长35.7%,教育事务支出增长26.9%。

在2008年省本级预算财力131.8亿元中,优先安排民生支出,其中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支出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用于教育支出10亿元,增长4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亿元,增长72.3%;医疗卫生支出3.8亿元,增长41.7%。省财政今年拿出2000万元设立食品、农资物价调节专项基金,提高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重要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稳定。

四、保持海南省工业企业利润可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以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随着“双大战略”的深入,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汽车制造等重工业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目前,应利用集群优势弥补中小企业在规模、信息、技术、人才、物流、管理、资金等方面不足。集群内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创造的特定环境,延伸大企业创造的产业链,围绕大型企业参与分工合作,分享大企业带来的信息、技术、人才、管理优势。在资金融通方面,中小企业可以自愿或互利为原则组成信用互助协会,共同出资建立担保基金,通过市场化和企业化运作,为成员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解决部分企业因有效抵押不足而出现的资金缺口。[1]

(二)加强财务管理,关注流动性风险

如前所述,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主要得益于前几年在外部宏观环境不断改进的前提下企业以极低的财务成本融资。在货币政策从“稳健”向“从紧”转变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成本将越来越高,少数有可能产生现金流问题。因此,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应指导商业银行加强对国家重点扶持行业和企业的适度流动性支持。

(三)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核算,保持长期可持续增长

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已经越来越难以将社保、环保、折旧、研发等非生产成本外部化。有关部门应积极指导工业企业规范管理,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将各种非生产成本纳入内部成本核算,保持利润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四)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最关键的是技术体系的升级,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动力。目前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制度上的束缚和约束,主要包括:财税制度、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制度这几个方面。这些约束使得企业创新面临很大的风险:创新资金不足;知识产权受重视不够;新产品销路没有保证等等。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要从科研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应用层面、产品制造层面以及市场层面进行统一的沟通与协调,通过借用政府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2]

(五)实现金融创新,发展资本市场,给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资本支持

虽然产业结构升级的资金支持可以依靠财政政策的倾斜、政府投入的增加来实现,但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这种方式是低效率、高成本的。因此海南更应进行金融创新,活跃资本市场,积极发展项目融资、抵押债券、企业债券等多种融资渠道,规范民间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的强大支持作用;而且金融业作为生产业,其发展本身就有利于改善海南的产业结构。[3]

参考文献:

[1] 黄平.论构建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政府支持体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9).

[2] 林涛,谭文柱.区域产业升级理论评价和升级目标层次论建构[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

[3] 张丽君.产业结构软化――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J].理论导刊,2007,(8).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的风险分析与化解对策 下一篇:我国基金重仓股选股偏好的时期似无关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