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环境激活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27 04:40:34

优化学习环境激活课堂教学

摘 要:文章主要对提高农村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质量的方式进行探究,结合目前现阶段农村中职学校门槛相对较低,教学方法单一化等实况,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希望协助中职学校教师一起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实践路径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其中涵盖了大批量的专业化术语以及理念,再加上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方法、分配时间上存在诸多缺陷,因此该学科教学质量始终处于低迷状态。[1]因此,农村中职学校教师积极探究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必要的。

一、以职业教育目标为基准,优化教学质量

在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断加大计算机知识与学习技能传授的力度,却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目标缺乏合理性,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教学理念的变革是农村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提升的依托。因此农村中职学校在教学理念革新上,应紧扣就业这一教学宗旨,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强化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Windows xp基本操作》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实践教学场景,使学生熟悉地掌握鼠标、菜单、窗口、对话框的操作程序,对鼠标这一输出设备的使用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本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协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念,当学生有效地将文本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中职学校培养优质型劳动人才的教育特色被彰显出来。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优化形式

魍辰萄Ю砟钍菇淌忽略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此时在农村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堂上,应用的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纵的教学方法,这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发挥。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的教学模式,创设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环境,最终实现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的目标[2]。例如,在《制作幻灯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先采用示范教学方法,继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与文字,然后让学生向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此方法在本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循序渐进的特征,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使他们树立了团结合作精神,此时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也是必然的事实。

三、有效的导入激励体制,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

这是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主动性的有效对策,因为大多数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方法存在较大缺陷,他们的思维在计算机教学课程中处于相对迟缓的状态,这在吸收课程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方面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堂中,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应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融入激励体制,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环节中吸收计算机知识,掌握操纵技能。例如,在《文档管理》的教学中,教师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可以反复向学生提问:“‘文档创建与保存’具体流程是什么”,并采用分层提问的教学方法,使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均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强化其自信。教师应该抓住中职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口头上的嘉奖,以此途径去强化学生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信念,此时的课堂环境是积极向上的,教学质量实现提升的目标。

综上,农村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工程,应该以职业教育为方针,以学生实际能力为基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完成中职教育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邱文棣.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索[J].职业,2016.

[2]田 景,邱长勇,吴 琴.中职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分层教学在彝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下一篇:过程就是学习,学习就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