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行冠状动脉介入和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

时间:2022-09-27 03:17:40

同时行冠状动脉介入和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2-3436-0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它具有诊断准确、疗效显著、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等特点。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术的护理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同时进行起搏器安置术并不常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2~2007年共完成同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和起搏器安置术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5~86,胸痛查因6例,疑诊心绞痛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更换起搏器(电极或电池)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抱有恐惧感,心理紧张,这类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单纯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或起搏器安置术患者更大,恐惧感更重。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把握好交流的技巧和时机,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获得信任,取得合作,向他们说明手术的意义,分析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说明冠状动脉介入和起搏器安置术两者同时进行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必要性,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免除2次手术痛苦,并可以减轻经济压力,缩短住院时间,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与焦虑情绪,耐心解释病情、治疗及护理措施,令患者消除恐惧心理,运用成功病例现身说法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生理反应,使其能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配合手术。

2.1.2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方法及指导患者练习有效咳嗽和使用放松术。

2.2 术中护理:(1)术中操作:建立静脉和输氧通道,静脉通道一般选择左下肢,最好是在足背或踝关节周围,便于无菌操作和管理,有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多条通道,同时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氧气通道必须保证畅通有效,且氧气储备必须充分。(2)术中监护:①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重点观察心律、心率、有无心室率增快、房颤、心室停搏等,发现异常立即向术者汇报,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尽可能减少手术间观看手术人数,避免不必要的走动,观察起搏器囊袋切口及静脉穿刺点有无出血,防止切口感染。③主动关心患者,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感受,鼓励其自述不适,加强人文关怀,解释疼痛是手术引起的正常病理、生理反应,增强其信心,或指导使用放松技术,如提供轻音乐,嘱其深呼吸等。若疼痛不能耐受,适当应用镇痛止痛药物。

2.3 术后护理:(1)卧床休息24小时内保持平卧位或左侧卧位,24~48小时后患者可取半坐卧位,72小时后允许室内轻度活动。(2)术后30分钟内记录患者心电图,1周内每日1次,观察电极有无移位、起搏器起搏形式、阈值、电压、其他起搏参数、脉率与心率是否一致等。(3)保持切口处敷料干燥,术后第二日局部换药,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及皮肤张力情况,3天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记录,常规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5~7天。术后7天拆线。(4)预防起搏器囊袋积血、出血。手术部位如果出现红、肿、热、痛,一般多由感染及(或)囊袋出血引起,因感染及(或)血肿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全身感染,切口不愈合等不得不取出起搏器的严重并发症,应高度重视,即时处理[1,2]。(5)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包扎,沙袋压迫止血8小时,观察创口有无渗液、渗血、红肿,保持敷料干燥,防止创口感染。出血较多者,可延长沙袋压迫时间及加压包扎。(6)加强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大便而引起电极脱位。(7)健康指导:①教会患者自己测脉搏,出现脉搏明显改变或出现安装起搏器以前的症状时,应及时就诊。②装有起搏器一侧的上肢应避免过度用力或幅度较大的活动,以免影响起搏器功能或使电极脱落。避免接触、接近强磁场,不要带手机或收音机,以防干扰起搏器而导致意外。③定期随诊,测定起搏器功能,一般最初半年应每月随诊1次,以后每3~6个月随诊1次,当电池即将耗尽前应每周随诊1次。

2.4 生活护理: 要设法满足患者需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饮食方面予以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少食多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因卧床消化功能减退及不习惯床上排便等造成的排便困难,可反射影响心率和动脉血流量引起意外,因此排便困难者除应用缓泻剂外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排便时观察床旁心电图及血压变化,确保安全。

3 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创口愈合良好。确诊为冠心病21例,安装支架12例,建议行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26例患者均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术中生命指征平稳未发生参数异常。13例有轻微疼痛感,经主动与其交谈,转移注意力,症状明显缓解;9例对疼痛十分敏感,遵医嘱给予强痛定肌肉注射后症状缓解,均能顺利配合完成手术。18例患者术后胸闷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亦无快速心室率发生,5例患者诉术后1周内自觉心前区有搏动感,但无其他明显不适,复查心电图起搏功能正常,2周后症状逐渐消失,22例患者诉术后活动耐力和体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社会活动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4例患者诉活动耐力和体力无明显变化。

4 讨论

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同时进行安装起搏器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益处,冠心病介入治疗因不用开刀,对人体损伤极小、痛苦小、手术时间短、疗效肯定,受到冠心病患者的广泛欢迎,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最主要方法。起搏器使心室按照起搏器设定的频率收缩,从而为患者提供稳定规则的心室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两者同时进行患者症状会更加明显改善,但同时给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护理冠脉介入治疗术同时要护理好安装起搏器术,在护理上应注意在术前对心功能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手术的准备工作要充分,配合动作要利索,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重视穿刺部位、手术切口护理及心电监护,注意患者不适感及并发症发生,及时向医生报告处理,为患者减少手术痛苦。

参考文献:

[1] 韩曙光,王宪华.埋藏式心胜起搏器术后感染及治疗[J].临床荟萃,1998,13(20):5.

[2] 陈 启,叶永茂,樊 红,等.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血肿的预防及处理[J].临床荟萃,1999,14(20):920.

收稿日期:2007-05-14

上一篇: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 下一篇:护理程序在围分娩期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